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幾天,孫亮心中仍忿忿不平,整日想的是如何除掉孫琳。又因皇後全氏是孫琳堂姐之女,惟恐此事泄露,更想盡快動手。九月戊午的深夜,孫亮又派人將全尚之子、自己的妻舅黃門侍郎全紀秘密喚入宮內密謀。孫亮說:“現在孫琳專權用事,為所欲為。我曾令他率兵救圍,他拒不聽從。他還敢擅殺功臣,預先也不向我報告。他又在橋南構築府第居住,深居簡出,不來朝見。如此恣意胡為,是可忍,孰不可忍?現在我這樣計劃:我命你父親作中軍都督,讓他秘密召集兵馬,我親自出宮去朱雀橋,率領左右虎衛之士及護宮三軍將孫琳府第圍住。我再頒布詔書,敕令孫琳等所領諸軍全部解散。這樣,隻要解除孫琳的軍權,大事可成。你速去準備,但一定要機密。你將我的詔令告訴你父親,但千萬不要讓你母親知道。因為女人難成大事,她又是孫琳的堂姐,萬一將事機泄露,非同小可!”全紀答應,承詔回府,告訴其父全尚。全尚雖有猶豫,但見詔令已下,隻得受令。可他畢竟是無能之輩,承擔此等大事,膽戰心驚,躊躇半晌,實在委決不下,隻得又把妻子叫來,同她商量道:“陛下令我率軍參與誅殺你堂弟孫琳之事,你看如何是好?”尚妻孫氏狡詐陰險,一聽此事,心中一驚,臉上卻不露聲色,為穩住全尚,說道:“如此大事,須要慎重。況且已至深夜,不妨天明後問過陛下再說。”全尚竟然聽從,一時未有舉動。孫氏遂派心腹之人火速通知孫琳。
這使者跌跌撞撞跑進孫府,隻見孫府燈火輝煌,從內室傳出陣陣絲竹弦樂及輕曼歌聲。進去一看,孫琳醉眼朦朧,右手執酒杯,左手挽美女,一邊飲酒,一邊觀看堂前歌女輕歌曼舞。使者上氣不接下氣地說:“事情危急!皇上要與全尚、全公主等人謀殺大將軍!請大將軍速作準備。”孫琳一聽,酒意全消。他扔掉酒杯,推開美人,連忙召集眾人,布置反攻之策。孫琳連夜派人圍住皇宮,又親自率兵封鎖全宅,捉拿全尚。又令其弟孫恩殺劉丞,其餘所掌諸軍全部集中待命,以備非常。
孫亮在宮中等候全紀回報,左等右等不見全紀,急得孫亮心如火焚,坐立不安,一夜未眠。天亮之後,發現孫琳之兵已將皇宮團團圍住。孫亮大怒,執槍掛弓,披掛上馬,不顧一切地要衝出宮外。他口中大叫:“我乃大皇帝嫡子,在位已5年,誰敢不聽從我!”侍中、近臣及亮之乳母一齊撲上來,牽住馬,拉住手,好歹將孫亮止住。孫亮不能如願,心中恨恨不已。二日之內,茶飯不進,或頓足痛罵,或長籲短歎,左右之人無不心痛不已。亮又喚來皇後全氏,厲聲罵道:“都是你父親昏聵愚笨,壞了我的大事!”又派人去召全紀。全紀說:“我父親雖奉詔書,卻處之不慎,壞了陛下大事,我還有什麼臉麵再見陛下!”說畢,自刎而死。
孫琳撲滅事變,廢去孫亮帝號,貶為會稽王。迎孫亮兄孫休為新君。又令孫耽押送孫亮至會稽(今浙江紹興)為會稽王。
東吳永安三年(公元260年)秋,會稽郡一帶流傳謠言,說孫亮將要重當天子。而孫亮的宮人又報告說孫亮使巫師去祠廟祈禱,口出惡言穢語。此時孫琳已死,有司報告新帝孫休,孫休貶黜孫亮為侯官侯,遣送他至國。途中,孫亮自殺身亡。又有人說是孫休派人以毒酒將亮毒死。亮死時,年僅19歲。
