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的旋律(文)(1 / 1)

?寫這篇文的時候,我並沒有計劃過要寫什麼,我隻是有這麼一個畫麵,一個穿著著黑色風衣的女人翻過了圍牆,所以我在電腦上開始用語言描繪這個畫麵,然後,然後一切的故事就開始了。

我試圖在斜陽一文中構建一個有著完整世界觀和秩序的虛擬世界,我想要表達出一種時代感,在那個時代,人們到底想著什麼,在兩種文化產生對撞的時候,他們會如何選擇。因此這個文中,不同的人們有著不同的觀點,因為信念的分歧,人們作出不同的選擇,人們有著不同的命運。在這篇文章裏,沒有人是絕對正確的,小光和名海也隻是做著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這篇文章是什麼樣的結局,我自己也不好斷定,但是,如果說活著就是勝利的話,那麼新選組,小光,名海都勝利了,暫時的勝利。

然後我們來說故事。

我寫了四個原創,小光、名海、唯峴和尼森。這四人中,最接近我性格的是名海,所以其實細心的人會發現,雖然這是以小光為主角的文章,但是這段虛擬的曆史,主角是名海。是他提前結束了曆史的紛亂,而小光是其中的助力,她加速了事態的發展。之所以這樣設定,是為了避免文章不自然,也就是說,在決定好寫長篇的時候,我就構建了名海的年表和活動去向,然後再在其中添加小光的成分,哪些她會參與,哪些她會反對,哪些她會見證。也就是說,小光是明線,而名海就是那條暗線,當這兩個人產生交集的時候,那就是故事的開始。

這個故事,前麵可以被歸納為“一個滿嘴謊言的家夥騙取他人信任的過程。”中間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家夥挖掘過去的謎團的推理秀。”後麵是“一個幕後黑手看戲的下午茶時間。”我想這些總結就足以代表我寫這些東西時的想法和思路,至於讀者是不是這樣子看,我隻能聳聳肩膀,然後開始祈禱。

我們來說人物。

小光是個什麼人?唯峴是個什麼人?名海是個什麼人?而尼森又是一個什麼人?我發現我自己也沒有辦法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他們的性格是多麵的,我知道的僅僅是他們在麵臨選擇題的時候的可能選項。或許這樣說很怪,但是我自己也把握不住這些人的性格,雖然是我寫了他們的故事。

他們是矛盾的人。

唯峴雖然決定了犧牲自己,但是在最後一刻卻非常希望活下來,希望見到名海。

名海雖然僅僅想要救下幾個他喜歡的人,但是最後依然把日本的未來當做了自己的責任,不惜身敗名裂。

尼森最後放棄了生命,即使他不必這麼做。

而小光的動搖,則是在對待齋藤的態度上——從一開始的利用,到後來逐漸的喜歡。

我們來說幕末。

中、日、朝、韓,這四個國家,為什麼會走上今天的道路?到底是英雄創造了局勢還是局勢造就了英雄?我想,我的曆史觀,已經在這篇文章中,所以我想我不需要贅言。

斜陽是一篇很長的文章,它伴隨我走過了今年夏天的全部時光。寫完這樣的一篇文章,最終標明完結的時候,我點下鼠標,默默地對我自己說:“都結束了。”

但是,這也是一個新的開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