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皇帝全傳05(2 / 3)

當初曹操打下荊州,劉琮歸降,劉璋也極害怕,想歸附曹操,便派張鬆去荊州拜見曹操,誰知曹操對張鬆十分冷淡,張鬆極為惱火。不待深談便辭別曹操,去見劉備。劉備對張鬆誠懇熱情,使張鬆十分感動。張鬆回到益州,大談曹操的壞話,極力讚揚劉備,勸劉璋與劉備聯絡,恰好這時占據漢中的張魯進攻益州,劉璋便派法正去見劉備搬救兵。劉備待法正也十分熱情,張鬆和法正見劉備時,劉備向他們詢問益州的地理形勢、軍事力量及其他內部情況,張、法二人都詳細陳述,並畫了地圖送給劉備。這樣,劉備對益州的虛實了如指掌。

法正勸劉備說:“以將軍的英明才略,劉璋的懦弱無能,還有張鬆作內應,奪取益州易如反掌。”龐統等人也力勸劉備進取益州。於是劉備決定進川。

劉備讓諸葛亮、關羽、趙雲等人留守荊州,自己帶領龐統、法正等數萬人,由水道入蜀。劉備率軍來到涪縣(今四川綿陽),劉璋也從成都趕來迎接,會見時關係十分友好,歡宴達一百多日。劉璋以米20萬斛,戰馬千匹,戰車千輛及其他物資贈與劉備,並將楊懷、高沛之軍交劉備指揮,讓劉備攻打張魯。

劉璋日夜盼望劉備為他出擊張魯,劉備卻進軍至葭萌(今四川廣元)便停頓不前,反而做起籠絡人心,樹立恩德的事來。劉備在葭萌住了一年,借口曹操要進攻孫權和荊州,寫信給劉璋,要求回師救荊州,並要劉璋再給1萬軍隊和糧餉。劉璋極不高興,隻給了劉備4000軍隊,糧草物資也隻給了劉備所要數目的一半。劉備借這一事情,激怒其都下說:“我們為益州征討強敵,將士非常辛苦,而劉璋卻如此吝嗇,不舍得將倉庫裏的東西賞給將士,這怎能讓我們出力死戰呢?”張鬆在成都聽到消息,不辨真假,以為劉備真要撤軍,連忙寫信給劉備及在備營中的法正,說:“如今大事馬上就要成功了,怎麼能放棄而去呢?”張鬆的哥哥,廣漢太守張肅知道其弟的謀劃。生怕連累自己,就向劉璋告發了。劉璋下令殺死張鬆,並令各關隘守將,不要再與劉備聯係。

劉備見計劃已經暴露,立刻殺了劉璋派在身邊的楊懷、高沛二將,收編了他們的軍隊,進占涪城。接著,劉備又攻占綿竹,包圍雒城後(今四川廣漢),攻了足足一年,方把雒城攻下,軍師龐統也在攻城中中箭身亡,攻下雒城後,劉備即率軍包圍了成都。

這時,諸葛亮也率張飛、趙雲等,沿水道入蜀,攻下白帝城、江州(今重慶),前來與劉備會師。

劉備的軍隊包圍成都幾十天,劉璋見內外斷絕,堅守無望,隻得出城投降。劉備攻下成都後,自稱益州牧,論功行賞,將府庫中金帛分賜將士,又安撫百姓,取消百姓應交納的錢糧。劉備以諸葛亮為軍師將軍兼益州太守,全麵處理益州政務,跟隨入川的文武官員,也都安排了相應的官職。劉備極力注意籠絡劉璋的部下,團結益州士人。

吳懿原是劉璋的親戚,他的妹妹嫁給劉璋的哥哥劉瑁,劉瑁死後,吳懿之妹成了寡婦。劉備又娶她為妻,和吳懿結為親戚,加以重用。其餘董和、李嚴及受到劉璋排擠的許多人士,劉備都給以適當官職,讓他們發揮才能。因此,益州有才有誌之士,無不競相歸附劉備,願意隨備建功立業。這樣,劉備在益州就逐漸站穩了腳跟,統治很快趨於穩定。

