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十六國(漢、前趙)
第五十八章 光文帝劉淵
曹魏嘉平年間(公元249年~254年),匈奴左部帥劉豹的妻子呼延氏結婚多年,仍沒有懷孕,十分焦躁。一天,呼延氏到了龍門,虔誠地跪在地下反複祈禱早得貴子。一個月之後,呼延氏發現自己已經懷孕。又過了12個月,呼延氏果然生了個兒子,他就是劉淵。
劉淵落地半年多就會說話,聰明慧黠。7歲那年,呼延氏不幸去世,劉淵悲痛欲絕,哭得死去活來,把左鄰右舍感動得陪著他痛哭流涕。劉淵喜歡學習,幼年就拜上黨崔遊為師,學習《毛詩》、《京氏易》、《春秋左傳》、《孫吳兵法》、《史記》和《漢。劉淵在書的海洋中暢遊多年,長了不少知識和才幹,也產生了遠大誌向和抱負。當時天下大亂,劉淵深知要建功立業就得有好武藝,因此他又發憤練習武功。由於他身材魁偉,有兩隻很長的胳膊,手臂也很有力氣,自然是個拉弓射箭的能手,練了沒有多久,就成了遠近聞名的射箭高手。
曹魏鹹熙年間(公元264年~265年),劉淵以人質的身份到了洛陽,廣泛結交漢族官僚。司馬氏建立西晉之後,劉淵仍留居洛陽。後其父劉豹病死,晉武帝讓劉淵接替左部帥之職。太康末年(公元280年~289年),劉淵又被封為北部都尉。劉淵嚴肅法治,懲治奸佞,輕財好施,以誠待人,吸引了一大批有誌之士。匈奴的五部、幽冀等地的名儒潮水般地湧向了劉淵。隨著兵多馬眾,劉淵的官銜也不斷升級,到晉惠帝時已經升任了五部大都督,後來又被調到鄴城,提拔為寧朔將軍,負責匈奴五部的軍事工作。
這時“八王之亂”已經拉開了序幕,北方地區成了西晉宗室互相殘殺的舞台。劉淵的堂祖父、匈奴左賢王劉宣等人見恢複匈奴故業的時機已到,便湊到一起商量說:“昔日我們祖先與漢結為兄弟,約定同甘苦共患難。自從漢朝滅亡之後,我們匈奴單於隻有虛名,沒有半點地盤,從王侯降低到同普通百姓一樣,難道我們就這樣甘心情願地受他人奴役嗎?劉淵有卓越的領導才能,我們為何不推他當單於,大幹一場呢?!當今司馬氏骨肉之間互相殘殺,正是我們恢複邦業的大好時機。”大家一致同意劉宣的看法,秘密推舉劉淵為大單於,並委托呼延攸到鄴城請劉淵回到他們身邊。
劉淵迫切希望馬上離開鄴城,但居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不同意,劉淵隻好先讓呼延攸回去聯絡匈奴五部和雜胡,自己則等待適當機會再回去。永興元年(公元304年),王浚、司馬騰起兵反晉,劉淵乘機對司馬穎說:“王浚、司馬騰有10萬多名士兵,僅憑我們目前所掌握的軍隊恐怕很難把他們消滅。我想回去為殿下調動匈奴五部的兵馬,共赴國難。”司馬穎看著劉淵那副認真、自信的樣子,也就答應了他的要求。
劉淵離開鄴城,馬不停蹄地奔向了左國城(今山西離石),自稱大單於,起兵反擊司馬騰,不到20天,兵眾就發展到5萬人。
