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皇帝全傳59(1 / 3)

第五十九卷 金

第三百零二章 太祖完顏阿骨打

一、統一女真抵抗遼朝

太祖是金的創建者。姓完顏,名阿骨打,也稱旻。是世祖劾裏缽第二子,母為翼簡皇後拿懶氏。遼鹹雍四年(公元1608年)生,金天輔七年卒。公元1115~1123年在位。

女真族是我國東北一個曆史悠久的民族。唐末五代,契丹族崛起於中國北方,並且很快建立了遼政權,女真族逐漸為其控製。

公元10世紀中葉,完顏部獻祖綏可為部落聯盟首領時,女真人定居於按出虎水河畔(今黑龍江省阿城附近阿什河)開始了種植五穀的農耕生活。當時女真部族被分為生、熟女真。屬於契丹籍的是熟女真,在南部;不屬契丹籍的是生女真,在北部。完顏部就是生女真。到景祖烏古乃時期,完顏部已經非常強大,從鄰國購進鐵器,修弓箭、造器械,軍勢大振,開始了對生女真各部的統一。到穆宗盈歌時,生女真各部逐漸統一起來,並且形成了一個強大的軍事部落聯盟。

阿骨打出生於女真族上層貴族家庭。自幼養成尚武精神,十幾歲的時候,便以擅長騎射而聞名遐邇。一次,一遼朝使者到完顏氏府上做客,看見阿骨打手拿弓箭,就讓他用箭射天空中的飛鳥,阿骨打連射3箭,3發皆中,遼使非常驚奇,連連稱讚阿骨打為“奇男子”。阿骨打力大無窮,他射出的箭能達320步之遠,連宗室中最以射遠著名的漫都訶也望塵莫及。阿骨打23歲起跟隨父兄四處征戰,他作戰勇猛果敢,先後帶兵打敗了紇石烈部的麻產,泥龐部的跋黑、播立開,溫都部的跋忒等,為完顏部統一生女真各部立下了汗馬功勞。遼朝統治者特意授命阿骨打為詳穩。世祖劾裏缽臨死前認為,隻有阿骨打能夠使女真人擺脫契丹人的控製。天慶三年(公元1113年),康宗烏雅束病死,阿骨打繼任為都勃極烈。此後,他勵精圖治,不負眾望,擔當起了抗遼鬥爭的重任。

阿骨打曾多次派使者到遼朝進行外交活動,暗中刺探軍情。他本人也多次朝見遼朝皇帝,對遼朝敗政了如指掌。

阿骨打在完成對生女真各部的統一之後,即著手增強女真族的軍事力量,鼓勵部族成員從事農業生產,積蓄糧食。同時,建城堡、修戎器,練兵牧馬。另外,阿骨打繼續維持對遼帝的貢奉,還不時地賄賂契丹權貴,以麻痹遼統治者。

天慶二年春天,遼天祚帝來到混同江(今鬆花江)釣魚遊樂。依照契丹舊俗,天祚帝舉行了“頭魚宴”,同時宴請前來朝貢的生女真各部首領。酒至半酣,天祚帝命令各部酋長次第歌舞,當輪到阿骨打時,他端立正視,以不會歌舞拒絕接受天祚帝的命令。事後,天祚帝對樞密使蕭奉先說:“在前天的宴會上,阿骨打意氣雄豪,我看他不同尋常,應該借故把他殺了,否則必定留下後患。”蕭奉先回答說:“阿骨打鄙陋粗俗,不知禮儀,沒有什麼大的過錯就把他殺了,恐怕不妥當。”“頭魚宴事件”是阿骨打揭竿反遼的問路石,它的發生表明雙方的矛盾已尖銳到極點。

阿疏是紇石烈部的酋長。他想借助遼統治者的力量,企圖重新恢複自己的勢力。為此完顏氏幾次要求遼帝交還阿疏,雙方進行了頻繁的交涉,沒有結果。阿骨打繼任都勃極烈後,決心解決這個問題,先後派蒲家奴、習古乃、完顏銀術可、仆聒刺等人前往遼朝索取阿疏,都沒有成功。阿骨打便以此為借口,打出了起兵反遼的旗幟。