三、吳蜀決裂白帝托孤

漢中形勢險要,是巴蜀的咽喉門戶。劉備占領益州後,想招撫盤踞在漢中的張魯,不想曹操捷足先登,打敗張魯,於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攻占漢中。這時,丞相主簿司馬懿對曹操說:“劉備靠計謀俘虜劉璋,取得益州,蜀地人民尚未真心歸附。現在丞相大軍攻克漢中,益州震動,如乘勝進軍,巴蜀必然土崩瓦解,唾手可得。”曹操說:“人不能貪得無厭,既得隴(漢中一帶),又望蜀。”謀士劉曄也勸曹操,但曹操未采納二人意見,令夏侯淵、張郃、徐晃等人鎮守漢中,曹操率大軍退回。

夏侯淵、張郃等人駐紮漢中,經常侵犯巴郡邊界,進可攻蜀,退可扼住劉備北進之路。劉備很是擔心。為解除漢中的威脅,並打開北伐攻魏的通路,東漢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劉備親自率領大軍,進兵漢中,留諸葛亮留守成都,負責軍需供應。蜀軍到達陽平關(今陝西勉縣西北),遭夏侯淵、張郃的頑強抵抗,一時難以取勝,急忙馳書諸葛亮速發援兵。諸葛亮深知漢中對蜀的重要性,於是源源不斷地調集軍隊糧草,增援劉備。

雙方相持近一年,曹軍雖然有小勝,但蜀軍銳氣不減,劉備毫不動搖。第二年春天,劉備率軍渡過沔水,沿定軍山(今陝西勉縣東南)紮營。定軍山是漢中門戶,形勢險要,蜀軍若占據此地,對曹軍威脅極大,因此,夏侯淵拚命來抵擋。法正見夏侯淵已不顧一切,對劉備說:“現在可以取勝了。”之後設伏,命老將黃忠居高臨下衝出,夏侯淵不及提防,被黃忠殺死,曹軍大敗。

曹操見漢中告急,親自帶兵救援。劉備聽說曹操親來救援,分析戰局,對部下諸將說:“曹操雖然親自前來,也無能為力,我一定能占領漢中。”劉備收攏部眾,據險固守,始終不與曹軍交戰,雙方相持一個多月,曹軍糧草不繼,毫無進展,士兵紛紛逃亡。曹操既無法取勝,又不願就此放棄漢中,一時猶豫不決。一天,部將前來請示口令,曹操正在吃飯,看到碗中雞肋,有感於懷,隨口說出:“雞肋。”主簿楊修聽到這一口令,就收拾行裝,有人吃驚地問:“這是為何?”楊修說:“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曹公以雞肋比作漢中,一定是要班師了。”不久,曹操果然放棄漢中,帶兵回長安去了。

劉備遂乘勝占領漢中,又派劉封、孟達等攻占漢中郡東部的房陵(今湖北房縣),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等地,擴展了疆域。此後,在部下的擁戴下,劉備自稱漢中王。

劉備勢力逐漸強大,引起了孫權的不安,雙方爭奪的焦點,漸漸集中在荊州這一戰略要地上。

荊州南郡本來是孫權借與劉備的,孫權借土地給劉備是為了給曹操樹敵,誰想劉備羽翼漸豐,大有吞並山河之勢。於是孫權便在劉備攻占益州的第二年,派人向劉備索要南郡。劉備當時正想進取涼州,就推辭說:“等我打下涼州,再歸還南郡。”孫權聽說後大怒,派大將呂蒙奪取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得知消息,連忙督令關羽爭奪三郡。孫權也趕往前線督戰,雙方大有一觸即發之勢。但這時曹操已攻取漢中,劉備擔心曹操趁機進攻益州,就主動向孫權求和,雙方商定以湘水為界中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三郡屬孫權,南郡、零陵、武陵三郡歸劉備。這樣,總算避免了一場大戰,脆弱的孫劉聯盟維持下來。但是,裂痕已無法彌補,對東吳來說,荊州位於其上遊,威脅其安全,勢在必奪;對劉備來說,荊州是北進中原的捷徑,勢在必守。因此荊州好似裝滿火藥的鐵桶,隨時都可能發生爆炸。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正與曹操在漢中交戰時,關羽也配合劉備的攻勢,從荊州出兵,進攻曹軍駐守的襄陽和樊城。襄樊一帶本為曹仁所守,曹仁不抵關羽的猛烈攻勢,曹操又派於禁、龐德等將率大軍趕來增援。正值秋雨連綿,漢水暴漲,關羽利用水勢,水淹七軍,擒於禁,殺龐德,敗曹仁,勢不可擋。附近小股軍隊或前來歸服,或領受關羽頒發的印信稱號,為關羽支黨。一時間,關羽威振華夏。曹操十分了解關羽智勇兼備,見此時情景,甚至打算遷都以逃避關羽的銳氣。這時,司馬懿等人勸曹操利用孫權和劉備間的矛盾,答應以江南之地封給孫權,要他襲擊關羽的背後,以解除威脅。曹操聽取了司馬懿的計策。關羽雖然智勇兼備,卻十分驕傲,目中無人。當初,孫權為籠絡關羽,加強孫劉聯盟,曾派人向關羽請求將關羽三女嫁給自己的兒子,結成秦晉之好。關羽不僅不接受,反而將來使臭罵一陣,趕出城外。孫權聽說後,十分惱怒。現在關羽勢力膨脹,孫權也感到了他的威脅。接到曹操的來信,孫權十分痛快地表示可以襲擊關羽。

