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三章:一方鐵硯的啟示(1 / 3)

隆冬,一次又一次寒潮席卷了南國大地,京廣高速再次遭受冰凍,長長的車輛蝸牛一樣在路上蠕動。11月29日這天晚上,李無言在家看新聞聯播,一則新聞忽地引起了他的注意:總理站在儺城開往廣州的一輛臥鋪汽車上安撫群眾。這輛車是因冰凍而滯留的。這一消息使他靈機一動,他立即給書記田聲濤打電話:

“田書記,你在看新聞嗎?”

田聲濤說:“沒呢。”

李無言說:“溫總理在我們儺城開往廣州的臥鋪汽車上安撫群眾呢。”

“哦。”田聲濤本能地應了一聲。

李無言說:“我想就巴儺巫鐵路寫個報告送給溫總理,希望引起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早日促成開工,你看怎麼樣?”

“哦。這是個主意好啊。”田聲濤覺得事在人為,也不是不可行的。

李無言接著又給夏自溪、苟東方兩人打電話說了這事,第二天,幾人就開始起草《關於請求盡早開工建設巴儺巫鐵路的報告》。這報告寫得飽含深情,田聲濤看了後說:“溫總理愛民如子,看了一定會感動的,這一招行!”

於是李無言、夏自溪、苟東方三個直撲省城,第二天又坐飛機上北京,去拜訪全國人大副主任嚴家良。一到北京,李無言立即跟嚴老聯係。嚴老剛開完會回到辦公室,他說:“下午有空,你們過來吧。”

北京又是一場沙塵暴來襲,灰蒙蒙一片,能見度極低。幸好沙塵暴已接近尾聲,即便如此,戴著口罩出門的人依然很多。也許居住在北京的人已經習以為常,可李無言幾人卻不習慣,總覺得這不是什麼好天氣,也不是什麼好兆頭。來到全國人大機關辦公大樓大門口時,他們出示了自己的證件。而在此之前,嚴老已經給門衛打電話了,李無言三人得以順利入內。

上了樓,幾人徑直來到嚴老的辦公室,門早已打開了。一見他們,嚴老就微笑著走過來,笑道:

“你們的幹勁好足啊,想通過總理給他們施壓,虧你們想得出!”

“還不是沒有辦法嘛。”李無言趕緊去握嚴老的手,“我們也隻好再次請您老出山了啊。”

“為老區人民出力嘛,應該的應該的。”嚴家良示意大家坐。

幾人坐下。李無言說:“嚴老啊,我們的用意您老也知道了,我們是能想的辦法都想盡了,可最後還得麻煩您老啊。”

“是啊,這個報告能不能讓總理見到,就隻有靠您老了。”夏自溪趕緊把報告呈了上去。

嚴老接過報告,說:“我先看一看吧,你們稍等等,等事情辦好了,我再給你們回電話。”

“那敢情好。”李無言說,“您老的時間很寶貴,我們就不再打擾了。”

“慢。”嚴家良忽然招呼一聲,幾人都怔了一下。“我寫了一首古體詩,取名叫《鐵硯》,你們看看如何?”

“一定是千古絕唱。”夏自溪立即恭維道。

“是啊,是啊。”李無言也恭維道,“嚴老的字、畫和詩詞,可謂三絕。到時候,等鐵路開工了,我們就把這詩刻在石碑上,當文物保護起來。”

“你們也太抬舉我了吧,啊哈,不敢當,實在不敢當!”嚴老笑過,又自嘲似地說,“我可是老朽了,哪還敢立什麼碑喲。”

“如果您老都不敢當,那就更沒誰敢當了。”苟東方也附和了一句。

嚴老“啊哈”一聲,說:“我念給你們聽聽吧,希望你們多多指點。”這就念了起來:

橫仰俯臥沐滄浪,

神工斧鑿出深山。

鐵券丹心存浩氣,

枯瘦留白在人間。

“好詩!好詩啊!”幾人立即拍手喝彩。

“也算個詩吧。”嚴老笑道。

“這是擬物手法,上兩句寫形,後兩句寫意,真是點墨之間見風骨啊。”夏自溪賞析著說。

“嚴老啊,您這詩送給我們吧,我們儺城有個詩社,還辦了個《儺城詩刊》,我們想在上麵發表出來,不知您老意下如何?”李無言忙請示說。

“那就獻醜了,獻醜了。”嚴老一臉的微笑,眼睛都眯起縫來了。

“我還有個不情之請。”李無言進一步說,“您老能不能百忙之中把這首詩寫成書法作品。一則我們儺城可以收藏,二則拓在石碑上,這詩、書、碑三絕就可千古流傳了。”

“哪敢啊。不過,閑著也是閑著,到時候你們再來拿?如何?”嚴老俏皮地說。他著實很在意這首古體詩的,至少有著一種千古懷想,可以昭示未來之人嘛。

坐了一個多小時,他們怕影響嚴老的休息。李無言幾個這才依依不舍地告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