天慶四年(公元1114年)九月,阿骨打起兵反遼,他首先進軍遼的北方軍事重鎮寧江州(今吉林扶餘東石頭城子),女真將士2500人集會淶流河(今吉林與黑龍江交界的拉林河)西岸。阿骨打在此祭祖誓師,曆數了遼統治者的罪惡,女真將士奮勇殺敵,阿骨打身先士卒,親手射殺遼軍前線大將耶律謝十,士氣大振,很快攻下了寧江州,俘獲遼防禦使大藥師奴,取得了反遼戰爭中具有曆史意義的第一個勝利。

攻下寧江州之後,女真軍乘勝進擊,矛頭直接指向遼的另一軍事重鎮出河店(今黑龍江肇源西北)。在出河店有遼都統蕭嗣先、副都統撻不野率領的十萬精兵駐屯。阿骨打采取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給遼軍以出其不意的打擊,又取得了出河店之戰的勝利。出河店之戰是反遼戰爭初期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仗,戰鬥之後,女真勢力大增,軍隊壯大到萬人,成為推翻遼朝統治的強大力量,而遼軍因連戰皆敗,士氣一蹶不振,隻好坐以待斃。

二、建國滅遼和睦友鄰

隨著女真與遼政權之間力量對比的變化,建立一個統一的女真國家已是勢在必行。收國元年(公元1115年)正月,吳乞買、撤改、辭不失等率文武百官上書阿骨打建號稱帝。阿骨打詔令天下,開始稱帝。定國號為金,建元收國,阿骨打就成為金朝的開國皇帝,稱金太祖。

金朝建立之後,太祖阿骨打繼續進行滅遼戰爭。開始進攻屬於係遼籍女真住地的遼的北邊要地。兵分三路:一路由阿骨打親自率領攻打黃龍府路所屬的賓(今吉林德惠北)、祥二州;一路由斡魯古、婁室率軍進攻鹹州(今吉林開原)方麵;另一路則由夾穀撒改將兵向南方的保州、開州方麵發動進攻。其意圖是首先掃除黃龍府(今吉林農安)周圍的城寨,以斷絕它的外援,然後集中兵力,攻打黃龍府,奪取這個遼朝統治者控製女真族的軍事重鎮,以實現整個女真族的真正統一。

在很短的時間裏,金軍迅速奪取了賓、祥二州,占領了鹹州,實現了對黃龍府的包圍。太祖先抽調完顏婁室的軍隊,發動了達魯占戰役,徹底解除了圍攻黃龍府的後顧之憂。然後,阿骨打便下令金軍全線出擊,攻打黃龍府。遼軍抵擋不住,棄城而逃,金軍占領了黃龍府。

金軍攻下黃龍府的消息傳來,遼天祚帝大為恐慌,下詔親征,親自率領幾十萬大軍進駐駝門。當時金朝初立,正處於兵少將寡的劣勢狀態。大敵當前,情況十分危急,匆忙中阿骨打搬出了古老風俗,他用刀劃破自己的前額,仰天慟哭,與部眾訣別。但眾將士異口同聲地說:“事已至此,我們堅決聽從命令,與契丹人決一死戰。”金軍士氣高昂,充滿了必勝的信心。阿骨打於是親自率軍迎敵,正當這緊要關頭,遼先鋒都監耶律章奴發動了政變,打算擁立燕王耶律淳為帝,天祚帝得知後,無心戀戰,急忙率大隊人馬從前線西還。金軍乘勢奮勇追擊,遼軍大敗,天祚帝一日一夜行500裏,逃入廣平澱行宮,退保長春州。

收國二年(公元1116年)四月,金太祖下令由斡魯統率內外諸軍,與蒲察、迪古乃會同鹹州路都統斡魯古,率大軍討伐高永昌。金軍很快占領了遼陽府城,然後又開始了對東京道各府、州、縣的經略,奪取了東京道的係遼籍女真的住地。至此,在反遼戰爭的同時,阿骨打終於實現了對整個女真族的統一。

