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是宗幹的第二個兒子,對熙宗嗣位早已心懷不滿,準備伺機取熙宗而代之。皇統九年,海陵以右丞相身兼都元帥,掌握了金朝的政治、軍事實權。他勾結擅政的悼後,加快了篡權步伐。
皇統九年十一月,金熙宗因積忿殺死悼後,又殺死德妃等,後宮一時震恐。十二月九日,海陵率領黨徒大興國、布薩恩恭等數十人闖入宮中,乘金熙宗熟睡之中,將其殺死,終年31歲。
熙宗被殺後,海陵自立為帝,為了確立自己的正統地位,他降封熙宗為東昏王,屍體葬在皇後裴滿氏的墓中,直到世宗大定年間,熙宗才得正名,牌位遷入太廟,改廟號為“熙宗”,並增諡號為“弘基纘武莊靖孝皇帝”,屍體也被改葬於峨眉穀的思陵。
第三百零五章 海陵王完顏亮
一、胸羅城府弑侄奪位
海陵王,姓完顏,名亮,字元功,本名迪古乃,是太祖孫,父名宗幹,為太祖庶長子。母為大氏。金天輔六年生,正隆六年被殺。終年40歲。
海陵自幼聰睿好學,曾拜漢儒張用直為師,學習漢族儒家的經典著作,對於自中原漢地傳入的琴棋書畫,他也無所不好,和他交往的大都是漢人儒生。其言談舉止儼然是一位漢家少年,而同族之人都與他格格不入。
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海陵18歲時,熙宗授之為奉國上將軍,在梁王宗弼軍前效命。海陵作戰勇猛,身先士卒,再加上他足智多謀,很快就受到宗弼矚目,被授予行軍萬戶,不久又升為驃騎上將軍。皇統四年(公元1144年)海陵又被熙宗封為龍虎衛上將軍,受命留守中京,並升為光祿大夫。
然而,海陵對熙宗以太宗嫡孫身份繼立帝位深為不滿,他認為自己也是太祖的孫子,也應有繼位的機會。在中京留守期間,海陵四處搜羅、培植黨徒,蕭裕是其中最得力的心腹。
皇統七年,海陵被召至京城,受命同判大宗正事並加特進。不久,又被提升為尚書左丞。海陵開始致力於擴大權柄,把自己的心腹勢力安插到各省台的重要位置上。蕭裕先被提拔為兵部侍郎,不久又做了同知北京留守事。到了第二年,海陵被拜為右相,並兼都元帥,掌握了金朝的政治和軍事大權,開始從各個方麵進行奪權活動。
熙宗皇統末年,宗幹、宗弼相繼去世,熙宗失去了兩位重要輔佐;同時又失去了兩位皇子。帝位失嗣,熙宗鬱悶不樂,整天酗酒玩樂,不理朝政,政事全部落到擅政的悼平皇後裴滿氏手裏。悼平皇後獨斷專行,文武百官對她奉迎巴結。身為右相的海陵也拜倒在悼後的腳下,與她勾結在一起。對此熙宗略有所聞,隻是佯裝不知。皇統九年,海陵過生日,熙宗下詔賞賜海陵北宋名臣司馬光畫像及大批的金銀珠寶,並委派近侍大興國前往祝賀。悼平皇後也附帶讓大興國帶去賜給海陵的生日禮物,熙宗得知後很不高興,將大興國杖打一百,並勒令悼平皇後追回賜給海陵的禮物,海陵害怕自己會因此大禍臨頭,惶恐不安。過了不久,學士張鈞在為熙宗起草詔書時違背了皇上的旨意,被賜死。左丞相宗賢乘機彈劾海陵參與其事,熙宗便借此機會將海陵貶職,讓他出領行台尚書省事。路過北京時,海陵會見了正任北京留守的蕭裕,兩人密謀迅速奪取帝位,約定:先由海陵在河南興兵稱帝,占領河南、河北後再舉兵北上,蕭裕在北方聯絡各地的猛安謀克起兵響應。到了良鄉,海陵意外地接到熙宗的詔令,要他返回京城。海陵忐忑不安地回到京城,仍被受予平章政事。海陵大難不死,遂加快了奪權的步伐。