劉淵離開鄴城不久,王浚的將軍祁弘就率領鮮卑人包圍了鄴城。劉淵聽到這一消息時,準備發兵攻打鮮卑、烏桓。劉宣等人見狀便對劉淵說:“西晉君臣不是東西,像奴仆一樣對待我們,這口氣能咽得下去嗎?!現在司馬氏互相殘殺,正是滅晉複漢的大好時機。況且,鮮卑、烏桓與我們的習性基本相同,可以結為外援,怎能去傷害他們呢!”劉淵一聽如夢初醒,激動地說:“好!我現在有10萬兵馬,個個以一當十,消滅晉朝,就像秋風掃落葉般容易。但是,我們不要忘記,占有天下需要贏得人心;從長遠利益著想,我們應當打出漢朝的旗號。我們都知道,我們的祖先冒頓單於曾經娶漢女作閼氏(相當於中原王朝的皇後),和漢高祖劉邦是結拜兄弟,我們都是漢朝的外甥。這樣,我們把國號叫作漢就名正言順了。”於是劉淵便自稱漢王,改元元熙,把國都從離石遷到左國城。同年年底,劉淵派建武將軍劉曜攻陷太原。這時,在趙魏起兵的汲桑,在山東起兵的王彌,在河北起兵的羯族石勒遭到晉軍重創後,先後投入了劉淵的懷抱。劉淵的勢力更加壯大。
元熙五年(公元308年)七月,劉淵遷都蒲子,自稱皇帝。太史令宣於修之對劉淵說:“據我觀察,不用3年時間我們一定能夠攻克洛陽。蒲子崎嶇不平,不是久留之地,而平陽是陶唐舊都,而且紫氣升騰,風水不錯,應當將國都遷到那裏。”劉淵下一步是想向洛陽用兵,所以聽了宣於修之的話以後就把國都遷到了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北)。接著,劉淵又派王彌、劉曜兩次進攻洛陽,但都沒有成功。河瑞二年(公元310年),劉淵病死,葬於永光陵,諡號“光文皇帝”,廟號“高祖”。
第五十九章 昭武帝劉聰
劉聰是劉淵的第四個兒子,他腦子靈活,《孫子兵法》背誦如流。劉聰的書法不錯,寫詩作文也是一把好手,14歲時就已經精通經史,並且創作了100多首述懷詩和50多篇賦頌。劉聰從15歲開始練習射箭刺殺,由於胳膊很長,手腕有力,很快就成了遠近聞名的武林高手。元熙元年(公元304年),劉淵被匈奴貴族擁立為大單於,劉聰被劉淵封為鹿蠡王,管理匈奴右部民眾。劉淵稱帝後,劉聰遵照父親的命令先後兩次攻打洛陽,曾一度攻克了西明門。
河瑞二年(公元310年),劉淵病死,太子劉和繼承帝位。劉和聽信了呼延攸、劉乘、劉銳的讒言,發兵攻打劉聰,結果反被劉聰所殺。
論功勞和才能,劉聰繼承帝位是不成問題的,但是劉聰想到自己是偏房所生,而弟弟劉義的母親單氏卻是名正言順的皇後,於是想把帝位讓給劉義。劉義很仗義,不願無功受祿,怎麼也不答應,大臣們也聲淚俱下地勸劉聰繼位。過了許久,劉聰才勉強說:“既然你們因為局勢不穩,讓我繼承帝位,那麼為了漢國的利益,我也不再推辭了。但是,有言在先,等劉義長大後,我就把帝位歸還給他。”於是繼承帝位,改元光興,將劉義立為皇太弟。
劉聰即位不久,就向洛陽發起了猛烈進攻。光興二年(公元311年)五月,劉聰派前軍大將軍呼延晏帶領27000名士兵進攻洛陽,經過12次戰鬥,殺死晉軍3萬多人。六月,呼延晏和劉曜攻克宣陽門,俘虜晉懷帝,殺了晉太子司馬詮及大臣百姓3萬多人。八月,劉聰的兒子劉粲又攻取長安。
