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盛的國都是安州,安州的興旺非他地能比,而渭城之繁華絕不比安州遜色。這兩座城一北一南,一地多權貴王族,一地多商賈幫派,渭城商業之發達,即便是都城安州也遠不能及。各國各地的人帶著貨物金銀不斷湧入渭城,又帶著金銀貨物離開,也正是因此,城中聚集了三教九流各類人群,民風亦是開放。在渭城,什麼都能見識到。

一路快馬加鞭,第二日正午三人的馬車便進了渭城。沈寧二人本想等李言樂安頓好了再離去,可自打出了花河鎮,李言樂明顯感受到馬兒奔跑的速度加快,她猜測二人應是有急事要辦,為了不耽誤他們辦事便婉言謝絕了這好意。分別前,她詢問二人住處方便日後歸還銀錢,沈澤卻隻道日後自會相見。

與沈寧二人分別後,李言樂順著寧飛影指的路,又詢問了幾位路人,終於找到寧飛影口中那適合初來乍到的外鄉人落腳的竺坊街。

這竺坊街位於渭城西部,其周邊曾是渭城最為繁華的區域。後來渭城不斷擴張,貫穿渭城的渭河上新增了幾座橋,東邊又建了不少舞坊酒肆,竺坊街的光芒便漸漸黯淡了。現如今,高樓早已改換為民居,街道兩旁小攤遍布,竺坊街少了紙醉金迷,增添了不少生活氣息。

李言樂找了家幹淨整潔的小客棧,略微收拾倒頭便睡了過去。對於她這種極少出遠門的小娘子,馬車中半月多的顛簸著實累人,尤其是這兩日,為了趕路,一夥人就沒停下歇息過。

第二日,李言樂在小販的叫賣聲和人們家長裏短的談天聲中徐徐醒來。她迷迷糊糊地走到窗邊,推開窗,街上傳來的吵鬧聲更響了些。盛夏雖已過,天依舊亮得早,看著剛剛露出點邊的太陽以及街上的人群,她想著得讓掌櫃給她換個清淨點的房間。

走回床邊,李言樂翻了翻包裹,皺起了眉。這些衣裙是之前沈澤給她備下的,布料樣式比她往日在家中穿的還要好上一些。她若穿這些去找差事,怕是要被趕出來。去找房子,又會挨宰吧。這般想著,她決定今日先去街上買幾身合適的衣裳。

清早的竺坊街,沿街站了好些賣瓜果蔬菜的小販,幹練的婦人們挎著籃子左挑右撿,跟小販們討價還價。李言樂隨著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到一處岔路口,又往左拐進另一條街道,走了沒一會,便看到客棧小二口中那家物美價廉的成衣鋪。

見有客人來,店家馬上迎了上去。

“小娘子需要些什麼?我家的貨都是現下最好的。”掌櫃邊說話邊打量了一番李言樂,引著她繞過門口的櫃台往裏頭帶去。

“這些裙裝昨日才到店裏,是外邦小國傳來的款式,城中剛流行起來,樣子好料子也是沒的說,小娘子可喜歡?”

李言樂看了掌櫃推薦的裙裝,都是羅紗錦緞做成的,好看是好看,可並不實用,便問道“可有棉麻衣裙?”

“有的,隻是小娘子可是給自己買?棉麻衣裙怕是不太合身份。”

聽了掌櫃的話,李言樂沒有說什麼,隻是笑笑。掌櫃也識時務得很,沒有繼續追問,帶李言樂走回了櫃台前的小台子旁。

“本店的棉麻衣裙價低質優,樣式又新,小娘子們都愛穿。”雖說棉麻衣裙價格低廉,賺得不如紗裙多,但掌櫃熱情不減。

“小娘子生得白,這藕粉色更能襯得您膚若白雪。”掌櫃拿起一件藕粉色的衣裙,遞到李言樂麵前。而後又拿起一件嫩綠色的,繼續誇讚了一番。

李言樂最終挑了黛藍、栢綠、藕色三套衣裙。付了錢,她又向掌櫃打聽了附近有哪些房子可租賃,有哪些差事可謀求。

回到客棧,李言樂立馬將身上輕飄順滑的紗裙羅衫換成了棉布衣便又下了樓。客棧那高胖的掌櫃一見到她,嘖嘖驚歎“小娘子今日這打扮比昨個要親切幹練些,有些像我家那口子年輕的時候。我家那口子以前可是村裏的村花,追她的小夥子都排到臨村了。”

客棧掌櫃這形容倒挺貼切,褪去往日的華衫玉釵,李言樂再也不像鎮花,可不就像村裏河邊浣衣洗菜的小村花。

“別看我現在這幅模樣,年輕的時候可俊朗壯碩嘞,不然怎麼能娶到我們家那口子。”客棧掌櫃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