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剛出頭的時候,武家的房子也蓋得差不多了。因為他們一家人著急住房子,所以武寧當時就多找了一些人來幫他們蓋房,材料用的都是磚頭,屋裏院子裏也都鋪上了平整的石頭。
房子格局和原來差不多,就是在原來廚房靠近武寧兩人的屋子的旁邊加蓋了一個小洗澡間。而且原來廚房離他們屋子太近,總是擋著陽光進來,顯得屋裏麵總是潮乎乎的,所以莊柳就特別叮囑武寧這點,讓他看著把廚房往外麵來點,陽光多重要啊!
武寧遮陽擋雨的棚子靠著另一麵牆蓋著,棚子旁邊是個雜物間,放些平常不太常用的東西,還放了張小床,有人來的時候好能夠有地方安排。棚子沒有原來寬,但是比原來長些,莊柳讓扯些麻布,從兩邊拉起來個簾子,這樣看著也是一個獨立的空間,比原來看著整潔像樣些。
等到武寧把原來沒被燒毀的還能用的鐵鑿子之類的工具放在新工作區的牆上時,和莊柳提了一嘴,問她有沒有見過一個鐵斧頭,“也不是很大,全身都是鐵的,大概有我小胳膊那麼長。”
莊柳搖頭,問武寧那個斧頭是很好用麼,武寧說不是,“那是我剛出師的時候我師父送我的,和我一起當學徒的一共三個,我是最小的徒弟,也不會來什麼事,可師傅說他最喜歡我,那是他以前用舊的斧子,斧刃都劈了,不能用了。”
莊柳這才知道那是對他很有意義的一把斧頭,仔細想了想,“武寧哥,聽你說的那把斧頭全身都是鐵的,應該不會被燒沒的,是不是幹活的人清理屋子的時候不小心給收拾扔了。”
武寧有些悶悶不樂,也覺得有這個可能。
房子剛蓋好,她們三人就搬回去了,武老太太是早就惦記著自家屋子,到回來之前她還不知道屋子是什麼情況,而莊柳武寧兩個人則是因為在人家感覺到有些不方便,兩人晚上想說話也湊不到一塊去,雖然新房子裏麵除了兩張床外其它的都也還沒有準備好,不過他們確實都等不及了。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小窩。
這個時候,羅家買回來的兩千多斤紅薯經過眾人的緊趕慢趕也終於全部都加工成粉條了。這些天,眾人都是卯著勁兒在幹,其它流程還好,都不是太費力氣,唯獨最開始的擦紅薯泥,一會兒半會兒還好,莊柳擦著覺得還挺解壓,可那是兩千多斤啊!縱使是眾人齊上陣,你方幹罷我方登場,十幾天下來,也是不能行啊!
唉!個中辛苦不提也罷。
隻要能掙錢就可以了!
算了算,做出來的粉條成品差不多六百斤出頭。
商量了一下,這天早上吃過飯,羅家一家六口人加上武家三口人都一同回去了武家新蓋好的房子,他們家的灶還沒弄好,羅大叔他們都是會幹這樣的活的,便自告奮勇的要來幫他們弄好。
武家商量了後,覺得在人家這裏打擾了那麼長時間,也要好好感謝一下不是,便邀請他們全家人都過去,兩家人好好吃上一桌。
一開始羅家人都還有些不好意思,覺得自己一個農民家好像和鎮上的人家不能比,後來還是羅奶奶和莊柳熱情相邀了幾次,羅家長輩一看他們也是真誠心,便都同意了,都還有些興奮。
兩家人去到鎮上的武家,屋裏板凳也沒幾條,桌子什麼的武寧還都在打磨階段,羅大叔他們剛在屋裏休息一會兒就要趕快開始幹活,聽了莊柳的要求後就要動工,莊柳見這樣還有點不好意思,拿了錢去買了些菜回來,因為屋裏剛壘好的灶還不能用,所以要的都是不用二次加工的熟菜。
吃罷午飯眾人又聊了一會兒後,趁著這個當兒,武老太太又讓莊柳去買了兩斤糖,說是得感謝一下人家,買回來後,又是一番推辭拉扯,最後還是讓羅家人收著了。
武寧用牛車送他們回家,老人小孩坐牛車,羅大叔羅大娘走的路。他們是打算今天先去拉回來一車細粉,大概一兩百斤的樣子,先放在武寧他們這裏。
商量好的是明天早上正式開賣,等到明天早上羅大叔他們先來到鎮上,然後兩家再一起上街去試賣粉絲,省得羅大叔他們明天早上來鎮上的時候還要背著粉條來,那多重呐!
半晚上的時候,莊柳讓武寧去割了一小塊三肥七瘦的五花肉,再找老板買塊豬皮。莊柳有次上街的時候經過藥鋪時,裏麵的藥童正在打開中藥櫃給病人配藥,她見有味藥是花椒,當時也沒多想,現下她倒是覺得派上用場了,又讓武寧順便買半斤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