此後阿骨打繼續征戰,天輔元年(公元1117年)春,金軍獲悉遼在上京道長春州和泰州方麵沒有任何軍事防備,阿骨打便下令都統杲率宗雄、宗幹、婁室等將兵一萬進攻長春州,遼軍不戰自潰,金軍乘勢攻下了泰州。

天輔四年四月,阿骨打再次親自率軍伐遼,五月份就占領了上京臨潢府。第二年,金太祖又以忽魯勃極烈杲為內外諸軍都統,以昱、宗翰、宗幹、宗望、宗磐等為副,繼續四出攻伐,先後攻占了中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和燕京析津府。遼朝瀕臨最後滅亡。

隨著滅遼戰爭的勝利進行,各族降服者越來越多,為了對他們實行一視同仁的民族政策,阿骨打多次下詔優恤歸附者。天輔二年,阿骨打又發布詔令,凡是新降附的各族人都要加以安撫,發給他們官糧,使他們安居樂業,不要驚動、騷擾他們。

為了集中全力對付遼貴族,阿骨打對高麗、西夏、北宋采取友善態度,一直和他們維持和平友好關係。天輔二年,宋徽宗遣馬政使金,第二年金太祖遣粘木喝等回使北宋,商議聯合攻遼問題。天輔四年,宋再遣趙良嗣等使金,最後商定:宋、金聯合夾攻遼國,宋取遼的燕京析津府,金取遼的中京大定府:滅遼之後,宋將以前輸遼的歲幣轉輸給金;金將後晉石敬瑭時割給遼的燕京一帶漢地歸還宋朝,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宋、金“海上之盟”。

雙方誓盟之後,金軍迅速出擊,先後攻占了中京、西京;而北宋軍隊在童貫、鍾師道統率下,兩次圍攻燕京都沒有破城。天輔六年四月,金軍在宋軍的配合下攻占了燕京。此後,為了燕京地區的歸屬問題,宋金雙方進行了多次交涉。最後,金朝隻是將燕京及其所屬薊、景、涿、順、檀、易6州歸還北宋,而北宋除了將過去輸送給遼的歲幣全數輸給金外,還要每年向金朝繳納100萬貫錢的燕京代稅錢。

三、勵精圖治功成身死

阿骨打稱帝後,開始了金朝奴隸主貴族的政權建設,在施政綱領中,阿骨打在基本上不改易舊俗的情況下,依照本國製度,以農為本,發展奴隸製度。

為確立新的奴隸製占有關係,阿骨打首先確立了皇權,即把都勃堇、國相、勃堇發展為中央統治的最高權力機構——勃極烈製。“勃堇”是女真語,是部落酋長的職稱,“都勃堇”是指部落聯盟首領,“國相”地位很高,是軍事部落聯盟首領的輔佐,地位僅次於都勃堇。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是建立在武力征服的基礎上的,為了不過分刺激舊日同盟的女真各部的神經,以維護統一,阿骨打準許各部酋長襲用勃堇名稱,保留了勃堇製,同時,又賦予它新的含義,發展為新的勃極烈製。在勃極烈製下,原部落聯盟的最高軍事首領都勃極烈改稱皇帝,處於全國最高的統治地位,以下設置各種勃極烈。收國元年(公元1115年)七月,阿骨打開始將國相製與勃堇製結合,確立中央統治機構的官職名稱,正式設置各種勃極烈。

阿骨打繼任都勃極烈後,首先完善了作為軍事編製的猛安謀克。寧江州戰役結束後,根據反遼戰爭的實際需要,阿骨打改編了固有的軍隊,命令以300戶組成一謀克,每10謀克組成1猛安,謀克、猛安分別為百夫長、千夫長。各謀克中又按“什伍製”組成作戰小分隊,大大增強了軍隊的機動性和組織紀律性。猛安謀克發展為一種地方行政組織,在新占領區廣泛實施,極其有利於金朝統治者鞏固自己的統治和加強中央集權。

