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六月的16歲秀才(1 / 2)

六月份已經很熱了,身穿雀頂藍袍的顧應山走在路上,格外想念縣學的那兩個扇形水池。那裏涼風習習,讓人多麼舒服啊。

他擺弄了一會兒頭上的簪花。此刻他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他拒絕牛車,選擇走路。

顧應山或許不懶,但絕對不勤快。之所以走路,是因為他想靜靜。

他剛剛做為秀才行了簪花之禮,成了儒家弟子,按理來說他該很高興。

可是對著一張畫像三拜九叩真是讓人屈辱,更別說這事還沒完。童生考上秀才,這可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回去開祠堂祭祖是必須的,那又是各種繁瑣禮節。

顧應山很不耐煩那個,他理解這種事情,但不想接受。

而且這種對顧氏宗族來說是重要時刻的時候,女性絕對不能靠近祠堂,沒得商量。這讓曾經是女性的顧應山難免物傷其類。

要求女性參加是行不通的,男性長輩們根本不考慮這種事情。顧應山很喪氣,這個時候他格外討厭宗族這個抱團取暖的產物。

看了看天色,估計要走到中午十二點,正好回去吃午飯。顧應山也不著急,走走路也算是鍛煉身體,反正沒壞處。

走著走著,顧應山突然想起,自己不僅要去祠堂祭祖,還要去祖墳祭祖。

與別人不同,別人穿越一趟,信了鬼神,顧應山反而是更不怕不信鬼神了。祭祖的一係列儀式每每讓他產生要推翻封建迷信的想法,可不去也得去。

顧應山不信鬼神,不信宗教,難道不會沒有信仰,無法活下去嗎?

確實,最初發現自己穿到架空朝代的顧應山是生無可戀的,他覺得這是世界上最倒黴的事了。現代他都不滿意,更別說古代了。

騙自己,承諾讓自己遊離世外,成為一個觀察者,才讓他振作起來。

到了古代越發想念現代。農民受到的嚴重剝削,讓顧應山好奇能不能在農民起義建立新王朝的前後傳播社會主義思想,也算沒白來。

正是由於這份好奇,顧應山活下來了,還活得不錯。甚至,他還有了個未婚妻,目前已經問名了,年底就能納吉,也就是訂婚了。

未婚妻是個脾氣火爆但精打細算,持家有道,自立自強的女性。顧應山從沒見過比她更有魅力還沒人搶的古代女性,因此才向父母求娶了她。

快到村子了,顧應山加快腳步,希望能陪著父母吃午飯。當然更重要的是,在父母午睡前找一個機會說遊學的事情。

顧家早已分家,顧應山的爹是長子,繼承了老宅,養著父母。顧應山這個長子嫡孫出生後,顧家擴建了。

房屋呈“凵”形,中間是壓實的泥地,四邊都是綠樹,夏天十分涼快。

快到門口時,顧應山看到爹正站在家門口遠眺。兩人目光相接,顧應山緊張起來。不會有比這更好的機會了,要抓住。

顧應山低下頭,拿出一副我有心事的模樣過去。爹果然感受到了,於是爹說:“跟我來。”就把顧應山帶到了後山的竹林。

竹林深處很是涼,顧應山走了一路的燥熱都被吹拂沒了。“爹?”顧應山說。他還是有些猶豫,現在出遠門可太危險了。

顧應山不好不說話,扯了個話題道:“爹,去祠堂祭祖和祖墳祭祖的過程我都弄清楚了。

爹終於開口了:“小山,你中了秀才,這是光宗耀祖的事情,爹很為你高興。”

頓了頓,又說:“其他人都二十來歲了,你才16歲,好樣的。你一向友愛弟兄,孝敬父母,是個好孩子。”

顧應山有些不好意思,他覺得自己沒有爹說得那麼好。

於是他決定商業互吹。“爹你也很棒啊。你守住了爺爺的家業,還把它越做越大。咱們家都有100畝地,成了地主,不用下田了。”

這是顧應山最喜歡的地方。他對下田有陰影,抗拒幹農活,最多幫忙收割稻穀。不用下田簡直是再好不過了,讓人長舒一口氣。

爹的表情更沉重了:“你知道這一百畝地是怎麼來的嗎?”顧應山愣愣地點頭,這種家族光輝史他怎麼可能不知道呢。

“你爺爺辛苦了半輩子攢了三十畝地,這是咱們家的基業。後來我讀書不行,想做點生意。我是有做生意的天分的,可是到別人地盤上賺錢不容易。要不是你二叔考上了秀才,你爹我就要被人害死了。”

“不會吧。爹你隻是做小生意賺錢,都差點沒命。”顧應山還沒聽過這種事,嚇了一跳,人命關天,豈能兒戲。

爹瞥了兒子一眼:“那是你爹我時運不濟,咱們家才剛把腿上的泥洗幹淨,根基不穩,別的地主都看咱們不順眼得很呐。”

顧應山不高興了,這算怎麼回事。還有沒有王法了,怎麼沒人管管。

“別不高興,你這一代不就好多了。你爹我繼續做生意供你讀書,你爺爺也賣鹵味掙錢給你們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