第四十章 景帝孫休
孫休,字子烈,是吳大帝孫權的第六個兒子。東吳太元二年(公元252年),孫權封他為會稽王。孫權死後,孫休的弟弟孫亮即位,太傅諸葛恪輔政。諸葛恪擔心孫氏諸王分據長江沿岸各軍事要地,會給中央造成威脅,就將諸王遷移他處,孫休也從封地虎林(今安徽馬鞍山一帶)遷至丹陽郡(今安徽宣城一帶)。
孫亮被廢之後,孫琳決定迎立孫休為帝。孫琳先命宗正孫楷、中書郎董朝去會稽郡奉迎孫休。孫休將二人請進,隻見楷、朝進來之後,拜伏於地,口中說道:“大將軍孫琳命我二人迎您回京城入繼嗣統,君臨大位,請速速起程。”“什麼?”孫休不相信。二人又把孫琳迎立本意複說一遍,孫休仍然將信將疑,心中暗想:此事非同小可,弄不好會丟腦袋。還是等等再說。所以雖楷、朝二人反複催促起程,孫休還是把二人留了一天兩夜,這才勉強起程。
一路上,孫休始終放心不下,起起停停,拖延時間,另派人探聽確信。急得楷、朝二人心如火燎,恨不能立時飛至京師。行至曲阿(今江蘇丹陽)附近時,探消息的人回報確有其事,說:“事不宜遲,遲則生變,現在天下翹首盼望,請陛下速行。”孫休這才加快步伐,星夜趕往京城。隊伍來到永昌亭,隻見這裏旌旗招展。原來,孫琳已派其弟武衛將軍孫恩代行丞相職權,率領文武百官及天子儀仗等在此迎候孫休。恩等命人火速建造行宮,未成之時,暫以軍中武帳作為便殿。此時,孫休等已到,休先命孫楷前往通報。而後,休乘輦車進入便殿,群臣再拜稱臣,請孫休升入禦座。孫休再三謙讓。後在東廂坐下。戶曹尚書忙趨身向前,高聲讚奏百官擁戴之意,代丞相孫恩奉上天子玉璽印符,孫休又謙讓再三,最後,孫休說:“既然眾卿都推戴我,我怎敢不從眾人之請。”接過璽符,登上禦坐。頓時,便殿內群臣三呼萬歲。
第二天,孫休便乘禦輦上路,前有儀仗開道,後有百官陪列,旁有軍士護送,好不威風,行至距京城數十裏的田野內,見孫琳等已率千餘軍士恭候多時。
孫休能夠當上皇帝,全是孫琳的功勞。孫休對此當然不能不表示褒賞感激,即位後不久,就下詔以大將軍孫琳為丞相,荊州牧,孫氏子弟孫恩、孫據等5人皆授封將軍、禦史大夫等要職,並封爵為侯,諸將吏參與在永昌亭奉迎、陪伴孫休為帝者,也都官升一級。
孫琳一門,5人為侯,典掌禁兵,權傾人主,自吳開國以來,從未有過這樣的事情。孫氏諸人權勢熏天,為所欲為。孫休貴為君主,手中幾無權力,凡是孫琳等陳述之事,孫休無不聽從辦理,即便這樣,孫休仍怕孫琳等謀反作亂,經常對孫琳及其族人厚加賞賜,十一月,孫休下詔說:“大將軍忠心耿耿,首建大計,安定社稷,功勳卓著,應優加褒獎。目前,大將軍執掌中外諸軍事,事情煩多,不勝勞累。現在賜其弟衛將軍,禦史大夫孫恩以侍中銜,使其與大將軍管諸事,以示朝廷尊崇功臣,分其勞苦之意。”