阿骨打當上皇帝後,積極改革社會弊政,在法律方麵,確立了新的法製,規定在法令麵前沒有貴賤的差別,保留了氏族時期某些平等的東西,旨在防止平民破產和淪為奴隸,以致減少和削弱了國家兵力來源;還規定對犯人刑、贖並行。為了提高女真人的民族素質,革除原始婚俗,天輔元年(公元1117年)五月,阿骨打下詔嚴禁女真人同姓結婚,凡是在寧江州戰役結束後同姓結婚的,必須離異。

阿骨打對於文化事業非常重視,他曾詔令創製了第一種女真文字。金建國前,女真人還沒有文字,他們記事傳令使用“信牌”,作戰時有專門的人從事於口頭傳達命令,稱作“閘刺”,非常不方便。立國後,阿骨打馬上下令完顏希夷創製文字。完顏希夷是歡都的兒子,他仿照漢人的正楷字,結合本國語言,創製了女真文字,天輔三年八月,文字製成,阿骨打下令全國頒行,這種文字在曆史上稱為“女真大字”。阿骨打還注意學習漢族的先進文化,重用漢族知識分子。天輔二年,就曾經下詔,凡是博學雄才的漢族知識分子,一定選送京師。阿骨打還注意收集各種書籍,天輔五年,在完顏杲等進攻遼中京的前夕,阿骨打就指示他們,如果攻克中京,所得禮樂、儀仗、圖書、文籍,一律全部運往京城。

阿骨打在位期間還注意發展生產,采取了許多發展經濟的措施,對促進東北地區的開發和女真族社會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

為了保護和發展生產,在反遼戰爭中,阿骨打嚴禁士兵擄掠;對四方降附者多加優恤,減免他們的賦稅,以達到安定民心,發展生產的目的。

阿骨打還實行了移民實內政策。天輔六年,金軍在攻下山西諸州後,阿骨打下令遷徙山西部分漢人、契丹人充實內地,由皇弟完顏昂監督,命耶律佛頂統兵押送移民到渾河路(今遼寧清原東),讓他們自己隨便挑選住地。

與此同時,阿骨打還強令女真人由內地向外遷徙,進行屯田。天輔五年,阿骨打挑選一萬多女真人猛安謀克戶,由婆盧火統領到泰州屯駐,阿骨打還同時賜給婆盧火耕牛50頭。

為了保證國家的稅收和兵源,阿骨打還采取各種措施,限製奴隸製發展,嚴禁將平民變為奴隸。收國二年,阿骨打下詔說:“近年來糧食欠收,人們貧困不堪,許多人依附於豪民,變成奴隸,還有的因為犯法被逼為奴,今後不許私自逼良為奴。”

天輔七年八月,阿骨打病死於由燕京回師上京的途中,終年56歲。金太宗即位後,尊他為“武元皇帝”,廟號“太祖”。遺體葬和陵,後來改葬大房山睿陵。皇統年間,金熙宗又為他增諡為“應乾興運昭德定功睿神莊孝仁明大聖武元皇帝”。

第三百零三章 太宗完顏晟

一、父死繼位和睦友鄰

金太宗,姓完顏,名晟,又稱吳乞買。是世祖第四子,太祖阿骨打弟。母為翼簡皇後拿懶氏。遼太康元年生,金天會十三年卒。

收國元年(公元1115年),阿骨打稱帝後,吳乞買被授命為諳班勃極烈,輔弼朝政,成為帝位的合法繼承人。太祖每次出兵征戰,吳乞買就奉命留守京師,代理朝政。

天輔七年(公元1123年)八月,金太祖去世。九月,國論勃極烈完顏杲、鄆王完顏昂、宗峻、宗幹率宗親百官勸進,吳乞買被擁立為帝,改天輔七年為天會元年。

太宗即位時滅遼戰爭已進入尾聲,金軍攻克燕京,天祚帝殘兵敗將逃至夾山(今內蒙薩拉齊西北)。天會二年(公元1124年)七月,雙方又在奄遏下水(今山西大同西北)展開激戰,遼軍大敗,遼將紛紛降金。天會三年正月,天祚帝逃到西夏。二月,天祚帝逃至應州(今山西應縣)新城東60裏,被金軍統帥完顏婁室擒獲。這樣,經過太祖、太宗兩代帝王的苦戰,金終於滅掉了遼。

