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第二百九十六章 攪入渾水(2 / 3)

一方麵是以姬姓為代表的大臣們,另外一方麵則是以言姓為代表的大臣們。

他們是各自代表著自己的利益場。

其實也就是關於魏國的天下,到底姓姬還是姓言。

這畢竟是姬卮給打下來的天下,但是近幾年姬家都被言墨暗地裏給打壓了不少,越是那些想要強出頭的姬家的人越是被打壓的最慘。

姬慈老王也不知道出於何種原因,對於這件事情理會都不理,一度將他與姬家的關係推到了極為緊張的地步。

許多人都懷疑姬慈老王爺是不是早已經跟言墨勾結在了一起,然後把姬家的天下給謀奪了。

不然到底出於何種理由遲遲不讓姬南繼位?

秦國發動對於齊國的征戰了……

朝堂上又再一次分裂,他們暫時將往外的事情又給放到了一邊。

這些大神就跟那些牆頭草沒有什麼兩樣,風往哪邊吹,他們就往哪裏倒。

因為秦國大老遠的從北方趕到南方征戰,說是這麼說,說是隻針對齊國。

可是猛虎出籠,誰又知道他到底撲的又是哪一家呢?

唇亡齒寒的道理不是沒有人懂,這邊不是杞人憂天,而是居安思危。

因為誰也不知道秦國的大軍到底會不會踏上魏國的國土。

又或者他們在征服了齊國之後,各國之間較為強勁的就是齊國,那麼剩下來的小國,他又是否沒有安一點兒不安分的心思呢?

魏國才建國多久?若非依仗前朝足夠豐厚的家底,想必這魏國短短一段時間之內也成不了什麼氣候。

就連現在武力方麵肯定是不若秦國那般日夜操練、實力雄厚的。

有的士兵當著當著都不想當兵,回家種田去了。

而且現在將軍將士奇缺無比,好幾年沒有見到一位傑出的人才出來了。

所以如果到時候要是真的要打的話,估計在秦國麵前一點兒還手之力都沒有。

這下有些大臣又開始抱怨了。

如果當初能夠接受齊國的建議,結成聯盟的話,秦國想必也不會這麼輕舉妄動就動手。

可是還不是因為他先對廣寒王寧澤動手在前,他們聲討在後。

隻不過是聲討而已,並沒有做出什麼其他的決策。

可是人家秦國卻麻溜的組織軍隊出來了。

這不得不讓人懷疑,他們是一早就做好了準備。

如果是這樣的話,說明秦國早就有意征戰中原了。

過去的時候,秦國一直伏在北方,絲毫聲響都不露出來。

眾人對於秦國的評價也一直都是以窮苦百姓淳樸、崇尚武力、民風開放等的形容,沒有對其他有著諸多的了解。

更不會想到,他們的君主竟然是一位雄心壯誌,躊躇不已的人。

這一時之間都令所有人犯了難。

有些大臣幹脆稱病告假休息在家,因為一上朝堂陛下就會問他們對於齊秦這兩國的做法有什麼看法。

最主要的是魏國在這場征戰中該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又該采取什麼樣的對策。

他們哪裏能拿得出什麼上台麵的對策,如果要打的話,肯定是打不過他們倆國的,不過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那要是沒傷的對魏國動了手,魏國估計絲毫抵禦之力都沒有。

先前的時候,趙國想要同魏國聯姻。有人借此趁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們認為合兩國之力應當可以阻攔一下。

但是同樣的也有人提出了異議。

因為趙國屬於小國,國家大多都是山林地帶,人口稀少土地貧瘠。

無什麼特殊的地方,如果與趙國建立了合作的關係,那麼某種程度上這是幫了趙國,而並不是幫到魏國。

兩國合作共贏還是趙國占的便宜要多一些,對於魏國來說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實際上魏國也用不了趙國多少人。

這麼多年來,趙國公主一直在外麵走動,企圖招攬人才,企圖與其他國家發展關係此類的消息並不是沒有傳到他們的耳朵中,但是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不屑於與趙國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