有一次,孫琳給孫休奉獻牛酒,可不知孫休是不滿孫琳專權,或是有什麼其他想法,竟然拒絕不收,孫琳無奈,隻得順便命人將牛酒攜至左將軍張布家。張布見孫琳鬱鬱不快,忙命人速備酒菜,二人便在客廳對飲起來,幾巡酒過後,孫琳酒酣耳熱,說話也漸漸沒有遮攔了。他對張布大發牢騷說:“當初廢黜孫亮時,許多人勸我自立為帝,可我以為陛下賢明,所以迎立他為君,不是我,陛下如何能當上皇帝?可今天我奉獻禮物,陛下竟然拒不接收,這豈不把我看成凡臣俗子嗎?這口氣實在難以下咽!以後有機會,我定要改立新君。”張布一聽,心中大驚,表麵卻不露聲色,隨便附和了幾句,見孫琳已大醉,便命人將他送回去。張布見孫琳等人走遠,火速奔入宮中,將孫琳之意報告孫休,孫休一聽,也大為恐慌,可轉念一想,又哭喪著臉,景帝孫休無可奈何地對張布說:“孫琳權勢逼人,我早已不安,現在他又明露反意,實在罪該萬死!可現在我一無權,二無人,張將軍,您說怎麼辦呢?”張布答道:“陛下所言極是,依臣愚見,為了避免激起孫琳早日謀反,不如對他繼續優崇賞賜,使其不備,陛下也好作些準備。”孫休點頭道:“張將軍見解不差。還請張將軍以後多加留意,並為我作些準備。”張布答應。
於是,孫休對孫琳像往常一樣,繼續委大政於他,並不斷加以賞賜。這時,有人告發孫琳,說他心懷不滿,侮辱君上,欲圖謀反。孫休為了進一步麻痹孫琳,就吩咐有司將告發者送給孫琳發落,孫琳殺了告發者,可心中驚慌不安,惟恐朝廷中再有人與他作對,更擔心孫休聽信他人之言,聯合朝臣整治自己。於是,孫琳便請求至武昌(今武漢市)屯守,孫休答應,並敕命有司,允許孫琳將所率精兵萬餘人全部帶走,並允許他的軍隊將士任其所需,武器兵具,裝備糧草等物,隨意裝載,不加限製。於是,孫琳軍中上下,都忙著打點行裝,搬運物資,整個兵營裏裝備、糧草堆積如山,簡直像倉庫一樣。孫琳又請求帶兩名書郎,以協助掌管軍政諸事,有司上奏,孫休下詔特許,並滿足孫琳的其他全部要求,因此,孫琳等人大喜過望,以為孫休仍然信任自己,便無憂無慮地整日飲酒作樂,專等吉日良辰啟程開拔了。這時,將軍魏邈來見孫休,說:“孫琳手握重兵,居住在外,早晚必然生變。”孫休猛然醒悟,明白了孫琳如將兵出外,以後更難製服,便沉吟不語,衛士施朔又進入宮中,報告孫休說孫琳等人正整治兵器,集合兵馬,謀反的征象已十分明顯,孫休揮手讓二人退下,心中思量著誅琳之計。
當晚,孫休派人秘密地將張布召入宮中。孫休說:“孫琳將行不軌之事,你看該怎麼辦?”張布說:“左將軍丁奉雖然識字不多,不能讀書寫字,但計略過於常人,能斷大事,可召他來一同謀劃。”孫休馬上派人將丁奉秘密召入宮中,孫休見丁奉進來,不等他坐定,便迫不及待地說:“孫琳執掌國政,權重如山,現在又想謀反,我想同諸卿共同誅殺他,你看計從何出?”丁奉說:“孫琳兄弟甚多,支黨繁盛,並且多數握有兵權,如果突然罷免他,恐怕人心不能統一,陛下將有大難。眼下,臘祭之日快到,依臣看,不如趁臘日聚會的機會,利用陛下身邊之兵,將其擒殺。”孫休大喜說:“老將軍確實名不虛傳,果然有妙計良策,就依將軍之計。”
東吳永安元年(公元258年)十二月七日,建業城中流言四起,人們紛紛傳說第二天臘會之日將發生事變,孫琳聽說之後,十分不悅,當晚,忽起大風,飛沙走石,天昏地暗,孫琳越發驚慌。
