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穀吉繼則端坐在板輿上,繼續用很低沉的聲音問身邊的家臣:“形勢如何了?”
家臣名叫湯淺五助,是負責扛板輿的人之一,但因為多年跟隨吉繼,所以很得信任。
“兩位公子爺正在奮力拚殺,小早川軍正不斷地往後撤。”五助回道。
公子指的是大穀吉繼的兩個兒子大穀吉勝和木下賴繼。其中賴繼是大穀家的次子,因為從小就生性活潑長得也可愛,所以很受秀吉喜歡,年僅五歲便給了他一萬多石的領地,後來又賜姓木下。此時他不過十四歲,但卻非常勇猛,勁頭絲毫不輸給其他的成年人。
大穀吉繼微微點了點頭:“很好,就這樣繼續吧。”
就當所有人都認定小早川秀秋這倒黴孩子注定會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此時大穀兩兄弟步步緊逼,小早川秀秋節節敗退。忽然,在吉勝他們的左手側,一陣震天的喊殺聲響了起來,數隊人馬朝著哥倆奔殺過來。由於事發突然,遭人暗算的大穀軍沒有準備,當場就崩潰了。而小早川秀秋一看天賜良機,立刻來了精神,揮舞著戰刀下令反擊。藤堂高虎和京極高知也趁此發動了總攻。
於是大穀吉繼的人馬就這麼一個接著一個地死在了戰場上,而且還是死得很難看的那種。盡管餘下的人還在拚死掙紮,但隻要智商過了二十的人都能明白,他們算是混到頭了。
那麼,這半路殺出來的,到底是誰呢?
其實也是熟人,就是大穀吉繼安排在山下監視小早川秀秋的監視四人組—赤座直保、小川佑忠、朽木元綱和脅阪安治。這四位仁兄在看到秀秋反水下山之後,認定石田方再無勝算,於是小算盤一打,便立刻自行轉換了角色—從監視四人組變成了造反派四人組。
值得稱道的是,造反小組的行為,是臨時起意的。就是說,在此之前,他們並沒有跟任何人做過任何私通或者是秘密約定的行為,純屬傳說中的見風使舵。這四個人彼此間也從未有過任何溝通,他們能同時造反,依然純屬巧合—大家想一塊兒去了。這中間的那一份默契和協調,著實讓人俯首膜拜。
下午一點,石田三成軍因受到了來自各方麵接二連三的打擊,,陷入了苦戰之中士氣開始大幅度滑落,一度就要跌破臨界點了。盡管島左近和衡山喜內兩人都先身士卒地拚殺在了最前線,但卻依然於事無補,絲毫沒能有翻身的機會。相反,敵人倒是越殺越多,從一開始的黑田和細川兩家,發展到後來的黑田、細川、田中三家,再後來又多出了山內一豐、有馬則賴,就連重在參與的織田有樂齋同誌,也不顧自己一介泡茶風雅之士的身份,率軍衝到陣前,想撈一票軍功。
很快,有樂齋同誌就發現了一個搖搖晃晃路都走不穩,渾身還在不斷淌血的家夥提著刀朝自己走來,看起來似乎有些麵善。
琢磨了片刻之後,有樂齋想起來了:這哥們兒不是橫山喜內麼?當年在蒲生家泡茶的時候經常見到的。
順便一說,喜內的前主公蒲生氏鄉也是個愛好泡茶的人,並且和織田有樂齋一起師從茶道大師千利休。當時千老師作為日本首屈一指的茶道界大腕兒,手下弟子無數,從公家貴族一直到普通百姓,遍布各個階級。其中,他有七位弟子最為有名,史稱利休七哲,而氏鄉和有樂齋都是其中的一員,所以彼此間也非常熟悉,經常串門上對方那裏泡茶喝茶,久而久之,不但這二人關係有所加深,和對方的家人乃至家臣,也慢慢地近乎了起來。
有樂齋就這麼結識了橫山喜內。
不過現在是戰場,兄弟都要反目,更何況隻是所謂的熟人呢?
但織田有樂齋卻絲毫沒有意識到這點,他在馬上大叫著:“喜內,你不是橫山喜內嗎?我是有樂齋呀,你還記得我吧?”
橫山喜內說:“廢話,老子就是來砍你的,你覺悟吧。”
有樂齋似乎仍未感覺到即將到來的悲劇,而是繼續喊話:“喜內,我不殺你,你跟我走吧。” 他一邊喊,一邊還配上了揮手的動作,以生動的表達方式將挖牆腳事業進行到底。
橫山喜內已經非常火大了,他抬起刀子就朝著對方衝了過來,然後高喊一聲:“拿命來!”
有樂齋本能地側身一閃,雖說避開了插過來的刀子,但由於閃動幅度過大,自己也從馬上摔了下來,四腳朝天地仰躺在了地上。
“去死吧!”橫山喜內開始衝刺。
眼看喜內就要得手,周圍突然噌噌地竄出了數名織田家武士,一左一右一前一後地將手裏的長槍短刀捅入了喜內的身體之中。
橫山喜內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