皇統九年(公元1149年)十二月九日,會寧牧唐括辯妻代國公主為其母悼平皇後做佛事,住在寺中。當晚,海陵、秉德等都聚會到唐括辯家裏。入夜,他們闖入皇宮,唐括辯是駙馬,故無人懷疑。二更時分,大興國打開了熙宗寢殿的大門,海陵、秉德、唐括辯、烏帶、省會史李老僧等蜂擁而入,熙宗死在亂刀之下。海陵被擁立為帝。
第二天,海陵詐稱熙宗要議論冊立皇後的事宜,召來文武百官,宣布熙宗無道被誅,由自己繼承皇位,改皇統九年為天德元年。海陵下令殺死曹國王宗敏,左丞相宗賢。授予政變同謀者秉德為左丞相兼侍中、左副元帥等職,唐括辯為右丞相兼中書令,烏帶為平章政事,仆散師恭為左副點檢,阿城出虎為右副點檢,徒單貞為左衛將軍,大興國為廣寧尹。
海陵政變成功後保住帝位就成了他的新問題。來自統治集團中威脅帝位的仍是女真貴族的守舊勢力,尤其是同他一起合作誅殺熙宗而又與守舊勢力緊密聯係的秉德和唐括辯等人,秉德是宗翰的孫子,唐括辯是熙宗的駙馬,他們都是朝廷勳貴,擁立海陵並非出自他們本意。秉德本意欲立太祖孫葛王,唐括辯先是欲立太宗子宗懿,後又欲立宗本。
對於秉德、唐括辯與自己同床異夢,海陵早就有所察覺。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烏帶上書海陵,密告秉德與宗本謀反,海陵聽後大怒,利用這個機會派人前往秉德供職的行台尚書省將他殺死。秉德的弟弟以及宗翰的子孫30多人都株連在內。
海陵弑君篡位引起了眾多女真貴族的反對,其中勢力最大者首推太宗諸子。天德二年四月,海陵以打球為名,召見宗本及文武大臣,殺死了宗本和唐括辯。接著又派人殺死東京留守宗懿,北京留守卞,益都尹畢王宗哲,平陽尹稟,左宣徽使京等。太宗子孫70多人被殺,太宗一係遂絕。
二、改革政治發展經濟
海陵鞏固統治後,頒布“求言詔”,自朝內外公卿大夫至一般平民,均可以上書進言。於是內侍梁漢臣、何卜年等上書,請求遷都燕京。海陵早有遷都意圖,於是便接受了他們的建議,命尚書右丞張浩充修大內使,營造燕京。經過3年的時間,燕京營建完畢,燕京都城設計出自孔彥舟之手,完全依照汴京模式建成。都城周長37裏,內有女真、漢、蒙、契丹居民22.5萬餘戶。城內房屋排列井然,店鋪樓肆鱗次櫛比,城內南邊是氣勢雄偉的皇城,皇城南邊又有宮城,宮城周長9裏30步。其正門為宣陽門。城內有宮殿9重,共計36殿,全部由汴京工匠造成,整個殿群錯落有致,金碧輝煌。
貞元元年(公元1153年)四月十七日,海陵力排眾議,率文武百官遷都燕京。進入燕京城時,海陵首次采用漢家儀禮。四月二十一日以遷都詔告天下,並改燕京為中都,析津府改為大興府,同時改汴京為南京,遼中京大定府為北京,遼陽府為東京,大同府為西京,保留五京之製。還下詔改天德五年為貞元元年。
海陵在遷都之後,又將女真貴族強行大批南遷,將太祖、遼王宗幹、秦王宗翰諸猛安合並起來,編練成自己的親軍,稱“合紮猛安”,遷居中都,右諫議烏裏補猛安、大師勖,宗正宗敏等家族也遷居中都。同時,在大房山營建山陵,把太祖、太宗棺木由上京遷來安葬。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十月,海陵下令毀掉會寧府舊城宮殿、諸大族府第宅舍以及儲慶寺,將它們夷平,作為耕地分給農民耕種。