繼承帝位以後,劉聰把妻子呼延氏立為皇後,但是,劉聰對皇後毫無感情,而是愛上了父親劉淵的皇後單氏,經常與單氏同枕共歡。沒有多久,醜聞就傳到了單氏的兒子劉義的耳中,劉義感到沒臉見人,便多次勸母親自重。單氏知道自己的醜事已經敗露,便於光興元年(公元310年)年底自殺。單氏死後,劉聰痛不欲生,幾天幾夜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後來他得知單氏的死因,不禁對劉義升起一股怒火。呼延皇後乘機對劉聰吹起了枕邊風:“你死之後,劉粲兄弟就會被劉義斬盡殺絕。”劉聰說:“你說得有一定道理,讓我再好好考慮一下吧。”呼延皇後不容劉聰考慮,又進一步說:“劉義見劉粲弟兄們逐漸長大成人,一定想方設法暗算他們,如果一旦有哪個小人給他打一打氣,他可能會立即發難。”劉聰輕輕地點了點頭。
嘉平二年(公元312年)一月,呼延皇後病死,劉聰又把司空王育、尚書令任豈頁的女兒召到後宮,分別封為左、右昭儀,供他享樂;不久,又把中軍大將軍王彰、中書監範隆、左仆射馬景的女兒立為夫人,供他尋歡作樂。右仆射朱紀的女兒長得楚楚動人,劉聰自然不會把她放過,也把她立為貴妃。劉聰還嫌不夠,聽說太保劉殷有兩個女兒、四個孫女都是如花似玉的美女,便準備把她們接到後宮。劉義堅決反對,用同姓不婚的道理苦口婆心地勸諫劉聰。開始,劉聰覺得很難為情,便去找太宰劉延年、太傅劉景征求意見。劉延年、劉景都想拍劉聰的馬屁,便說:“劉殷自稱是劉康公的後裔,他是堂堂正正的劉姓,而我們雖然姓劉,但那是跟著劉邦的姓,其實我們與真正的劉姓沒有任何血統關係,所以根本不存在同姓不婚的問題。”於是,劉聰便把劉殷的兩個女兒劉英、劉娥立為左、右貴嬪,把他的4個孫女立為貴人。劉聰為了掩人耳目,對大鴻臚李弘說:“這6個姑娘都是天姿國色,又與我血統不同,這樣,我把她們接到後宮也就心安理得了。”當李弘表示諒解時,劉聰激動地說:“請你把這一意思轉達給我的子弟。”自從劉殷的女兒、孫女進了後宮後,劉聰再很少出宮,也很少接見大臣,不論什麼事情都由中黃門通報,劉英親手處理。嘉平三年(公元313年)三月,劉聰把劉英立為皇後,並準備在後庭為她建昭儀殿。廷尉陳元達聞訊後匆忙跑到逍遙園找到劉聰,義正辭嚴地說:“自你繼位以來,已經興建了40多個殿觀,耗費的全是民脂民膏,老百姓怨聲載道!聽說你又要為皇後營建昭儀殿,這太不應該了。我們都知道,西漢文帝時,國家夠富強的,文帝還停建露台,而你所有的土地還沒有文帝時的兩個郡大,卻大肆浪費,這實在太令人失望了。”劉聰聽完氣得暴跳如雷,吼叫著:“我身為天子,建個殿還要問你不成!不殺你這個老奴,我的殿也不會建成。來人!把這個老東西和他的妻子拉到劾釘殺掉!”衛兵立即向陳元達撲去。但是,由於陳元達在見劉聰時已用鐵鏈子把腰捆住,見衛兵向他撲來,便十分麻利地用鐵鏈子把自己拴到了樹幹上,衛兵拖也拖不動拉也拉不開。任豈頁、朱紀、範隆、劉易等人見狀,不約而同地跪在地下,邊叩頭邊說:“陳元達為了國家,敢於直言,是很難能可貴的,即使有些胡言亂語,也應當多多包涵;如果陛下因他的直言而殺害他,不知後人將如何評論陛下。”劉聰聽到這裏沉默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