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引導:讓信仰成為管理的源頭(2)(2 / 3)

從這一點上講,製度不是為約束員工、控製行為產生的,而是為了消除對員工的約束,讓員工從思想層麵接受並認可管理製度,進而自主地對工作內容擔負責任。這就是為什麼同樣的製度體係,放在A公司就如虎添翼,換到B公司可能就完全不行的原因。

要想實現很好的管理製度,我們必然要在員工的心中植入一個信仰--企業的價值觀。我們要讓這個信仰足夠支撐員工的整個人生,至少讓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尋求到一定的依據,就像一輛汽車,我們要給它匹配的汽油。一輛車適合93號汽油,如果你加了柴油,它就完全跑不動;勉強跑起來,也會把引擎磨壞。

當然,如果這個信仰已然植入了員工的心智中,那麼他們所尋找到的依據,自然就是企業的管理製度,和我們的企業信仰相配套,擦出火花,融為一體--這樣的企業管理才是最為成熟和智慧的。

也就是說,所有的製度都是為我們的組織信仰服務的。當然,每個人在麵臨自己的人生經曆、工作經曆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迷茫的地方。對於管理者來說,一項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須在方方麵麵給予員工引導和幫助,以得到他們的認可並獲得他們的承諾--適應我們提供的信仰體係和製度環境。

我們需要深入地研究自己的員工,而非坐在辦公室居高臨下地用挑剔的眼光審視他們。深入地研究自己的員工,包括他們的心理狀態、追求、夢想和能力,通過培訓、教育等方式幫助員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並逐步積累符合他們發展的職業信仰,而且要與企業信仰相結合。當這種初步的信仰體係被建立起來,這些問題才能真正得到解決。

總之,製度有時很神奇,但有時會是一紙空文,有時也會是受到員工唾棄的垃圾桶。如果你總是拿製度嚇人,卻缺乏強有力的堅實的支撐,結果會很不妙。如果你能先給予員工一個充實的信仰,讓他們認同企業文化的存在,並看到自身的發展潛能,你提供的製度才能激發與釋放員工的價值,引導他們形成強大的自律性,為我們共同的事業服務。

“歡迎來到舊金山的夢劇場!”

2011年,我在舊金山的賓利大道參觀了一家偉大的製片公司,他們的洗腦風格具有超凡的魔力--它為所有的員工製造了一場關於“夢”的盛宴。他們努力讓來到這裏工作的人,每天就像在夢境中一樣,這是其他行業和公司無法給予的“奢侈品”,即便最強大的競爭對手也做不到。

編劇克萊威爾說:“我喜歡給公司寫劇本,因為老板總是對我說,嘿,不要告訴我你準備寫什麼,你盡情發揮就好了,這是你的世界。”

“但是,”他說,“在別的公司,我會不停地聽到老板大喊,停一下,讓我看看你寫了什麼東西,然後他把自己不喜歡的橋段一筆抹去,命令我們重新來過。”

多麼鮮明的對比,克萊威爾在這裏找到了寫作的自由,而在別的地方這是他不可能得到的。於是,自由就成了他簽約這家公司的最強大的動力,而且沒有人可以把他從這裏拉走,哪怕給他再多的錢,也很難讓他動搖。

不過,用信仰洗腦固然奏效,聰明的老板們也需要注意它的可實現性。你要提供一個富有可實現前景的夢劇場,而不是毫無實效的空話。

有兩個商人來到一個小鎮,發現唯一值錢的隻有狼皮,然後他們帶著買到的狼皮返程。半夜露宿在山上的時候,商人A突然驚醒了,發現他們被狼包圍了。

他馬上興奮地搖醒商人B:“我們發財了!”他此時看到的不是狼,而是狼皮。

然後發生了什麼?結果是這兩個商人被狼吃掉了。再偉大的夢想也要符合實際,如果你不能做到讓人們看到“沒有危險的前景”,即便果實就在眼前,他們也不會伸手去拿。

有效的洗腦就要能起到這樣的作用,即讓被洗腦者的觀點多層次化,這樣一來,突破一層“夢境”--“被強加的觀點”--之後,其他層次的觀點不會受到幹擾,被洗腦者的腦子仍然處於被改變的進程中,難以逆轉。洗腦者,或者說是高明的築夢師就是這樣在被洗腦者的大腦中建構“夢境”--他們的觀點的。

在廣告界每天都在發生類似的故事。比如一些減肥藥,有人設計了一句看似簡單的廣告詞:“某某減肥藥是好的”。當觀眾接受這句廣告詞時,其實已經被三重洗腦了。第一層洗腦在於建構一個最核心的概念,即消費者的大腦中第一層的觀點是“某某減肥藥是好的”。如果你這時就采取了相信的態度,你就會認同這一個品牌的減肥產品,就可能選擇購買,那麼廣告商就達到了自己的本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