接著,海陵進行了一係列改革。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正月,海陵頒布詔書以勵官守、務農時、慎刑罰、揚側陋、恤窮民、節財用、審才實七事告示朝野,明確宣布了定國之策,揭開了政治改革的第一頁。
首先采取各種措施加強了皇權。天德二年,為消除女真貴族執掌的權柄,海陵下詔廢除中京、東京、臨潢、鹹平、泰州等路節鎮及猛安謀克。取消猛安謀克上中下三等之分,隻稱“諸猛安謀克”。第二年海陵又廢除了守土一方的“萬戶之官”,移權於千戶長。貞元二年(公元1154年)海陵下令重定蔭敘法,規定皇族自一品至七品蔭各有限,削除八品用蔭製度。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海陵徹底改訂親王以下封爵等第製度,規定朝廷不再封兩字王,過去封為兩字王者改為一字王,一字王者除掉王號,高品位的大官也要參酌消降。以後無論公私文書,凡是帶有王爵字樣的一定要立即除掉,即使是墳墓碑文也不例外。
熙宗末年,金朝內部統治機構臃腫不堪,官吏人浮於事。海陵即位後,運用強硬的政治手腕,迅速精簡統治機構,加強了中央集權,大大提高了朝廷的行政效率。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製,海陵還劃定了一整套的地方行政區劃係統,將全國分為5大京路和14個總管府。
海陵在他執政的前期,是金朝曆史上頗有遠見卓識的君主,他在位期間勤於政事、察納雅言、嚴以律己。執政後不久,他便詔示文武百官直言朝政闞失與居民利害。為了更好地聽取臣下的諫諍,海陵還特別挑選廷臣10人組成一個智囊團以備谘詢。
海陵用法律約束臣下,嚴禁官吏耽於民事、苟圖自安,並以勤惰與否作為對官吏獎罰的標準。官吏不得無故曠職,隻有父母去世才能休假三日。海陵還禁止各級官員妄信神鬼、崇尚佛事。
海陵提倡為官清廉、生活節儉,他自己也身體力行,平日常穿補過的衣服,飲食隻進魚肉,不進鵝鴨,還除掉宮廷禦苑中所養禽獸。正隆五年十二月,海陵頒布禁酒令,規定朝官不得隨便飲酒,隻有宋、高麗、夏三國有使來朝方可飲酒。
海陵逐漸完善各項司法製度。正隆年間他頒布行成文公法——《續降製。在中央設立登聞檢院,獄事有處理不當的可到登聞檢院投狀。由檢院交付禦史台勘察重審。海陵還為外省專設了提刑司,直接過問地方政府的法製和大案要案處理事宜。對於有過大臣的懲罰,海陵隻施以臀杖,反對流放發配。
海陵致力於人才的培養和選用。天德三年,海陵開始設置女真族國子監,招收宗室、外戚、功臣及三品以上官員的子孫受教,年滿15歲以上的入詞賦經義學,不滿15歲的入小學,另外,還設置算學、醫學等10科,招收各族貴族子弟前來學習。為更好地選擇人才,海陵大興科舉之製,最初以經史取士,考試分鄉、府、朝三級,儒生在全國各地進行鄉試、府試。海陵在遷都燕京之後,特開了殿試,親自過問選官大事,或者“臨軒觀試”,或者“禦便殿親覽試卷”。海陵還多次為考生出題,如“不貴異物民乃足”、“忠臣猶孝子”、“憂國如饑渴”等。
海陵初年,勤於政事,改革吏治,大大提高了行政辦事效率,牢固地建立起了金朝一代強有力的封建中央集權,為後代盛世的出現打下了基礎。
