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第25章 教化民眾(1 / 2)

第二十五章教化民眾

出了淮州之後一路向南,不遠就進入了江州,但是李文耀所任的永鎮縣乃是在江州的最南邊,所以他們還需要穿過江州一路南下,到了江州的最南邊,相當於路過了整個江州,見到了江州的繁華。

江州和淮州相隔不遠,但是卻完全不一樣。淮州比較靠北,水不夠多,天氣不夠熱,農作物收成不算很好,經濟不甚發達,且有戴家這個大世家豪門把持,皇權正在與其爭奪底盤,百姓過得不算穩定。

但是江州不同,江州乃是天下豪富之州,是兵家必爭之地,基本上江州爭到了,半個國家的銀子、糧食和百姓就都有了。所以在戰爭年代江州破壞最嚴重,皇帝花費了很大的力氣打江州。但是仗打完了之後也花了百倍於其他地方的經濟恢複江州。

因此江州算是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的地方,又是個及其富裕又有油水的地方,對於李文耀這個背靠慎南郡主和皇上的人來說是個極好的地方,他來這裏基本上就是享福的。

不過也因為他不算是皇上的嫡係人馬,乃是慎南郡主這邊的人,皇上給他做的是江州之中最不發達的永鎮縣的縣令。

從“永鎮”這個縣名就能看得出來,當時這個縣的人反抗新朝及其嚴重,皇上在這裏打了不少仗,死了不少人,還有很多人不服,才會將原本的縣名該為“永鎮”,希望轉一轉這裏的風水,讓這裏日後不要再有人造反。

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永鎮縣即便是江州最尾巴的縣,也比淮州的州府還要繁華,縣令和家人住的縣衙後宅比起淮州州府還要繁華大氣,一下子就讓沈家人和李文耀的生母瞪大了眼睛,覺得日子太好過了。

李文耀和沈思君倒是對這些富麗堂皇的裝飾沒有什麼驚奇的,沈思君是因為不關心這些外物,李文耀則是因為心中懷著大誌。但是他悄悄看見自家娘子如此“視金錢如糞土”,倒是暗自開懷,對自家這個厲害的娘子又更喜歡了幾分。

可是真的上任之後,李文耀卻發現這個地方也不是那麼好在的,他想要插手縣裏的各種事物都沒有辦法。

刑名官司很少,因為這邊鄉裏有很多有名望的裏正,雖然世家豪族基本上被殺光了,但是鄉黨還是不少的,他們一個族之內,一個裏之內很多事情都“自決”了,還信奉“生不入衙門,死不入地獄”的說法,等閑不會告到縣衙來讓李文耀斷案。

而稅收各種已經由錢糧師爺等等每年按照規格算好了,這些人說不得還是皇帝的心腹或者暗探,李文耀等閑不想輕易地更改稅收這些,因為他也不想從中撈錢,不願意懂了皇帝的錢袋子,惹怒了皇帝,從而招來殺身之禍。

所以他能夠發揮作用的地方真的非常非常少,想了半天,他最終在沈思君的建議下教化民眾,倡導讓大家多讀書識字,興辦學堂。

這好歹也算是一項政績啊!而且因為江州的其他縣學習考試都非常厲害,永鎮縣的成績太差了,此時隻要有一點點的進步,都算是巨大的成績了。

李文耀雖然是通過九品中正製上位的,但是他本身才學過人,又有著慎南郡主這一層關係,他可以讓學子們好好念書,然後再告訴學子若是成績出眾入了他的眼,他能讓慎南郡主幫舉薦人才,所以一下子就籠絡了不少人心,在身邊聚集起了不少的人才。

沈思君這個“慎南郡主關門弟子”的名頭也很好用,她在慎南郡主的同意下,在永鎮縣租了一塊地方興建了一個韻詩女學的分校,開始招收女學生,報名的人也是趨之若鶩。

無他,皆因江州太過於繁華,家中的女子們早已不用辛苦掙錢,父母們錢多了,就有餘錢培養女兒,江州女兒琴棋書畫洋洋精通,說親是極好的,或者是給大官做妾也是極受歡迎的,所以他們也舍得在女兒身上投錢。

韻詩女學名聲在外,收費也不見得比其他女學貴多少,何不讓自己女兒去考學試試呢?說不得還能搭上慎南郡主的關係呢。

你們看看這沈思君,隻不過是一介平民之女,父親是個木匠,都能混到今天這樣縣令夫人的地步,我家閨女人品才學樣貌都這麼出眾,難不成還能比不上她?

因此讓慎南郡主驚訝的是,韻詩女學永鎮縣分館的招生非常的順利,踴躍報名的女子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