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把握未來的鑰匙在哪裏:解讀初中女孩的內心世界(3)(2 / 2)

小麗的悲劇是由於在成長中缺乏愛和關注造成的人格缺陷。小麗從來沒有得到過別人的真愛。一種不能忍受的被忽略感,造成了她寧可破壞東西,被人毆打,也要引起別人對她注意的渴求。

渴望被關注是每個女孩內心的想法。麵對當下一年熱似一年的選秀活動,麵對如饑似渴般排隊的瘋狂少女們,你能僅僅用名利二字來解釋她們的不鍥追求麼?名利對於女人其實並不像男人想的那麼重要。選秀活動中少女的這種狂熱行為,其實隻是一種希望被萬人關注的心境在後麵驅動。這或許可以理解為女孩子天生的一種虛榮心。不過這種希望受人關注的虛榮心對女人來講並非全是壞事——最起碼它是一種保持心靈青春的甘露,有時也能轉化成一種人生前進的動力。

要想讓青春期的女孩健康、快樂地成長,做父母的就要對孩子多一點關注,多讓她感受到自己多麼在乎她、多麼愛她。當然,這種愛一定不是溺愛,而是理性的寵愛。

七、叛逆期——無處安放的青春

其實,我並不想讓父母生氣,我也想像他們期待的那樣做,可是當父母和我嘮叨的時候,我就會有一種叛逆心理:我偏不要那樣做,看你能怎麼辦?做這樣的決定我也很不好受,心裏有時候挺痛苦的。但是不知怎麼就偏要和他們抗衡一下,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叛逆吧。

青春期,多麼美好的年華,應該是充滿陽光、歡樂和笑語的時光。但這同時也是最危險的時段。女孩處在青春期,叛逆基本上是很多人都有過的舉動。內心高漲起來的自我意識和知識、經驗、能力的相對缺乏,使女孩內心處於既離不開父母的指導又反抗父母約束的矛盾狀態。

在這個階段,如果家長的教育方法不當或者疏忽了對女孩的教育,就會對她們的成長帶來更多的挫折和傷害。

一個女孩在自己的網絡日記中寫下了一段發人深思的文字:

父母感情一直不好,家裏經常處在“戰爭”狀態,沒有人關心我。上初中後,而我也不知道是哪根神經出了問題,開始和班裏的那一群小太妹們呆一起,在這以前我是一個乖孩子,好學生。但是那一年成了我此生最為荒誕歲月的開始。我開始和她們一起逃課,夜不歸宿。後來,我和一個社會上的男人好上了,我無可救藥地愛上了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給了他,我天真地以為自己會和他有結果。我為了他和家裏鬧、吵,母親整日以淚洗麵,全家親戚苦勸我都不死心。沒想到,那個男人是個有家庭的負心漢,他騙走我一切後,就消失不見了。看清了男人虛偽的麵目,我的心死了。也正是死心後,我回到以前的我,乖巧,懂事,我又成了父母眼中的乖乖女,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可是,因為那段荒謬的經曆在我心裏始終抹不去,我不能夠原諒自己。我注定要用自己的終身幸福為叛逆的青春買單,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始終不敢再去愛人,麵對身邊男孩的追求,我一直選擇逃避……

從上麵女孩的敘述中,不難看出,如果家長對於女孩青春期的叛逆心理處理不當,對孩子今後的生活有很嚴重的影響。青春期女孩之所以叛逆,很大程度是因為自己處於開放性和封閉性的矛盾中。青春期的女孩需要與同齡人,特別是與異性、與父母平等交往,她們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樣彼此間敞開心靈來相待。但由於每個人的性格、想法不一,使她們的這種渴求找不到施放的對像,隻好訴說在“日記”裏。這些日記寫下的心裏話,又由於自尊心,不願被他人所知道,於是就形成既想讓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也是她們產生叛逆的原因。

我接觸過一個叛逆期的女孩,我問她為什麼故意和父母對著幹,是不是很討厭父母。女孩沉默了好久,在我的啟發下,慢慢才說出了實情:“其實,我並不想讓父母生氣,我也想像他們期待的那樣做,可是當父母和我嘮叨的時候,我就會有一種叛逆心理:我偏不要那樣做,看你能怎麼辦?做這樣的決定我也很不好受,心裏有時候挺痛苦的。但是不知怎麼就偏要和他們抗衡一下,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叛逆吧。我覺得作為家長應該尊重我們的意見,如果我們有什麼錯的地方,希望他們會很耐心的指導我們,而不是嚴厲批評,非要我們做什麼。”

所以,當青春期的女孩有叛逆傾向時,家長要檢查一下自己的言行舉止,是不是影響了孩子,有沒有給孩子以正確的啟發。比如,有些父母脾氣暴躁,女兒不聽話就是一頓暴打,不容許女兒辯駁,還有的家長認為女兒就應該聽自己的,不聽話就是大逆不道,這些觀念和行為都不利於對叛逆期女孩的教育。

女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心理教育是一門很重要的課程,家長不但要學會還要掌握,這樣才能幫助孩子走出叛逆心理,讓她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