海陵也很注意把握國家的財源,重視發展經濟。首先,加派諸路勸農使,獎勵發展各地農業生產。又派出紇石烈婁室等大臣出訪各路,將一些荒閑土地放歸無地的佃戶耕種,國家向他們收取少量的地租。海陵還注意教育後代重視農業生產。
三、窮兵黷武殺人人殺
海陵說自己平生有3個誌向:第一,國家軍政大事都由我一人決斷,第二,興師南伐問鼎趙宋;第三,招納天下之天姿絕色,為我所用。稱帝初期,海陵勤於政事、生活儉樸,頗似一位聖明的君主。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海陵逐漸開始放縱自己的各種私欲。縱情聲色成為他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他即位之後,後宮的嬪妃數量與隋煬帝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他荒淫無度、無視倫理,連自己的親外甥女及堂姐妹都不放過。還經常召見百官家眷,見有年輕貌美者,一定要想方設法搞到手。
海陵有著強烈的權力欲,他把統一全國做中國的正統皇帝作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標,遷都燕京是他統一全國的第一步。在燕京他排斥宗室勳貴,重建中央統治機構,重用漢族、渤海、契丹等族的有識之士,建立了強有力的皇權,實現了個人獨裁,為他南侵趙宋打下了基礎。
海陵力主發動侵宋戰爭,統一江南,但朝廷隻有極少數人讚同。反對者之中,最有力的代表人物便是皇太後徒單氏。徒單氏是海陵之父宗幹的正室妻子,與海陵的親生母親大氏關係很好。貞元三年(公元1155年)右丞相仆散師恭、大宗正丞相拔魯受命前往上京,奉遷山陵,徒單氏順便一同前來中都,入居壽康宮。海陵對於徒單氏陽奉陰違,表麵上奉以母禮,頗為孝道,實際對她非常憎恨。徒單氏多次勸說海陵不要南伐,海陵更為不滿,終致下令殺死徒單氏,並焚其屍骨,然後投入水中。徒單氏的侍婢十幾人也同時被殺。海陵終於除掉了南侵的反對派,堵住了大巨們的嘴巴。
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六月,海陵率文武百官遷都汴京。九月,海陵在汴京誓師南下侵宋,兵分四路,海陵親自率領32總管兵,進軍壽春。
戰爭一開始,金軍出師不利。從海上進攻臨安的一路在密州膠西縣陳家島被南宋李寶的水軍打得大敗。向川陝進攻的金軍也受到宋軍的痛擊。由唐、鄧南侵的金軍也因宋軍有所準備,再加上所積糧草又被焚燒,改去淮東。隻有海陵率領的金軍主力在宋軍毫不設防的情況下,占領盧州、揚州、和州等地,形成與宋軍沿江對峙的局麵,取得了暫時的勝利。
為了繼續南侵,海陵在和州趕造戰船,築台江上,準備渡江攻采石鎮。海陵身披金甲登台,親自指揮渡江。他在長江兩岸設置紅旗、黃旗。紅旗立則進,黃旗立則退。由於金軍不習水戰,再加宋軍的英勇抗戰,金軍大潰,移軍瓜州。海陵又準備從瓜州渡口渡過長江奪取鎮江。海陵急欲渡江,軍令慘急,下令軍中士卒逃亡者殺其猛安;猛安逃亡者殺其總管。軍中上下甚為畏懼。加之此時金朝內亂,金世宗稱帝遼陽,士氣渙散,海陵愈來愈陷入孤立。11月27日,兵部尚書兼領浙西道兵馬都統製完顏元宣趁此與其子王祥、武勝軍總管徒單守、猛安唐括烏野、謀克斡盧保、委薛、溫都長壽等率領將士襲擊海陵營帳,海陵被亂箭射死。尚書右丞李通、監軍徒單永年、近侍局梁琉、副使大慶山等也都被殺。完顏元宣又引軍北還,殺太子光英於南京。海陵王朝滅亡了。