在滅遼戰爭的同時,金太宗繼續實行太祖的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對西夏、高麗聯絡議和,以示友好。天會二年正月,太宗命宗翰、宗望與西夏談判議和。金以下寨以北、陰山以南,乙室耶刺部吐祿泊西之地割給西夏作為條件,要求西夏按對遼的舊製對金奉表稱藩。同時規定,如果遼天祚帝再逃到西夏時,西夏必須將其捕送給金朝。同年三月,西夏國王李乾順遣使來朝,向太宗遞交誓表,表示向金稱臣以結永久盟好。同年閏三月,金太宗賜西夏國誓詔,雙方結為友鄰。天會二年春,位於金東北麵的高麗王朝,為狩獵之事殺了金兵,奪走金人船,金軍曷懶路元帥完顏忽剌古要求討伐,金太宗認為為這一點小事就挑起戰爭,很不合適,拒絕說:“今後沒有我的命令,誰也不要再去高麗境內。”七月,又有鶻實答上書說:“高麗收納我們叛逃的臣民,增強邊備,一定是圖謀不軌。”太宗下詔說:“高麗國收納我們的叛逃者而不歸還,錯誤在他們那一方麵,你們不必過慮。你們如果先去侵犯他們,即使大獲全勝我也要懲罰你們。”這種和平的外交政策減少了金朝的邊擾,使金兵心無旁騖,很快取得了滅遼戰爭的勝利,並為南下攻宋建立了穩固的後方。

二、南下攻宋一事無成

北宋統治者極力想收回被遼占去的土地。為達到這一目的,北宋統治者曾與金太祖談判,雙方結成南北夾擊、聯合滅遼的“海上之盟”。金太宗繼位初,北宋政府依據協議前來索取西京大同府及武、應等8州土地,駐守西京的宗翰在天會二年(公元1124年)上書金太宗,認為北宋政府不遵守“海上之盟”招納叛逃者,天祚帝還沒有被徹底消滅,如果把西京劃歸北宋,就會使金軍失去屯居之所。金太宗同意了他的建議,回絕了宋,北宋統治者收複西京及8州之地的企圖落空了。

天輔七年(公元1123年)五月,原遼國興軍節度副使張覺先是降金,後又降宋反金。宗翰、宗望為首的金軍統帥乘機上書金太宗,請求以張覺事件為借口,南下攻宋。

天會三年,在金軍俘獲天祚帝之後,八月,金太宗詔令有司,挑選將士加以訓練、整頓,以備南下。十月,太宗正式下詔,出兵進攻北宋。從此金宋戰爭一直持續不斷。

天會八年是金、宋戰爭史上的一重要轉折點。金朝的侵宋戰爭達到頂點,力量漸漸衰竭,無力亡宋。金軍內部也產生了厭戰情緒,金太宗審時度勢,決定對南宋罷兵議和。金扶立的偽齊政權的建立標誌南北對峙局麵開始。

三、南北對峙內部改革

南北對峙局麵形成後,金太宗調整了工作重心,開始對內部改革與整頓。太宗上台後遵遁太祖之製,政事無論大小,一切參照舊製的原則。首先,繼承了太祖的徙民實“內地”政策,在攻下汴京後,把大批的趙宋皇族、大臣、宮妃、工伎遷到女真“內地”充作官奴婢,然後,在天會九年(公元1131年)四月下詔說,各猛安謀克戶有奴婢不足4口者,由官奴婢補足其數,缺少耕牛的由政府撥給官牛,以保證農業生產的恢複和發展。

