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關於『禦宅與昭和世代(注1)之死』的書。
最初會談到這個題目,差不多是在兩年前左右,發生在某個活動中的事。那個活動的標題是『OTAKUisDead』,也就是『禦宅已死』。這就發生在二〇〇六年五月二十四日東京新宿一個名叫『LOFT/PLUSONE』的會場中所舉辦的一場座談會。
我自稱『宅王之王』,對於世間和傳播媒體來說,就像是禦宅的代表人物。我也寫過許多如《宅學入門》、《東大宅學講座》、《禦宅論》……等關於禦宅的著作,還在東大開了以禦宅為主題的課程。此外還到麻省理工學院等海外地區進行演講及開課,還曾經被《世代》雜誌及《ParisMatch》等雜誌稱為是『禦宅的代表』。
而我宅王之王卻自己宣稱『禦宅已死』。我這番宣言引起相當大的衝擊,也掀起讚成及反對雙方的大辯論。
但是,如果隻是談這個話題,那就與正在閱讀這篇前言的各位讀者沒啥關係了嘛。就算在禦宅業界引起多大的騷動,或者在網路或部落格的世界掀起多大的辯論也好,這都和一般社會沒有關係啊——也許有人會這麼想吧。
但是,死掉的並不隻有禦宅而已。禦宅之所以能夠存在,『高度消費社會』和『國民們勤勉成性』這兩個條件的並存是不可或缺的。我認為禦宅是產生自『昭和後期型』的國家,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名為日本的這個國家。而所謂的『禦宅已死』,也就是說這個『消費社會』和『國民們勤勉成性』兩個條件都已經喪失了。
說『喪失了』這種話可能感覺否定的語氣太強了,但是日本人已經超越了消費和勤勉的階段,進入下一個未知的階段了。
也就是說,『昭和時代已經死了。』
我們到底有多少人注意到這件事情了呢?
日本現代社會的基礎設施或社會係統,絕大部分都是建構在『國民們都是昭和時代的日本人』這個大前提上的。
也就是指會努力工作,努力存錢,瘋狂搶購新產品及奢侈品,老年以後靠老人年金或退休金來過日子的這群人們。
曾經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離婚率極低的國家』,曾經小孩子們都是從升學考試戰爭中活下來的戰士,曾經是被挪揄為整齊劃一化的總中流社會(注2)。
這樣的日本已經不存在了。並不是係統改變了,而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現在都已經變得一點都不像『昭和時代的日本人』了。
有些人會說『最近的年輕人都好恐怖』、『搞不懂他們在想啥』……等,莫名其妙。我們真正搞不懂、無法理解的,正式『最近的我自己』!既然已經不再是『昭和時代的日本人』了,那我自己到底變成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