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金世宗下詔將其降封為海陵郡王,諡曰“煬”,屍體埋葬在大房山鹿門穀諸王的墓地中。大定二十年世宗又下詔降封他為海陵庶人。
第三百零六章 世宗完顏雍
一、武力奪位入主中宮
金世宗,姓完顏,名雍,本名烏祿。是太祖孫,父名宗輔。母貞懿皇後李氏。天輔七年生,大定二十九年卒。公元1161~1189年在位。
烏祿生活在一種皇族孤兒的處境中,故而發奮努力。他精於騎射,在當時金朝首屈一指,烏祿極早就投身戎伍,追隨完顏宗弼、完顏昌、完顏宗翰等金朝名將從軍多年,頗有軍事修養,又嫻於軍事指揮,皇統年間,他被熙宗授予光祿大夫,又加封葛王,出任兵部尚書。熙宗晚年酗酒嗜殺,不理朝政,悼平皇後又擅政專權,肆其淫威。烏祿與妻子烏林答氏把家裏珍藏的傳家寶白玉帶獻給熙宗,取得了悼平皇後的歡心,才保住了兵部尚書的官職。
海陵篡立,盡殺宗室子弟,太宗子孫70多人,宗翰子孫30多人被慘殺。烏祿惶惶不可終日,便將家中珍藏的遼朝骨睹犀佩刀、吐鶻良玉茶器等稀世奇寶獻給海陵,保住了性命,但被迫出任外官,先後擔任過會寧牧、中京留守、燕京留守、濟南尹。
烏祿在濟南時,貪淫好色的海陵聞聽他的妻子美貌傾城,就下詔召烏林答氏入宮。烏林答氏考慮到如果自己不去中都,烏祿一定會以不臣的罪名被殺,於是決定忍辱前往。走到離中都70裏的良鄉固節鎮,烏林答氏投湖自殺。烏祿失去了一位賢內助,痛不欲生。即位以後,於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下詔追封烏林答氏為皇後,號為昭德皇後,並且終生不再冊立皇後,以表示自己永久的懷念。
貞元三年(公元1155年),烏祿改任東京留守,開始培植自己的勢力。首先,烏祿通過生母李氏,在身邊集合了以舅父李石為首的渤海李氏家族集團。其次通過聯姻取得了張氏家族的支持。烏祿在東京遼陽府居官5年,聯結了李氏、張氏兩大家族,逐漸形成了獨據一方的勢力,再加上曾在京城及外地任文武官職多年,有著較高的政治聲望,許多聚居遼陽的熟女真的權貴或武將,以及海陵王朝的文武官員紛紛前來歸附,成為他奪權的軍事支柱。
正隆末年,海陵南侵,完顏福壽奉命統領婁室、台答藹兩猛安由山東道南下。推進到泰安時,完顏福壽召來軍中將校,商議北還,擁立烏祿為帝,眾將校一致響應,完顏福壽遂率軍二萬人北還。至遼口,烏祿派徒單思忠與遼陽府吏張謀魯瓦前來迎接。完顏獨吉義也是葛速館人,曾任海陵朝利涉軍節度使,見烏祿在遼陽稱帝頗得民心,便也前來歸附。
烏祿任職遼陽,海陵並沒有讓他放任自流。正隆五年(公元1160年)秋,海陵派內弟高存福帶領李彥隆出任東京副留守,用以監視烏祿的行動。正隆六年八月,烏祿借征討鹹平府謀克括裏的起義之機,殺死高存福、李彥隆,正式稱帝,在遼陽府的宣政殿登極,開始了金朝第五代皇帝的帝業,定年號大定,是為金世宗。
世宗稱帝後,加緊進行政權建設,吸收了一些完顏皇族的成員,組成了最高軍事機關元帥府。為了爭取民心,對於海陵王朝的原有官員采取一律繼續任用的政策。對黎民百姓發出大赦令,除殺父母罪外,其他一律赦免;被海陵征來修建宮殿、南征伐宋的民工役夫,也盡行放免。