其次,實行南北麵官製。金原本想將猛安謀克製在其占領地推廣,後因各地的漢民不滿這種奴隸製,又發生了張覺叛亂,於是金太宗停止猛安謀克製在這些地區的執行,決定在漢族地區仍用原來的漢官製。

但太宗的改革遭到了以戰功顯赫的宗翰為首的舊奴隸主頑固勢力的反對。金太宗即位後,封自己的弟弟完顏杲(本名斜也,劾裏缽第五子)為諳班勃極烈,作為帝位繼承人。天會八年,杲病死,諳班勃極烈一位空缺。天會十年四月,宗翰班師回朝後,勾結完顏希夷和宗幹,以太祖遺訓為由,阻止金太宗將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宗磐,強使太宗下詔以太祖嫡孫完顏亶為諳班勃極烈,以宗磐為國論忽魯勃極烈,宗幹為國論左勃極烈,宗翰為國論右勃極烈兼都元帥,右副元帥宗輔為左副元帥,宗翰一躍成為軍事最高元帥。同時規定,凡是軍國大事,一律要申報元帥府,由元帥決斷。宗翰的權勢達到了最高點。宗翰反對太宗改革,反對實行漢官製。

金太宗多次頒布詔令嚴禁女真士兵騷擾漢人以誤農時,嚴禁私役百姓,禁止將漢人變為奴隸;還多次減免農民的賦稅。金太宗尤其重視發展農業生產,多次派勸農使到各地敦勸農桑,並詔令各地方官勸民農功。給宗翰等頑固堅持奴隸製度的舊貴族以有力的回擊。

天會十三年正月,金太宗病死於明德宮,終年61歲。諡號為“文烈皇帝”,廟號為“太宗”。遺體葬在和陵。皇統年間,熙宗又增諡為“體元應運世德昭功哲惠仁聖文烈皇帝”,並改葬大房山恭陵。

第三百零四章 熙宗完顏亶

一、醉心儒家漢製改革

金熙宗,姓完顏,名亶,又稱合剌。是太祖孫,父名宗峻,為太祖第二子。母為蒲察氏。金天輔三年生,皇統九年卒。公元1135~公元1149年在位。

完顏亶自幼接受漢族式教育,曾師從韓昉等漢人儒士學習漢文經典,吟詩寫字,醉心於漢族先進的封建文化。舊宗室大臣譏完顏亶為“漢家少年”,完顏亶則鄙視他們“無知夷狄”,粗俗殘忍,雙方產生了隔閡。在宗室中隻有宗幹、宗弼二人崇尚漢製,為完顏亶所看重。宗幹是太祖阿骨打庶長子,又是完顏亶的養父,在開國之初,金太宗授命他為國論勃極烈,與諳班勃極烈完顏杲共輔朝政,先後采取了一係列措施,製定了各種製度,為女真人的漢化打下了基礎。宗弼是太祖的第四個兒子,在長期與宋交戰的過程中,逐漸為漢族先進的經濟、文化所征服,認識到了女真人的愚昧落後,因此,班師回朝後,宗弼就曾上書太宗,要求進行漢製改革。

天會十年(公元1132年),金太宗立完顏亶為諳班勃極烈,完顏亶成為皇帝的合法繼承人。天會十三年正月,金太宗病死,完顏亶即皇帝位,是為金熙宗,開始了他的漢製改革。

為了取得漢族地主階級的廣泛支持,金熙宗對孔子表現出了極度的偏愛。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他命同知泰寧節度使趙謙牧重修孔子宣聖廟,十一月,他下詔,由孔子的第四十九代孫孔璠襲封衍聖公。金熙宗本人還幾次祭拜孔廟。此後,金熙宗更加致力於學習漢族儒家經典,《尚、《論語》等都使他愛不釋手,賞歎不止。

金熙宗重用漢族知識分子。他的老師韓昉先後被拜為翰林學士、參知政事,受命參預朝政。漢人蔡鬆年、曹望之、許霖依附於宗弼,分別被授命為刑部員外郎、尚書省都事、省令史。皇統八年(公元1148年)十一月,熙宗又詔令左丞相宗賢等人,任命州郡地方長官時要參用當地的豪家名士。

