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理財篇——用心管好你家的錢 (6)(1 / 3)

在對金錢的使用中,我們還有可能發現潛藏在孩子身上的天賦。邱順華在帶著孩子上超市時,都要先列好一個購物清單,然後做一個預算。然後讓孩子自己拿著清單的一部分選購物品,如果在購買好清單上的物品,還能有節餘,就會按照協議,將節餘的部分留給孩子自己存起來,作為孩子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基金。媽媽必須讓孩子明白的一個道理是,親情比金錢更重要;如果給了孩子錯誤的引導,則後果不堪設想。有很多家長在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時,為了強調隻有付出才能獲得金錢的概念,會實行一些按勞付酬的方法。比如你把玩具收納到盒子裏,給你3塊錢;你把地掃幹淨,就給10塊錢;如果考試分數很差,就扣5塊錢。然後,把每個月的“業績”記錄在本子上,讓他們明白勞動的重要性,懶惰的危害性。但是現在這樣的方法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孩子在這樣的理財教育中,會錯誤地認為,我給家裏幹活,家裏就得付我報酬,否則讓我動手,那是堅決不可以的。有一個這樣的故事,有位年輕的爸爸生病在家,妻子又出差在外,口渴的時候讓孩子幫忙給他倒杯水,結果孩子卻這樣回答:“老爸,這樣,我給你倒一杯水,本來應該收你10塊錢。

但是現在媽媽不在,沒有競爭對手,你又生病,很需要水。所以我提高了價格,倒一杯水收你30塊。不過看在我們很熟悉的份上,我給你打個八折,隻收你24塊吧!你要還是不要,不要我回屋了。”如果我們在生病的時候,從自己的孩子嘴裏聽到這樣的話,是應該為孩子認識金錢的重要性而歡欣呢,還是會選擇寧可口渴,也不會付錢呢?恐怕我們更多的是感到遺憾和傷感吧。因為我們的孩子竟然不顧你的病痛,在你僅僅需要一杯水的時候,和你討價還價!媽媽一定要為孩子的將來打算。據有關部門對全國11個城市4萬多名少年兒童進行的調查顯示,我國每年有近2%的兒童因意外傷害造成殘疾或進行醫學治療。當出現這樣的狀況時,如果身為父母卻無力挽救孩子的生命,那將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可是按照我國目前的醫療製度現狀,少年兒童這一年齡段基本上處於無醫療保障狀態。所以提前合理地選擇保險可以轉嫁孩子的醫療風險,有效保護家庭資產不受損失。當然,也更有能力為孩子的治療提供資金保障。

另外,孩子的學費也需要提早儲備。有人算了一筆賬,從孩子出生到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大約需要30萬元與學習相關的費用,這還排除了其他諸如學鋼琴、繪畫等輔導班費用和孩子的生活費以及物價增長的因素。選擇一些保額逐年遞增或者有分紅的保險品種,提前為孩子的學業做好資金儲備,也是年輕媽媽在家庭理財時需要考慮的項目。8.提前預支你的贍養費當你不會走路的時候,他們會扶著你一點點學步;當他們不能走路的時候,你該做什麼?談到理財的時候,大家談論得更多的是自身的理財,對孩子的理財教育,還有對未來養老的擔憂和準備。可是有一個問題很重要卻也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事,那就是父母的養老問題。很多年輕人,他們的父母一般都在60歲左右,大部分身體還很健康,有一些人還有國家的退休金,生病或養老都不成問題。但是也有絕大部分的年輕人,父母可能是老工人,退休金少得可憐,或者父母幹脆就在農村,一輩子都沒有領過國家的一分錢,也沒有買過什麼保險,他們依靠體力勞動來養育子女,養家糊口,一旦上了年紀,就會喪失勞動能力。

他們的錢財也幾乎都花在了子女身上,儲蓄非常少。這部分老年人現在還隻是60歲左右,身體還算健康,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罹患疾病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大,養老問題也日漸凸顯出來。當我們不會走路的時候,他們會扶著我們一點點學步,那麼當他們不能走路的時候,我們該做什麼呢?無論從道義和法律上來講,回報和贍養他們,為父母擔負治療疾病的費用,都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現在父母都很健康,就算在農村生活,也還有一定的勞動能力,但是歲月不饒人,他們總有老的一天,疾病又總是讓人猝不及防,做子女的不應該忽略父母的存在,也不應該忘記身上擔負的回報和贍養父母的重任。因此在理財規劃中,應該把贍養父母作為重要的一項提上議事日程。旺夫的女人應該有著孝道的美德,也應該是一個細心的女人。她在理財規劃中,會想到為自己的父母或公婆劃出一部分資金,提前做好準備,當父母不幸患病,或沒有勞動能力時,為父母提供經濟上的保障和支持。俗話說,防患於未然,旺夫的女人很懂得提前做好準備,以備不時之需,隻有在問題發生的時候已經做好了準備,才能更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