為結束南北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麵,金世宗對於海陵朝留守中都、南京的官員展開了政治攻勢,多次秘密派人潛入中都進行策反。世宗暗使完顏瑣、完顏璋將頑固不化的中都留守沙離隻殺死,並以完顏瑣為中都留守,完顏璋為同知留守事。世宗還派出完顏福壽的兒子完顏和尚帶著他的詔令,專程到南京,詔諭留守南京的太傅張浩,要他認清局勢,反正歸順。
稱帝後偏安於東京遼陽,畢竟不是長久之計,金世宗決定遷都。十月底,他親率完顏允濟、完顏允迪,會同滿朝文臣武將,擁兵兩萬五千,浩浩蕩蕩,向中都燕京進發。行前,金世宗向海陵發出了征討檄文,曆數海陵罪惡10餘條:濫殺宗室子弟,毀壞上京宮殿,對近親宗族的美貌女子恣行淫亂,等等。
金世宗進軍中都引起了金廷朝野的極大震驚,海陵所率的南侵將士戰無鬥誌,紛紛潰退。十一月二十七日晚,厭戰的將士發生嘩變,海陵在揚州瓜州渡的龜山寺被部將完顏元宣用亂箭穿死。此時,金世宗已率軍進至河北榛子嶺,聞訊後,急忙派使向南宋提出了就地停戰停火的建議,並以歸還海陵所侵占的領土為停戰條件。
大定元年(公元1161年)十二月十九日,金世宗非常順利地,幾乎是在沒有遇到抵抗的情況下,進入中都燕京城,取代了海陵王朝,奪取了金朝中央政權。
二、北平契丹南和趙宋
金世宗即位於危難之際,朝廷內外危機四伏。他采取各種措施,穩定了動蕩不安的時局。
首先,金世宗改變了內部屠殺政策,下令:海陵時被殺的宗室、大臣,由朝廷代為收斂遺骨,其家財被抄、家屬籍沒者,賠償家財,釋放為良,對於那些先朝被削職、降職的官員,給予更正,量才錄用。祖宗時曾跟隨太祖、太宗立下汗馬功勞而未曾受到遷賞的大臣,五品以上的致書上奏,予以升遷。六品以下官員及不任職事者,由尚書省給以適當的升遷。宗室中有不擔任官職者,也授予閑散官職,給予適當的俸祿。這些措施的實施,對女真貴族起到了安撫和籠絡的作用,團結了上層統治者。
對海陵舊臣,世宗不記前怨依然重用。海陵的重臣白彥敬、紇石烈誌寧曾殺了世宗派去的9個使者,但後來世宗認為他們忠心可敬,反而委以重任。馬欽、蕭玉、敬嗣暉、許霖等人都是海陵爪牙,在海陵朝為虎作倀,助紂為虐,惡貫滿盈。世宗本著寬大的原則,沒有將他們處死,隻是削奪了他們的官職,放歸田裏。
世宗稱帝的同年十二月,契丹窩斡也稱帝,並改元天正,形成與世宗分庭抗禮之勢。契丹成為世宗政權的最大威脅力量,為此,金世宗動用了武力。
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春,金世宗采取了剿撫並用的措施。一方麵下詔曉諭契丹軍,凡是自動前來投誠的,不計前過,率眾歸附的,給予重賞,果有才能的給予重用。奴婢、宮籍監人放免從良。如果有人能捕殺窩斡,不但給予重賞,還要加封特進,授予真定總管。另一方麵,派遣右副元帥完顏謀衍統兵征討。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六月,金世宗改派平章政事仆散忠義兼任右副元帥,負責鎮壓契丹軍,雙方在嫋嶺西陷泉一帶進行了一次大決戰,契丹軍倉促應戰,損失慘重。九月,窩斡被捕,解至京師。金世宗把他梟首示眾,還砍下他的手、足分別懸於各個京府,以示懲誡。他的母親、妻子也同時被殺。
