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啃老”,後養老
錢小小的生活
錢小小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詞——啃老。
這個詞的出現,是帶著貶義的。抨擊現在的青年男女,結婚買房等等不自食其力,隻知道用父母的錢,啃光父母一生的積蓄。
小小回頭想一想,有點汗顏——自己似乎正是啃老一族。
當初買房子,她和徐朗的存款加起來也沒多少,大多數都是雙方老人讚助。後來有了孩子,今天姥姥家明天奶奶家,沒少讓老人搭錢,似乎是帶著孩子一起“啃”。
這麼想著,有一天回娘家,一邊做飯,一邊就和媽媽說了。
媽媽聽完,不怒反笑,問她:“你怎麼想,你覺得你啃我了沒有?”
“啃了啊,不都差不多給啃光了嗎,哈哈。”
媽媽搖搖頭:“要我說,這些人說得不對。我們年輕的時候,確實不用家裏搭什麼錢,但是我們用的也很少。隨便找個地方就能蓋所房子,有床被子就能結婚。可現在呢?現在不像當初了,房子這麼貴,用我們一輩子的積蓄都未必買得起,何況是你們這些剛工作的孩子?如果老人不給你們啃,怎麼辦?”
“何況,父母養兒女,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就像有一天我們老了,你們也會養我們一樣。我們中國人,錢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孝敬老人,一部分養兒女。當兒女長大了,你們的錢也是兩部分,一部分給我們,一部分給你們的孩子。再往下,還是這個循環。這是一樣的,你付出了什麼,就得到什麼回報,這沒有什麼不公平。”
“而且……”媽媽邊摘豆角,邊推了推老花鏡,笑著對小小說,“而且,我倒是喜歡中國這種傳統,和外國人所謂的什麼18歲就自立門戶,不再拿父母的錢,卻也不再給父母錢相比,要有人情味兒得多,是不是?”
小小感動極了。她抱住媽媽,眼圈有點紅,輕聲說:“媽,我會好好報答你的。”
其實媽媽說的這些話,她也是想過的,可是,她沒想到身為付出一方的媽媽也會這樣想。其實,事實真的是這樣,親情的疏與近,遠遠不是用錢來衡量的,就像如果父母沒有錢,沒有幫我們買房子,可到他們生病的時候,我們依然會傾家蕩產去為他們治。那些抨擊啃老族的人,的確是有些太過激進了。
晚上,她接孩子放學,一邊摟著那纖細柔弱的小肩膀,想到白天媽媽的話,心中湧起萬種柔情。
理財秘籍
做好五件事,輕鬆養老人
代他們繳納社保中的養老保險
年輕時有一份穩當的工作,就算沒有工作但隻要繳納了社保,到了退休年齡,就可以享受到養老保險,養老保險是社保中最基本的保障之一。
其優勢:成本不高。需注意事項:隻能滿足最基本的生活。
為他們購買商業保險
商業保險是社會保險的一種輔助,如果有了社保中的養老保險,又有商業保險護航,就相當於有了雙保險。
其優勢:保障較高,能有效提升生活質量。需注意事項:對購買商業保險來輔助養老的人來說,要具備一定的強製儲蓄定力,同時要認同保險理念。
提醒他們參與企業年金
有企業年金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但前提條件是,要有一個願意支付給他企業年金的公司,而且工作年限達到其繳納費用的標準。
其優勢:額外收獲。需注意事項:如果企業運行不力或倒閉時,企業年金就存在喪失的可能。
可以做金融資產投資
投資是許多人想要做或正在做的事,投資的目的無非是為了資本的增長。當前,金融產品有很多,比如基金、國債、股票等等。
其優勢:存在不少高收益產品。需注意事項:高風險相伴高收益,選擇適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平時多積累理財知識,或讓專業理財顧問打理。
以房養老
在房價未瘋漲之前如果已購得一處房產,那麼晚年生活除在高峰期售出房子轉手賺錢外,留著不賣,每月固定收取出租費也是不錯的一份收入。
其優勢:能抵消來自通貨膨脹的壓力。需注意事項:買房需要一大筆投入,而且出售和出租都是麻煩事兒。
附表:典型的六類“啃老族”人群
第一類
文化低、技能差的年輕人,隻能在中低端勞動力市場上找苦、髒、累的工作,因怕苦怕累索性躺在家中“啃”父母
第二類
高校畢業生,總找不到滿意的工作,或者索性不找工作轉而考研究生,“全職考研”三四年的人也不少見
第三類
教育程度較高,工作太累、太緊張、不適應,所以離崗離職的
第四類
“創業幻想型”的青年人,他們有強烈的創業願望,但沒有目標沒有基礎沒有經驗,眼高手低,總不能成功。於是,在沒有穩定收入來源後隻能向父母要錢
第五類
家庭條件優越,少爺公主不願意出門工作者
第六類
自己收入還算不錯,但因為要買房子供房子等無力承擔的經濟困難,轉而向父母不斷伸手要錢的,或要求父母幫忙料理家務的
二、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心補
錢小小的生活
前些天,徐朗的公司的合作夥伴開發了一些補藥,都是給老年人的,據說貨真價實,內部的員工很多都買了一些,徐朗也不例外。周末,兩個人分別每家跑一趟,給雙方老人各送了一份。
錢小小的爸爸是名老教師,年紀越大越顯得有知識分子的風采。他拿著這些藥盒,逐一念上麵的名字和成分,饒有興致的樣子。很多藥品成分上都有人參、首烏等名貴中藥材。全都看完了,爸爸笑著說:“小小啊,這些藥,爸爸有些不敢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