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的“王子侯”一下子多了起來,而他們占有的地盤很小很小,哪裏還有能力對抗朝廷?接著,主父偃又向武帝提出一條建議,說:“現在,地方豪強的勢力越來越大,兼並土地,魚肉百姓,隱瞞戶口,私吞賦稅,家產億萬,也是朝廷一大隱患。”武帝說:“對付豪強,當用何法?”主父偃說:“茂陵不是正在修建嗎?陛下不妨再頒一道詔令,命郡國豪強以及家產在三百萬緡以上的富戶,徙居茂陵,表麵上以示恩寵,實際上是內實京師,外銷『奸』猾,此所謂不誅而害除也。”“好辦法!”武帝拍手叫好,果真頒布詔令,批準實行。通過“推恩”和“徙居”,武帝的中央集權製大大加強了。武帝認定主父偃是個人才,接著任命他為齊王劉次昌的相國。這時,他已50多歲,俸祿加上收賄,腰纏萬貫,一改昔日的窮酸相,穿紅著紫,侍從護擁,稱得上是衣錦還鄉。當年恥笑他的那些人,刮目相看,齊來巴結。主父偃不屑一顧,說:“我自束發遊學,屈指已經40餘年。從前時運不濟,以致父母棄我,兄弟嫉我,賓朋笑我,那種苦頭受夠了。大丈夫在世,生不五鼎食,死則五鼎烹,亦屬何妨?古人有言,日暮途窮,所以倒行逆施。我正頗作此想哩!”說著,他取出50兩黃金置於桌上,說:“諸位原是我的兄弟朋友,還記得過去怎樣待我嗎?現在,我為齊王相國,不勞諸位費心,你們拿了黃金自去,此後再不必進我大門了。”眾人聽了,麵紅耳赤,分金而去。主父偃說到底屬於投機取巧、驟然暴發的勢利型人物,這決定了他不可能有好的結果。

他在出任齊王相國期間,眼睛卻盯著北麵的燕王劉定國。劉定國荒『淫』無恥,先是通『奸』庶母,進而霸占弟媳,最後連三個女兒也不放過,威『逼』『奸』『淫』,傷風敗德。主父偃將情況奏告武帝。武帝大怒,下詔賜死。劉定國自盡,燕國降格為郡。齊王劉次昌和燕王一樣,也是『淫』佚成『性』,毀『亂』人倫,冷落王妃,卻與庶姐通『奸』。主父偃又將情況奏告武帝。武帝即命主父偃鞠查『奸』情。劉次昌年輕膽小,一遭驚嚇,『自殺』絕命,齊國亦降格為郡。主父偃兩次奏告,除去兩個諸侯王,未免洋洋得意。不想此舉惹惱了趙王劉彭祖。劉彭祖上書奏劾,揭『露』了主父偃私受大量賄賂的罪行。主父偃的政敵公孫弘等,趁機推波助瀾,說:“主父偃小人得誌,貪贓枉法,不殺不足以謝天下。”武帝平生最恨貪婪受賄之人,這時也就顧不了什麼君臣情分,命將主父偃斬首,並滅族。主父偃貴盛之時,門客多達千人,及至死時,竟無一人為之收屍。有一農民叫做孔車,出麵埋葬了主父偃。武帝聽說其事,稱讚孔車為忠厚長者,並不怪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