契丹反叛震撼了金朝統治者,使金世宗清楚地認識到讓契丹族居住邊陲戍邊守國是危險的。他改變了前朝的統治政策,對契丹由懷柔變為重兵管轄。大定三年八月,金世宗下令,罷除契丹族猛安謀克製,將其猛安謀克戶分別編入女真人猛安謀克各部。第二年金世宗又下令,在泰州經臨潢府的東北邊境設置堡壘70多個,派遣一萬三千名士兵駐防。金世宗有效地解決了契丹族問題,使得國內出現了相對穩定的局麵。
國內政治形勢漸趨穩定後,金世宗開始解決南部邊境問題。大定元年十二月,金世宗派遣元帥左監軍高忠建為報諭宋國使,德昌節度使張景仁為副使,向南宋朝廷提出罷兵停火,聲稱歸還被海陵所侵占的南宋領土。第二年正月,金世宗又如約把河北、山東、陝西等路的被征南侵步兵都放免還家,說明金朝無意對南宋發動進攻,再一次表明了金世宗的議和態度。
而此時,南宋朝廷對金政策改變,迫使金世宗暫時調整其對宋政策。為防止突然的變故,開始重新部署軍事力量。大定二年十一月,金世宗下令由新任尚書右丞相、沂國公仆散忠義任都元帥,掌管一切對宋軍務,居南京(今開封),節製諸軍。任命紇石烈誌寧為左都元帥,負責統兵經略南宋。金世宗此次調兵遣將,其目的是逼使宋孝宗接受議和。
大定四年十月,為達到以戰促和的目的,金世宗下令仆散忠義,紇石烈誌寧再次出兵侵宋。紇石烈誌寧很快擁師渡淮,派部將徒單克寧攻占了盱眙及濠州、廬州、和州、滁州等,並準備渡江南下。宋孝宗頓時慌了手腳,忙派出議和使者。大定五年正月,以試禮部尚書魏杞,崇信軍承宣使康湑為首的南宋議和使者來到金朝,他們完全接受了金世宗提出的議和條件。雙方規定:南宋每年向金交納歲幣銀20萬兩,絹20萬匹。宋放棄占領的海、泗、唐、鄧、商、秦6州。雙方仍以淮水到大散關為界。南宋皇帝不再向金朝稱臣,改金、宋關係為叔侄關係。這一年是宋孝宗隆興三年,這次議和在曆史上稱為“隆興和議”。
對西夏政權和東麵的高麗王朝,金世宗堅持平等友好的外交政策,但保邊境,免生事端。故在他的統治期間,金朝一直處在一種和平的外部環境中,為經濟的恢複發展和政治的穩定創造了條件。
三、不忘祖風推行漢製
金世宗接受過正統的女真貴族教育,他執政期間竭力維護女真人的利益,對境內的漢、契丹等族人執行種族主義政策。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山東路大荒,出現了眾多的女真人和漢人貧困戶,世宗主張將女真猛安謀克貧戶征發入伍,月給錢米,安置在山東路沿邊。
金朝入主中原後,女真人猛安謀克戶陸續遷入新的土地,以統治民族自居,占據田地,欺壓漢民,成為地方上的惡勢力。對於女真人猛安謀克戶的墮落與腐敗,金世宗深為憂慮。在位期間,不斷采取各種措施,整頓和扶持女真人猛安謀克戶。
世宗當政,還竭力提倡女真舊俗,對於熙宗、海陵一味追求漢化盡變女真故態的做法,常加以詆毀。他認為女真傳統遺風最為純直。大定十三年(公元1173年)四月,金世宗在睿思殿設置樂舞,宴請文武百官,特令歌伎演唱女真族民族歌曲,並教誡皇太子與諸王不能忘本。
為了恢複女真遺風,重振女真族的民族優越感,金世宗還動用國家機器采取行政手段。下令禁止女真人穿漢服、與漢人通婚、改稱漢姓。世宗的幾個兒子、侄子大都生於海陵漢化的狂熱時代,他們的乳名都是用漢字命名的。按照女真舊俗,他們的乳名必須是女真語。世宗就決定給他們改名,並下詔由文武群臣為他們挑選名字。
