308.第三百零八章 以死明誌(1 / 3)

齊秦兩國爭戰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戰事最初的時候還有些焦灼。

可到了後來,幾乎是碾壓一般的存在。

而先前焦灼的原因並不是兩者實力相當,而是辛辛苦苦從北方趕過來的將士水土不服,病了不少,這戰鬥力自然大大下降。

在齊國邊境待了不到幾天,秦國的將士們開始出現嘔吐、腹瀉、水腫的情況。

嚴重的臉色蒼白臥床不起。

可是到底是沒有出現那種病死的情況,贏治也不慌亂,鎮定沉著的從各方尋找大夫,搜集購買藥材。

趙國和魏國的商人貪財,隻要給的錢到位,貨品自然不用發愁。

大批量的藥材從深山老林裏運出來。

自然能夠解決秦國一時的困境。

本來秦國的士兵就兵強馬壯,遭遇水土不服也就是一時,等他們恢複過來之後自然就恢複了往日的戰鬥力。

從而齊秦兩國的之間的差距也就慢慢顯露出來了。

齊國很明顯是不敵秦國的,其實若平心而論,在中原地區結果的實力還是十分強勁的。

但是他們一直以來麵對的都是中原的士兵,而非蠻夷之地的士兵。

秦國兵強馬壯,一直以來也是聽說,在曆史上,齊國幾乎沒有同秦國交手。

為什麼是因為齊國和秦國的距離實在是太過遙遠。

當時的全國地廣人稀,實力薄弱,根本就沒有想過有一天會踏上征戰的路途。

就算是有,也隻是小打小鬧的,並不成什麼氣候。

齊國舉辦宴會的時候,贏治帶來的侍衛都是格外的高大健壯。

呂農覺得這些都是贏治精挑細選出來的,並不是所有的秦國士兵都長這樣。

直到兩軍交戰的時候,他們才知道原來並不是他們所想的那樣。

秦國士兵幾乎個個都長的人高馬大,並不是隻有特例。

齊國的士兵個個短小精悍不錯,但是要遇到這些身強力壯的秦國士兵,哪裏是他們的對手?

剛開始秦國士兵水土不服的時候還好對付,但是一旦他們恢複了元氣以後,哪裏還能跟他們有一戰之力?

人家秦國的士兵可以一當十,勇猛的更是可以當百。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架勢。

本身齊國的士兵就是被迫上戰場的,雖然常有操練,但是還是傾向於安穩的生活。

不像是崇尚武力的秦國,他們操練的士兵純粹就是為了戰爭而生的。

他們遵循將軍的帶領,勢必要拿下,整個中原最南邊也是最強大的齊國。

即便是跋涉千裏不遠萬裏也要奔赴戰場。

為一場英雄之戰。

他們國君的女人遭到他國國君的調戲,這是有損於他秦國的顏麵。

即便是秦國國內對於瑤姬的風評並不是很好,但是到底這是國君的女人,容不得任何人侵犯。

所以,這一戰,秦國必須得勝利,為了榮耀。

“陛下,底下的將士推舉一個人前來,說是有大才的人。”

贏治正在軍帳之中處理政務,但是緊急很多事情都是他自己親力親為。

昨夜一場偷襲戰剛剛結束,齊國被秦軍打的節節敗退,就連後方的糧草也被他們帶了一小隊的人馬放火給燒掉了。

等於現在齊國的有一小股軍隊被他們已經包圍了大半部分。

但是贏治暫時還不急著將他們都拿下,眼看他們孤立無援,陷入崩潰的境地。

如果此時就要跟他們正麵硬碰硬的話,對麵肯定會來個魚死網破,這樣對於秦軍未必是一件好事。

所以贏治就打算先放一放先消磨他們的事情,讓他們變得疲於奔命,懈怠下來潰不成軍之後再將他們一舉拿下。

他們已經成功的在齊國的邊境給撕開了一個口子。

並且逐漸深入。

同時他們的後方兵力也在源源不斷的充足,秦國的大批將士也紛紛趕赴在路上。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如果他們撲的太過深入,那麼他們的正麵左右兩側翼都會麵臨難以預料的風險。

因為他們無法判斷敵人會從哪個方向趕過來,而他們卻隻有一條後退的道路退出秦國。

無論是從哪一個點攻進去,對於贏治都是要深思熟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