金熙宗尊孔養士,重用漢人,得到了漢族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普遍支持。一方麵維護了女真人的統治,另一方麵,為他進行漢製改革打下了基礎。

金熙宗受儒家大一統思想影響很深,有著濃厚的皇權思想。他為改變金朝多種製度並存的情況,下詔廢除女真人勃極烈製,全麵實行漢族官製。他仿照遼、宋官製,兼采唐製,製定了係統的金朝官製。

金熙宗在皇帝之下設有太師、太傅、太保(三師)和太尉、司徒、司空(三公)。中央政權仍實行三省之製。軍事方麵,在中央設有都元帥府,作為最高的軍事機構,設置都元帥,左、右副元帥,左、右監軍,左、右都監。地方上,天會十五年十一月,金熙宗下詔廢除劉豫偽齊政權。在汴京等漢族地區,他貫徹以漢治漢的施政原則,官員的組成以原宋朝地方官為主,同時參用女真人、契丹人、渤海人。

在金朝的一般地區,金熙宗沿用原遼、宋舊製,設路、府、州(軍)、縣4級。各路設兵馬都總管統領軍兵,路治所在府稱總管府,兵馬都總管兼任總管府的府尹。金熙宗采用遼、宋舊製,又不失女真傳統,他任用地方官統一管理各路府州的軍事和行政,保持了女真人軍政合一的統治習慣。

隨著各種製度的確立和實施,金熙宗還不斷地完善了各種官製。天眷年間,他又對官製進行了重大改革,史稱“天眷新製”。1138年八月,金熙宗頒行了新的官製及換官格。同年十月,金熙宗還製定了封國製度。在天眷新製中,為加強相權,增設了平章 政事和參知政事,他們的地位分別在左右丞相和左右丞之下。平章政事為丞相,參知政事為執政官,大大增強了丞相和副丞相的權力。金熙宗在中央設立了監察機構——禦史台。並承唐、宋舊製,把台院、殿院、察院合屬禦史台。禦史台長官為禦史大夫,禦史中丞為其副職,掌管糾察朝儀、彈劾官員,勘鞫官府公事。

金熙宗在禮儀方麵也做了重要改革。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開始建立京城,稱上京,所在府稱會寧府,並在宮城內外大建宮殿亭台。後來又依照北宋都城汴京進行了改建。金熙宗設立了極其完備的京城製度,設置儀衛將軍,禁止親王以下佩刀入宮等,大大提高了皇帝的威嚴,加強了皇權。天眷二年三月,金熙宗詔令百官討論製定各種禮儀。百官上朝開始穿用朝服,行君臣之禮,熙宗也穿上了新製的冠服。

為了維護其統治,熙宗還以本國法製為藍本,參考遼、宋法令,製成一部係統的法典——《皇統製》頒行內外,作為治國治民的依據。

二、興農富國金宋議和

金、宋之間連年的戰爭,嚴重地破壞了北方農業生產。完顏宗翰和撻懶、劉豫等酷吏對漢族人民實行酷刑暴政,使殘破的北方經濟瀕於崩潰。熙宗上台後,努力消除社會弊政,恢複和發展北方經濟,下詔把國家剩餘的土地,農民遺棄的閑地分給百姓,甚至連自己在京西的狩獵地也分給了無地的農民。

皇統元年(公元1141年)九月,熙宗詔賜全國鰥寡孤獨者,每人絹2匹、絮3斤。皇統四年,河北各郡縣發生地震,許多平民百姓被壓死後無人收葬,熙宗便下令由官府代為收葬。在廢除偽齊政權後,熙宗下令將劉豫的軍隊解散,軍士們按等級分給一塊大小不等的土地。熙宗還多次下詔嚴禁將農民變成奴隸,皇統四年,陝西、蒲、解、汝、蔡等處發生饑荒,人們遠走他方,出賣自身。熙宗下詔由官府出絹將他們贖回,然後送歸鄉裏。