第二天,正是臘會之日,依慣例,宮中要舉行宴會。孫琳預感不祥,便稱病不去赴宴。孫休便派使者強請,先後有10餘人。孫琳無奈,便要入宮,眾人紛紛勸阻,孫琳說:“陛下屢次命我赴宴,不可推辭。為防有變,諸位可預先集合兵馬,見我入宮之後,便在府內放火,我就可以借機迅速返回。”說畢,便進入宮中。
孫琳進入殿中巡視四周,見孫休坐在正位,神色安詳,旁邊隻有張布、丁奉等人陪侍,也麵帶笑容,孫琳略微放下心來,又看看四周的武衛之士,個個神色嚴峻,手握兵器,如臨大敵。孫琳一見這等情況,剛放下的心又提了上來,心中後悔不該入宮,更不該未帶衛士,獨身赴宴。現在形單影隻,手無寸鐵,豈不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孫琳正在胡思亂想,忽聽見孫休說:“丞相快請坐下!”琳口中胡亂應著,尋個座位坐下,哪裏還有心思吃酒?孫琳眼睛隻望孫府那個方向看,剛剛端起酒杯,隻見孫府上空一股濃煙騰空升起,孫琳像見了信號一樣,一躍而起,口中說道:“陛下!臣府中起火,容臣速返,回去探望!”孫休說:“外邊軍將甚多,不會出事,還用麻煩丞相嗎?”琳說:“不行!我必須回去看看。”說著,就要離席往門外走。這時,丁奉、張布一邊上來阻攔孫琳,一邊以眼神命令左右武衛之士快快動手。眾武士一見命令,馬上圍上前來,抓住孫琳,將他捆個結實。孫琳知大勢已去,隻求活命,便叩頭如搗蒜,一邊叩頭,一連向孫休請求道:“我願意流放交州(今廣州一帶)。”孫休恨恨地說:“當初你殺騰胤、呂據,為何不將他們流放交州?”孫琳又說:“我願意身為宮奴。”孫休又說:“你為何不把胤、據貶為宮奴,而偏要殺害他們?不能饒你!”說畢,便命武士將孫琳斬殺於殿中,孫琳死時,年28歲。
誅殺孫琳後,孫休命使臣拿著孫琳的首級,去孫琳軍中告令其眾道:“孫琳已死,有與孫琳密謀者,不問罪行輕重,官位高低,全部赦免!”孫琳黨眾見孫琳已死,知道形勢已變,又聽說可以得到赦免,便紛紛放下兵器,口中大喊:“陛下萬歲!”跪伏於地下。一時間,投降者達五六千人。孫琳弟孫恩及族人等,見眾人皆不附己,知道大勢已去,便紛紛四散逃命。孫休命人全數追回殺死。接著孫休又命人誅滅了孫琳三族,還將孫琳族兄孫峻的棺材打開,將以前封授的官印取回,砍碎其棺,再埋入地下。
孫休誅滅孫琳後,論功行賞,遷丁奉為大將軍,加左右都護,進張布為中軍督,又封布弟張郃為都亭侯,張恂為校尉。張氏兄弟權勢日重,張布也極受寵信,他便恃寵任事,暗中幹了許多不法之事。
孫休雖然年青,卻極愛詩書禮樂,並極重文化教育,即位後不久,就曾頒布詔書,命仿照古例,立五經博士,從文官武將子弟中挑選勤奮好學者,加以培養。孫休自己也喜愛古代典籍,一年四季讀書不輟,曾發宏願,要讀遍古代百家之言。
