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小小突然想到一個好主意。既然拒絕也不是,縱容也不好。不如把決定權交到陶陶自己手裏。從現在開始,就培養他的理財意識,讓他明白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金錢是需要通過自己的勞動賺來的,隻有花自己賺來的錢,才是最快樂的。
於是錢小小開始引導陶陶做家務、寫日記。比如,擦自己房間的地板,可以賺一塊錢,洗自己的襪子可以賺五毛錢。每寫一篇200字以上的日記,並且內容過關,可以得到2塊錢的稿費。
錢小小還替陶陶買了一款模擬的ATM存取款機的儲蓄玩具。陶陶不僅僅擁有了自己的小金庫,還可以體驗到和大人一樣刷卡理財的樂趣。
錢賺了回來,當然也會花出去。為了讓寶寶養成不浪費的習慣,錢小小還和寶寶定立了一項附加協議:如果每個月賺回來的錢比花出去的錢多,就是有存款,那麼爸爸媽媽可以帶他去吃一次肯德基。
剛開始的時候,陶陶賺了多少就花多少,後來,在錢小小的引導下,漸漸學會了理性消費。有一次,陶陶生病了,正好是周末,錢小小和徐朗一起陪他去看醫生。帶他從醫院回來的路上,看到一家賣羊肉串的小攤,想縱容孩子一次,問他要不要吃。結果小財主說:“這些東西是垃圾食品,不能多吃,隻要我乖,每個月吃一次肯德基就夠了。這筆錢可以省下來。”
錢小小和徐朗麵麵相覷,轉而,是欣慰的相視一笑。
理財秘籍
三個方法啟發孩子理財觀念
養兒防老,是中國人的傳統家庭價值觀,可如今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抱有這種觀念的父母越來越少,大家都恨不得在孩子尚未出生時就幫他們準備好車子、房子、票子,讓他們一生生活無憂。其實,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泰達荷銀建議,家長們為孩子準備金山銀山,不如讓他們擁有理財技能,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使他們終生受益。
小金庫,讓錢積少成多
許多父母都會在孩子小時候給他們買儲蓄罐,這是他們教導孩子理財的第一步。家長們可以通過各種有利於孩子心智成長的方式,定期將零花錢給到孩子手中,當孩子們看著零花錢漸漸把儲蓄罐填滿,他們心中的滿足感就會越來越強。通過這種方式,不但讓他們知道錢能夠積少成多,而且可以潛移默化地養成他們把錢存起來的好習慣。專家建議,大人們在理財啟蒙初期要教導孩子,隻有手中有了本錢,讓錢積少成多,才能夠進一步理財。
小金庫,讓錢變得更多
孩子們知道錢可以積少成多之後,父母就可以教給他們讓錢保值增值之法。在眾多投資工具當中,定期定額較為適合作為孩子們進入理財世界的敲門磚。一是因為定期定額的門檻低,一般隻有100元;二是由於孩子們投資的這部分資金期限較長,能夠充分發揮出定期投資的優勢。專家建議,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在儲蓄中拿出部分資金用作定期投資,同時定期跟孩子一同查看對賬單,了解投資原理,查看資金變動情況。
小金庫,讓孩子成為金融專家
孩子如果對金融感興趣,父母可以培養他成為金融家,如果孩子對其他行業的工作感興趣,家長則可以在孩子發展自己興趣的同時,讓他們明白不能忽略自身理財,將投資交給專家打理。基金就是這樣一種投資方式,將錢交給專業人士更有效率地運用資產,錢便有機會得到較快地增長。當然,高收益伴隨著高風險,建議家長幫助孩子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才能夠增加獲利的機會。
理財誤區:給孩子花錢,不是越多越好
錢小小的生活
在錢小小剛做媽媽的時候,徐朗不止一次地對她說,她對孩子有些太嬌慣了。
小小覺得委屈。她有很嬌慣嗎?沒有呀!無非是給孩子買好一點兒的玩具,穿好一點兒的衣服,他要什麼零食就盡量買給他。他們又不是沒條件,這算很嬌慣嗎?
直到有一天,她見到另一個孩子。
那是在公園的兒童區。那天,徐朗值班,錢小小帶著陶陶到公園玩滑梯。同時在場的有大概七八個孩子,家人都在旁邊圍著,十分熱鬧。
陶陶很快和大家玩在一起。先玩轉盤,再玩蹺蹺板,最後是滑梯。他還是更喜歡滑梯,最後就專心在滑梯處排隊。這些小孩都很乖,主動地按著順序一個接一個滑下來,小小感歎,現在的年輕人確實比過去有素質,教育出來的孩子也很有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