金熙宗繼承了太宗時候的移民政策,詔令女真人猛安謀克戶大規模南遷,讓他們同中原的漢族人交錯雜居,進行屯田。金熙宗還改變了女真人過去“牛頭地”的生產經營方式,重定土地製度,計算每戶的人口數,然後由官府分給他們相應的官田,讓他們自己從事生產,這就是金朝曆史上所謂的“計口授田”。

天會十三年(公元1135年),金熙宗令金軍與劉豫偽齊軍聯合攻南宋,結果慘敗而歸,暴露了金軍的虛弱情況。此時南宋的力量有所加強,但宋高宗卻多次遣使向金求和,要求取代劉豫的地位,對金稱臣納貢。天會十五年春天,宋徽宗病死於金朝幽禁地,宋高宗便派王倫以“迎奉梓宮”為名出使金朝,請求金熙宗歸還偽齊政權控製之下的河南、陝西地。金熙宗估計了自己上台後所麵臨的局勢,認為不能以武力征服南宋,對金最有利的政策是同南宋議和。

天眷二年(公元1139年)正月,金、宋議和成立(即宋紹興九年和議),南宋代替偽齊政權成為金的屬國,對金稱臣,每年貢獻銀25萬兩,絹25萬匹;金朝將河南、陝西歸還南宋,送還韋太後及徽宗的棺木。

但很快,金內部的主戰派就占了上風。天眷三年五月,熙宗詔令元帥府收複河南、陝西地。結果金朝“常勝軍”鐵騎數次攻城都未奏效,宗弼無奈,隻好回師入汴。

皇統元年(公元1141年)正月,宗弼奏請熙宗應允,再次舉兵南侵。開始渡淮南進,企圖以武力脅迫南宋君臣接受議和投降的條件,結果又被宋軍嶽飛、韓世忠等擊退。在軍事進攻失敗之後,金軍重謀議和,熙宗下令放回了過去扣留的南宋使臣,表示願意與南宋議和。不久,熙宗又派使蕭毅到“江南撫諭”,提出了南宋向金投降的具體條件。皇統元年十一月,宋高宗派使魏良臣來金議和,經過再三討價還價,雙方達成和議,南宋接受金朝的封號,對金稱臣;雙方邊界東自淮水中流,西至大散關,京西的唐、鄧二州,陝西的商、秦二州的一部分依約割給金朝;南宋每年向金交納歲幣銀25萬兩、絹25萬匹,這就是曆史上的“紹興十一年和議”。

金宋議和之後,雙方之間出現了暫時的和平局麵。

三、驕奢淫逸被弑身亡

金熙宗在生活上驕奢淫逸。他曾多次役使民夫,大興土木,修築京城。金熙宗還每年在全國範圍內進行選美,凡是13歲以上,20歲以下的美貌女子,無論門第身份的高低,一律要入侍宮禁,到熙宗晚年,後宮之內嬪妃充斥,熙宗漸疏朝政,縱情聲色。

金熙宗鄙視女真粗陋,與過去的元勳重臣格格不入,但他在位期間屢興大獄,淫刑嗜殺,到了晚年,熙宗更是濫殺無辜。他的暴虐因此出了名。

天會、天春年間,熙宗即位之初,因其年幼,宗幹、宗弼共同輔弼朝政,吏清民簡,百姓樂業,熙宗落個明君的稱號。皇統八年(公元1148年)十月,宗弼病死,熙宗開始親自過問政治,由於缺乏政治經驗,未能有效收束後宮,悼平皇後裴滿氏便開始幹涉朝政。她勾結金朝勳貴舊臣把持了朝政,完顏勖、海陵、宗憲、秉德等人都依附於她,熙宗被孤立了。皇統三年、四年,熙宗的兩個兒子太子濟安、魏王道濟相繼去世,帝位失嗣,熙宗開始嗜酒如命,不理朝政。金朝政治因此迅速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