孫休頗信一些卜巫之術。有一次,孫休患病,便令人找來一名巫師看病。孫休想試一試巫師法術如何,就命人先殺了一隻鵝埋在宮中後花園裏,上麵又架起一座小屋,屋中擺設床榻幾凳等物,又把些婦人所用的衣物鞋襪之類放置其上,然後命巫師來看。先傳話給巫師說:“如果能說出這墳墓中鬼婦人形象,當場有賞,並讓他給皇帝看病。”那巫師圍著小屋轉來轉去,從早到晚,整整一天未發一言。孫休命人追問,也許這巫師早已買通宮人,了解了內情,隻聽他說:“實不相瞞,我真的並沒看見鬼,隻見一隻白鵝站立在墳墓上,之所以沒有馬上報告,是我懷疑是鬼神故意變出這個模樣,等它露出真形我再報告,可是從早到晚,這白鵝竟然毫無改變,我不知何故,所以不敢據實以報。”孫休一聽,連聲說:“高明!高明!快請大師進來給我看病。”這巫師應召進來,胡亂看了看,隨口編了幾句,哄得孫休信以為真,便吩咐左右厚賞巫師,巫師大喜而去。
孫休即位之時,東吳國力已開始衰落。在統治階級內部,各個實力集團爭權奪利的鬥爭日益激烈,這就大大削弱了中央集權的力量。孫休即位之後,魏國不斷地寇略邊境,交趾郡(今越南北部)呂興等人也起來造反,沿海一帶又有海賊騷擾,真是內外交困。孫休想行惠政,重農桑,整頓吏治,增強國力,本意原是不錯,他派使者四巡,察看民情,整飭吏屬,又多次下詔勸重農桑,但終因即位日短,權力過小,整個統治日益腐敗而收效甚微。
孫休富有學識,眼光過人,往往能言人所不能言之事。即位之始,有人請求朝廷為故元輔諸葛恪立碑,以表彰其功勳。孫休說:“諸葛恪剛愎自用,不聽眾人之言,盛夏出軍,士卒傷損,無尺寸之功,不能謂之能;恪居於元輔之位,受托孤之任,死於逆臣豎子之手,不能謂之智。為何還要立碑?”眾人都歎服其過人之見。
東吳永安七年(公元264年)七月,孫休突發重病,神智雖清,但口不能言。左右人慌了手腳,連忙將休安置內宮,一邊尋醫覓藥,一邊安排後事。休知自己死期將近,便手寫詔書命丞相濮陽興入宮。濮陽興到時,休命太子出來拜見。休把著濮陽興的手臂,指著太子,雙目含淚,將太子托給濮陽興。濮陽興與太子痛哭流涕,拜於禦床之下。不一會,孫休雙目一閉,溘然而逝。
孫休在位7年,死時僅30歲。死後諡號曰“景皇帝”。
第四十一章 末帝孫皓
孫皓字元宗。父孫和,祖孫權。吳景帝孫休時,皓被封為烏程侯。就國期間,與左典軍關係極好。曹魏成熙元年(公元264年),孫休死後,東吳國內叛亂頻繁,加上西蜀新亡,曹魏虎視眈眈,極想憑滅蜀之餘威,一舉蕩平東吳。因此,東吳舉國恐怖,希望有個年長的國君當政,以便固國自保。這時,萬彧屢次在丞相濮陽興、左將軍張布麵前對孫皓大加讚揚,說皓年方23歲,年輕有為,聰明好學,遵守法度,英識決斷,大有明君之相。一時間說得濮陽興、張布的心也動了。於是三人一同去勸說孫休妃朱太後,立孫皓為嗣君。朱太後說:“我一個寡婦,知道什麼國家大事,隻要你們覺得這樣做對國家有利就行了。”於是,大家迎來孫皓,立為吳帝。改元為元興,大赦天下。
孫皓即位之後,頗有振興之象。他發布優詔,開倉放糧,賑濟貧民,又將後宮內宮女放出以配無妻之人。於是朝野一片讚譽之聲,人們暗自慶幸:吳國又得到了明君。