金世宗同樣接受過正統的漢族文化教育,儒家的中庸思想對他有著極大的影響。他推崇儒家的仁義道德。因此,他的統治逐漸形成了以“仁政”為核心的治世思想。由於其前代熙宗、海陵兩位皇帝崇尚漢化,當政時,以吏事為主,仁政為輔。世宗廣泛吸取他們成功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世宗博覽史籍,熟悉漢族皇帝的統治思想和辦法。他廣開言路,虛心納諫。大定二年正月,世宗告誡臣下:“你們有什麼事情都可以上奏,不要荒廢政事,放任自流。”又說:“唐堯、虞舜是古代聖主,尚且兼覽博照,終成帝業。而海陵王獨斷專行,剛愎自用,自取滅亡。”
金世宗在位,勵精圖治。金世宗多次下詔,強令宰臣以及各級官員薦舉賢才,甚至毫無客氣地指責朝臣不薦舉人,是因為嫉妒、害怕被薦舉的人勝過自己,搶走自己的祿秩。金世宗還重視通過科舉製度選拔人才。大定初年,近侍中有人上書請求,廢罷科舉製。世宗召來太師張浩商議,問張浩:“自古帝王有不用文學之士的嗎?”張浩回答說:“有。”金世宗又問:“誰呀?”張浩說:“秦始皇。”金世宗看了看左右的大臣說:“怎麼可以讓我成為秦始皇那樣的人呢?”這樣一來,科舉製度不但沒有罷除,反而進一步發展了。大定四年世宗就下詔,規定凡參加進士考試,文章列入優等的,一律錄取,不限製人數。當然並不是所有考中的人都能做官,世宗還要察訪他們的品行與政績,確實是德才兼備的人予以任用。金世宗通過科舉考試,廣招人才,壯大了其官僚隊伍。
世宗在位期間,竭力提倡節儉。他多次下詔放免宮女,減除禦膳。金世宗對西漢文帝躬行節儉極力推崇,並常以自比。即位以後,服禦器物大都是原有的。為了繕修宮室,他常常不得不靠減少宮廷費用來承擔。他自己有時一件衣服要穿3年。世宗聽說自己巡幸各處時居住過的殿堂都封閉起來,不讓別人住了,認為這樣做太無聊而且太浪費,便頒布詔令,凡自己居過的房子一律準許別人居住。
大定二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金世宗病死於中都福安殿,享年67歲,尊諡號為“光天興運文德武功聖明仁孝皇帝”,廟號為“世宗”。同年四月,遺體葬於大房山興陵。
第三百零七章 章宗完顏璟
一、少有治才皇孫繼位
金章宗,姓完顏,名璟,小字麻達葛。是世宗嫡孫,父名允恭,為世宗第二子。母孝懿皇後徒單氏。金大定八年生,泰和八年卒。公元1189~1208年在位。
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夏天,金朝皇太子允恭喜得貴子,金世宗大喜過望,給他起名麻達葛(因其降生於麻達葛山)。
大定十八年,麻達葛10歲,世宗冊封他為金源郡王,並開始教他學習女真小字以及漢家的儒家經典著作,由進士完顏匡和司經徐孝美等擔任侍讀。
大定二十四年,金世宗巡幸上京會寧府,皇太子允恭奉命留守中都,監臨政務。允恭久居深宮,埋頭於經書之中,對處理政務一竅不通。終於積勞成疾,大定二十五年六月,逝於中都承華殿。麻達葛失去了父親,哀痛過甚,隻知嚎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