於是,孫權以及大將呂蒙、陸遜等人,先以計策麻痹關羽,使他放鬆警惕,將後方兵力抽調到襄陽前線,然後以呂蒙為前部,偷襲南郡。呂蒙、陸遜等偷襲成功,很快占據南郡大部,關羽見後方出現危險,急忙回師救援,被吳軍打敗,關羽被俘殺害。這一來,荊州就全部落入孫權手中,孫劉聯盟徹底破裂。

荊州對於劉備來說,至關重要。按照既定的戰略方針,劉備以討伐曹魏、扶興漢室的名義,兩路進攻中原。一路出漢中,一路出荊州,互相呼應配合。失去荊州之後,北伐曹魏隻剩漢中一路,況且山路多險,糧草難繼,取勝希望不大。如不奪回荊州,劉備便被封閉在三峽之內,極難發展。因此,劉備決計進攻東吳,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

這時,突然傳來曹操已死,其子曹丕已代漢稱帝,建立魏國的消息,並有謠言說漢獻帝已被害死。劉備是漢朝宗室,現在又占有一隅之地,於是,他決定自稱漢帝,繼承漢朝正統,以收籠天下人心,然後再進攻東吳。蜀中文武群臣也紛紛上書,向劉備勸進。蜀漢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一般稱為蜀漢,建年號為章武,以諸葛亮為丞相。劉備就是曆史上所說的漢昭烈帝,又稱先主。

劉備稱帝後,準備出兵東吳、蜀中群臣大都加以諫阻。鎮軍將軍趙雲諫阻道:“現在國賊是曹操,而不是孫權。曹操雖然已死,其子曹丕篡漢盜國,應當順從民心,圖取關中,居高臨下以討凶逆之賊,關東義士必然投奔響應王師。不應置曹魏於不顧,先與東吳交戰,戰釁一開,就難以平息了。”劉備不聽。諸葛亮見劉備決心已定,知道勸也無用,遂緘口不言。

劉備下令調集全國軍隊,準備出兵,他派人通知車騎將軍張飛,讓他率兵萬人會師江州。誰知張飛因脾氣暴躁,經常打罵將士,帳下部將張達、範疆不堪其苦,臨出發前,二人叛變,暗殺了張飛,拿著張飛的首級投奔東吳去了。劉備聽說後仰天長歎道:“唉!張飛又死去了!”當初,張飛雄壯威武,僅次於關羽,曹魏君臣都說關張二人可敵萬人。關羽為人驕傲,善於體恤士卒而蔑視士大夫;張飛脾氣暴烈,尊敬士人卻不知愛惜士兵。劉備經常勸誡他們。劉備對張飛說:“你刑罰太濫,經常鞭打士卒而又讓他們在你身邊,這樣極容易招致災禍。”張飛仍不注意改正。果然,張飛最終死於部下將卒之手。這樣,劉備尚未出兵,先損了一員猛將。

蜀漢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夏。劉備親自率領七八萬大軍,出巫峽,沿長江水陸並進,直撲東吳。孫權見劉備來勢凶猛,遣使向劉備求和。劉備誌在必勝,堅決不許。

