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本文讀者,
文章寫於兩年之前,在文章寫成到現在,這兩年中名海起落幾次,又在海外漂泊一年,對於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有所改變。前幾天注意到《斜陽》的數據,才發現多了一些評論,醞釀兩天,寫了這麼一個“寫在兩年後”。
點開第一章的讀者可能大多衝著薄櫻鬼來的,不過堅持到最後一章的,可能就不是為了薄櫻鬼而堅持下去的了。如果你屬於這樣的情況,那麼名海將會為自己的歪樓能力自豪。寫這文的時候,名海還在象牙塔裏,當然現在也沒出來就是了。那時候名海總有一股淡淡的憂傷,不是犯中二被害妄想,而是一種強烈的“生活在別處”的願望。《斜陽》一文是名海的幻想,在主角兩人身上寄托了名海缺少的東西,即理想和行動力。
《斜陽》結文兩年後,名海自詡有所成長,卻遠遠達不到自己期待的高度。但是從11到13,名海的心境經曆過幾次起落,承擔過以前從未承擔過的孤獨和重壓。遠行萬裏,又受到了外來文化的衝擊,名海覺得自己有所變化。
本文的讀者相對年輕,應該主要是高中或者是大學生。對於高中生,名海已經不能說什麼了——名海不了解你們的生活現狀,而名海的經驗估計已經過時。而對於大學生,名海有幾點想說。
第一個是不要太早的定義自己,要知道世界是很大的,生活方式有很多種。名海其實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有一個比較高的目標,這個目標不要太具體,它應該隻是一個方向。在你沿著這個方向前進的時候,你會慢慢發現自己,發現自己所喜歡的,發現自己所適合的。就是錯了也不用擔心,你可以隨時調整。作為年輕人,盡量不要有求穩妥的想法,更加不要覺得,我已經看開了,社會就是這個樣子。這個不是真正的看開,真正看開的人,心裏永遠有希望和勇氣。
第二個是尊崇自己內心的選擇。這聽起來容易,其實很困難。因為自己做選擇意味著自己承擔責任。而且,很多時候,我們其實並不清楚自己喜歡什麼,而且說實話,對於國內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真的太習慣於將自己的選擇權交給別人,這個選擇權,可能是高考誌願,可能隻是一件衣服,這個別人,可能是父母,可能是朋友。我們逃避選擇,是因為不想自己為自己的決定承擔責任。這一點其實非常不好,因為這是你自己的人生,你可能因為欠缺經驗而需要建議,但是事關你自己人生的選擇,還是應該自己做出決定。而且,做出決定之後,就要做到不悔,這就說到對於失敗的態度。名海明白現在的這個社會,對於失敗的態度一向惡劣,總是給人一種一步錯步步錯的危機感。因此大家真的都很害怕失敗,選擇穩妥的選擇。名海不能評判對錯,因為現實在那裏,隻是覺得委屈和遺憾。
第三個是行動力的問題。人都有惰性,怕麻煩。而另外一個因素是過低的自我評估。女性,較之男性,容易做出過低的自我評估,這是世界性的。那麼我們可以想象,情況在亞洲國家會更加嚴重。那麼,當一個機會到來之時,一部分人會覺得麻煩,即使知道可以回收投入也不想幹,一部分人會覺得我肯定幹不好,幹脆就不要嚐試了。這樣,機會就沒了,被有行動力的人拿走了。為了克服這一點,名海能想到的方法就是“把帽子扔過籬笆”。惰性難纏,但是自我評估這一塊,當你成功做成一件事情之後,就會收到正反饋,問題會慢慢消失,人也會變得自信起來。
名海明白現實世界的殘酷,有很多東西都要和現實妥協放棄。名海自身思想也有過度西化和男性化的趨勢,所以名海的建議不一定適應國情。說實話名海已經體會到了這樣的想法給名海自己帶來了什麼,在國內時,名海的ex被其舍友問道,“你居然和名海談戀愛?你是gay?”,出了國之後,也是和國外的男孩紙們談得來,和女孩紙們反而是點頭之交(真是失敗)。
最後,祝所有人在2013年都健康幸福,我們連2012都挺過來了,害怕什麼?
名海
於2013年1月19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