誰知好景不長。孫皓即位不久,即暴露出驕暴淫佚的本性,整日沉湎於酒色之中,不問政事。這樣,連濮陽興和張布也後悔了。有人趁機對二人加以譖毀,而孫皓也忘記了二人的迎立之恩,借機誅殺了他們,並夷其三族。
東吳甘露元年(公元265年)七月,孫皓又遣人誅殺朱太後。朱太後死後,孫皓不讓在正殿停靈,卻讓人將屍體停放在花園裏的小屋中。本來,在迎立孫皓為帝事上,朱太後同意了張布等人的意見,孫皓才得以登基為帝。現在孫皓卻恩將仇報。治喪之時,眾大臣知道朱太後死於非命,既為她惋惜,又痛恨孫皓的暴虐。不久,孫皓又將孫休的四個兒子遣送到一個偏遠小城,旋即殺害其中兩個稍長者。
第二年夏六月,孫皓命工匠營建昭明官。造宮殿需要大量巨木,皓下令官吏中二千石以下者都入山中,督率民工伐木。冬十二月,宮殿竣工,孫皓誌滿意得地搬入宮中居住。昭明宮豪華壯麗,窮極技巧,方五百丈,宮內陳設富麗堂皇,連宮外也有許多假山樓觀,整個工程花費數以萬億計。
這期間,奸臣何定穢聲遠聞,卻備受重用。何定善於諂上欺下,曲意媚主,雖僅為殿中列將,但對孫皓百般討好,不久即獲得了孫皓的信任,不斷地委托他辦各種事情。何定也由此弄權作威作福。何定曾為其子求少府李勖女為媳,李勖根本瞧不起何定這種奸佞小人,堅決不許。何定大為惱恨,於是挾私忿在孫皓麵前譖毀李勖。孫皓不分青紅皂白,將李勖一家大小全部誅殺,還焚燒了李勖之屍。何定性好飼犬,常以搜求禦犬名義讓諸將為他尋求好狗。諸將一來懼怕何定的權勢,二來又想討好何定,紛紛遠至千裏之外,不惜重金拚命網羅搜尋好狗。狗價因而大漲,有的狗一條竟值數千匹絹。僅禦犬佩戴的纓絡之類,就值一萬。何定規定一條禦犬配一名士兵,專門捕捉野兔來喂養犬隻,群情為之嘩然,而孫皓卻以為何定忠心勤謹,竟賜爵列侯。後來何定劣跡昭彰,穢聲遠揚,朝野一片譴責之聲。孫皓見眾怒難犯,才不得不下令誅殺了他。
這一年又發生了一件使百官瞠目結舌的事。孫皓的愛妾經常命人去市場公然搶掠百姓財物,百姓敢怒而不敢言。司市中郎將陳聲,也是孫皓的幸臣之一,憑借著孫皓的寵幸,又想樹立自己執法嚴格、剛正不阿的形象,就把搶掠者繩之以法。愛妾哭著告訴了孫皓,孫皓聽說此事後勃然大怒,找借口將陳聲抓獲,殘酷地命人把陳聲的頭鋸斷,又把他的身子扔在別處,以讓愛妾解恨。
吳天冊元年(公元275年),會稽郡一帶大旱,民眾獲糧甚少,饑民不得已聯名要求政府給予賑濟。會稽太守車浚,素來為政清廉,忠直不阿,見此時民情可湣,遂命開倉賑災。孫皓昏暴之極,卻說車浚欲樹私恩,遣人將車浚斬首,並傳首京師。尚書熊睦見孫皓暴虐太甚,微有諫詞,孫皓即遣人以刀環等撞殺之。熊睦死後,體無完膚。
孫皓性情忌刻,昏庸猜疑,經常濫殺忠良大臣和勝於己者。侍郎張尚,因多才多藝、言語敏捷,每使孫皓忌恨,終因言語忤皓而被殺,中常侍樓玄以身作則,奉公守法,經常仗義執言,切諫孫皓,名聲極佳。皓素忌樓玄名聲,後來因他人誣告樓玄誹謗時政,皓遂借機下詔責問,送付廣州。樓玄不久被迫自殺而死。中書令賀邵,奉公貞正,為皓親近小人所憚。後來群小共譖,孫皓便將其革職。以後賀邵又得以複職,可不巧又患風疾,口不能言。孫皓疑他裝病,令人百般拷問,邵始終未發一言,卒被殺害。