蜀軍很快打到夷陵(今湖北宜昌東南),從巫峽到夷陵有六七百裏,江岸兩側高山峻嶺連綿不斷。劉備在江岸南側,沿路紮營,樹立木柵。他又命令水軍登陸,也在山林中紮營。劉備拉開了漫長的戰線,沿江設了幾十處營寨,表麵上蜀軍聲勢浩大,實際上兵力分散,實力大為削弱了。

劉備親率主力屯駐在夷陵猇亭(今湖北宜都北)。他數次派軍向東吳挑戰。吳軍主帥陸遜,雖然年輕,卻深諳兵法,老成持重。他節製吳軍諸將,不許他們出戰。雙方在此相持了六七個月之久,蜀軍始終找不到機會跟吳軍交戰,時間一久,鬥誌逐漸渙散,劉備本人也放鬆了警惕。

蜀漢章武二年(公元222年)閏六月,陸遜見蜀軍已懈怠,便命令吳軍火燒蜀營,發動猛攻。這時正是暑熱天氣,氣溫極高,再者蜀營多依林木而建,大火一燒,不可收拾。一時間蜀軍營寨和木柵全被燒毀,火光衝天,烈焰熊熊,吳軍趁火勢,連破蜀軍40餘營,殺死蜀軍大將馮羽和張南。

劉備見大軍潰敗,知道難以抵抗,遂帶殘兵敗將,退守馬鞍山(今湖北宜昌西北),令軍士固守,陸遜命吳軍四麵圍攻,蜀軍土崩瓦解,又死萬餘人,屍體順江而下,幾乎遮滿江麵。各種軍械物資船隻糧草,幾乎損失殆盡。劉備趁著夜色逃遁,命人燒毀鎧甲等物堵塞吳軍追路,方才逃至白帝城。

劉備從未遭此大敗,十分慚愧地說:“我竟被陸遜打敗,豈不是天意!”其實,劉備的失敗,完全是主觀指揮的錯誤。他在山林設立木柵,連營六七百裏,不僅分散了兵力,首尾難以相顧,而且給東吳以火攻的機會。他又命水軍登陸,放棄了水陸相互配合作戰的有利條件,自然難免失敗。當時,明眼人早就看出,劉備這樣做必敗無疑。曹丕就說:“劉備簡直不明兵法!哪裏有連營700裏和敵方打仗的?劉備在山林險阻之處帶兵打仗,犯了兵家大忌。孫權不久就要取勝了。”

這次猇亭大戰後,曹魏趁東吳全力對付劉備,也出兵進攻東吳。孫權已取得勝利,不願再兩麵受敵,便向劉備請和。劉備經此大敗,知道荊州已難奪回,又擔心孫權繼續進攻,便同意和解。脆弱的吳蜀聯盟,重新恢複。

猇亭大敗,對於已進入暮年的劉備來說,是一個沉重打擊,這次失敗使他心情鬱悶,終致一病不起,後來病勢加重,他急召諸葛亮到白帝城以托付後事。

劉備的太子劉禪無政治才能,劉備希望諸葛亮能輔佐劉禪,維持基業不失,綱紀不墜,但又怕劉禪實在擔不起治國重任。臨終前,劉備流著眼淚,語重心長地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超過曹丕十倍,必然能安定國家,成就大事。如果太子可以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實在不行,你可以替代他自己做皇帝。”諸葛亮一聽劉備說出這樣的話,心如刀絞,泣不成聲地說:“我怎敢不盡心盡力,忠貞報國,死而後已!”劉備將劉禪兄弟幾人召到床前,告誡他們說:“我死了以後,你們要像尊奉父親那樣尊奉丞相,和他共同治理好蜀漢。”這就是曆史上所說的白帝托孤。長期被人們視為君臣坦誠相知的典範而津津樂道。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劉備在白帝城永安宮病亡,享年63歲。

第三十七章 後主劉禪

一、阿鬥繼位丞相主政

劉禪字公嗣,小名就叫阿鬥。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稱漢中王,劉禪被立為太子,蜀漢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正式稱帝,又立劉禪為皇太子。

蜀漢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夏四月,劉備東征孫吳,大敗而歸,暫住白帝城(今四川奉節縣境內),一病不起。臨終前,劉備將蜀相諸葛亮、太子劉禪及其他幾個兒子都召至白帝城,囑托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