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這是一次特殊的朝會。未央宮前殿笑語喧嘩,喜氣洋溢。文武大臣們得知匈奴休屠王和昆邪王請求投降的消息,無不眉飛『色』舞,喜在心上,笑在臉上。武帝目視臣屬,激動地說:“這些年來,我們和匈奴幾乎年年打仗。經過河南戰役、漠南戰役和河西戰役,總算讓匈奴嚐到了大漢的厲害。實踐證明,匈奴並沒有什麼可怕,隻要我們樹立信心,下定決心,實行正確的戰略戰術,我們就一定能夠打敗他們。現在,匈奴河西二王請求投降,這是一個信號,表明匈奴內部發生分裂,他們再沒有和大漢抗衡的實力了。因此,朕決定接受投降。這樣,不僅斬斷了匈奴的右臂,而且打通了大漢通使西域的道路,有利無害。下一步,我們要集中兵力,對付匈奴單於和左賢王,把禍害大漢的毒瘤連根剜掉!”丞相李蔡說:“匈奴曆來刁詐多變,反複無常,這次投降會不會是故意設下的圈套,企圖以詐降做誘餌,趁機襲我邊防?”衛青說:“休屠王和昆邪王在河西戰役中受到重創,匈奴單於必然降罪他們。二王走投無路,這才被迫降漢。詐降不大可能,但我們要做好兩手準備:真降,歡迎;詐降,就毫不留情地將他們消滅!”武帝點頭,說:“沒錯,我們是要做好兩手準備。那麼誰去隴西受降呢?”文武大臣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霍去病。
因為霍去病年輕英武,有勇有謀,熟悉河西情況,足以擔當大任。匈奴真降,他的官職和威望當得起漢朝的高級使臣;匈奴詐降,他的膽略和智慧能夠克敵製勝。霍去病恰也當仁不讓,抱拳說:“臣願率兵受降!”武帝大喜,說:“好!那麼,你準備率多少兵馬前往受降呢?”霍去病說:“兵馬在精不在多,一萬精銳騎兵足矣!”武帝素來欣賞霍去病的豪氣,說:“行!一萬精銳騎兵,由你挑選。另外,朕命李息部二萬兵馬,歸你節製。你說過,為將之道,要善於根據實際情況,隨時運謀。這次受降,就全看你的了。”霍去病說:“陛下放心!臣自會見機行事,不辱聖命!”霍去病率領著精銳騎兵,很快抵達隴西。李息迎接,報告了匈奴二王的最新情況。原來,河西戰役以後,匈奴伊稚斜單於因為休屠王、昆邪王連連慘敗而惱火,大罵二王無能,有損國威。當時,匈奴國中流傳一首歌謠,唱道:“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伊稚斜聽了歌謠,更加震怒,接連頒旨,宣召休屠王和昆邪王速赴王庭,準備將二人處死。休屠王和昆邪王嚇得渾身發抖,與其赴王庭送命,不如歸降漢朝,尚可保命。二人略一商量,遂派遣使者和李息聯係,請求投降。期間,休屠王越想越不對勁,突然變卦,又不願降漢。
昆邪王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索『性』發兵攻襲休屠王,將他殺死,兩部並作一部,共四萬多人,駐軍黃河西岸,單等漢軍前來受降。霍去病了解到這些情況,立刻作了周密部署。他自己率領一萬騎兵西渡黃河,李息部二萬兵馬原地待命,準備接應。漢軍和匈奴軍兩相對峙,劍拔弩張。昆邪王的裨將見漢軍人數不多,頓時又心生他想,徘徊觀望,甚至蠢蠢欲試,企圖襲擊漢軍。霍去病早就做好了兩手準備,一麵直接馳入匈奴軍,與昆邪王當麵談判;一麵命部將出擊,斬殺那些膽敢輕舉妄動的敵人。漢軍將士英勇無比,當場擊斃心懷二心的匈奴軍8000餘人。昆邪王還算老實,命令裨將解除武裝,乖乖投降。霍去病命部將收繳了匈奴軍的兵器,同時將昆邪王及其四個裨王,東渡黃河,由李息陪同,用快車送往長安。他則和騎兵一起,押著三萬多名投降的匈奴士兵,緩緩而行。武帝提前接到報告,喜出望外。為了表示大漢的氣派,他命長安令許槐火速征調戰車2000輛,前去迎接投降的敵人。許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征車征馬,怎奈長安車馬有限,遲遲不能湊齊。武帝認為許槐辦事不力,喝令推出斬首。其時,正直的汲黯已升任右內史,進言說:“長安令無罪,要斬請斬我汲黯好了。”武帝不解,說:“你這是什麼意思?”汲黯不慌不忙,說:“匈奴昆邪王來降,自有傳驛接送,夠可以的了。皇上又何必興師動眾,疲敝百姓,格外禮遇夷人呢?”武帝細想,汲黯所言,倒也在理,所以收回成命,赦免了許槐的死罪。昆邪王等由李息陪同,不日便到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