孫皓荒淫好色。當初,以張布女兒為美人,甚見寵愛。一天,孫皓故意問張美人:“你父親到哪兒去了?”因張布原被孫皓所殺,張美人憤而答道:“被奸賊殺死。”皓大怒,命人以木棒將其捶死。後來,孫皓又思戀張美人美貌,命人刻製她的木像,整天放在座位旁邊。有一次,皓追問左右:“張布還有女兒嗎?”有人報告,尚有一女兒已出嫁。皓馬上命人將其搶奪入宮,對其大加寵愛,拜為左夫人,晝夜與她歡宴,不理朝政。皓又命工匠以金子製成各種首飾,數目以千計,命宮人戴著這些首飾摔跤相撲,孫皓等觀以為樂。這些首飾往往早晨戴上,晚上就壞,壞了馬上更換另作,再加上工匠趁機偷盜,吳國庫藏為之一空。
孫皓並未獨鍾於左夫人張氏。昭明宮內姬妾如雲,人數不下數千,佩皇後印璽者也比比皆是。孫皓猶不厭足,又使宦官巡行各州郡,采擇無已。孫皓規定二千石以上大臣女,都要每年報名,年齡在15歲以上者要一一挑選,不中方許出嫁。
孫皓整日沉湎於酒宴,長醉不醒。每次酒宴,孫皓都要令侍臣任意嘲弄公卿大臣,以為笑樂。皓又逼令參加酒宴的大臣必須喝個盡醉。他設立黃門郎10人,終日站立,專門檢司眾公卿酒後之過失。罷宴之後,黃門郎即刻稟報,哪怕酒後胡言亂語、或略有失禮之舉者,無不一一稟報。甚至若有人平視孫皓,亦成大罪。原來,孫皓最恨別人看自己,所以群臣晉見,都不敢平視。而酣飲之後,誰能保證不看孫皓一眼?於是,因酒醉失態獲罪的官員不少,重者大加威刑,輕者也以此獲罪。
孫皓還命人將水流引入昭明宮內,後宮姬妾們若有不合意的,馬上殺戮,用水衝走。孫皓殺性一起,或剝人的麵皮,或鑿人的眼睛,殘酷之極,亙古未有,加上他寵信奸邪,殘害忠良,屢興勞役,眾庶皆苦。所以,到了吳國末年,已是國無寧日、上下離心了,孫皓也已成為眾叛親離的孤家寡人。
吳天紀三年(公元279年)冬,西晉派大軍分六路向東吳進攻,而吳國朝廷內早已人心渙散,軍隊又久未征戰,一觸即潰。晉軍所至,吳軍防線立刻土崩瓦解,幾乎沒有抵禦之人。翌年三月,晉將王濬率軍攻到建業。孫皓見大勢已去,隻得自縛雙手,帶著棺材,率百官到王濬大營中投降。晉軍即派兵將孫皓一家押至晉都洛陽。晉武帝司馬炎封孫皓為歸命侯,賜田30頃,歲給穀5000斛,錢50萬,絹500匹,綿500斤,孫皓便開始了亡國之君的屈辱生活。在吳將亡之前,孫皓曾給其舅何植一封信,承認:“現在國土不守。不守者,不是糧不足,城不固,乃是將士背戰。將士背戰,孤之罪也,並非天亡東吳,是孤所招也。”皓又給群臣書道:“我自即位以來,思慮失中,多所荒替,旁邊有奸佞小人,殘暴酷虐,朝廷有忠烈大臣,皆被殺害。我錯暗不覺,傾覆社稷。”最後他哀歎道:“覆水不可收,我還有什麼話可說呢?惟有投筆而已!”孫皓亡國之後,有何反思,史無明載,但即使悔悟也為時晚了!就這樣,孫皓在洛陽過了將近4年苟安日子之後,終於病死,結束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