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不是隻看教材
作為父母,你有責任讓女兒知道書是甜的,閱讀是一件甜美的事情。閱讀,沒有太多的神聖,沒有太多的世俗,也沒有太多的責任。告訴孩子,閱讀並不是為了什麼,隻要把它當作一種純粹的消遣,捧一本書,指尖慢慢劃過書頁,細細品嚐,讓靈魂隨著書本飛翔,這是一件多麼愜意而甜美的事啊。
小潔是我表姐的孩子,今年剛升初二。一次周末的家庭聚會,她和表姐來得很遲,看得出來母女倆在置氣,小潔白皙的臉上猶帶淚痕,表姐的眼睛也紅腫著。自然,調解母女糾紛的“重任”就落在了我這個家族裏惟一的心理醫生身上。
與表姐和小潔分別談話下來,我聽到了對同一件事情截然不同的描述,從中也知曉了事情的原由。
“小潔太讓我失望了,她從小就愛看書,我們也支持她,給她買的各種課外書都快堆成山了,可現在這丫頭連翻都不翻,就知道看電視、打遊戲,學習成績也下降了,這樣下去怎麼得了?她怎麼那麼不讓人省心呢?”表姐抹著眼淚,絮絮叨叨地聲討小潔的不是。
原來,今天早上,表姐要小潔把功課複習一下,然後寫一篇作文,下午就來參加家庭的聚會。但小潔卻不肯,她說自己頭天晚上就做了很久的作業,這個周末的早上想看看小說休息一下。
說著,小潔也不等媽媽的同意,就捧著一本小說跑到陽台上看了起來。
女兒這一招把表姐給氣得夠嗆,她幾步走到陽台,不由分說地從正津津有味看小說的女兒手裏一把抽去書本,順手就從樓上丟了下去。
就這樣,母女倆大吵了一架,一下午都在慪氣,誰也不理誰。
“我爸我媽管我管得太多了,我從來就沒有說我不愛看書,可是自從我上了初二,爸媽就不再讓我看課外書,我每天學習要學到很晚,要做很多習題,我想看看小說換下腦子,可是他們都不讓,那我還不如看電視算了。”小潔在我麵前也是一肚子的委屈。
我把表姐口中說的給小潔買的“課外書”拿起來一看,心裏明白了。他們顯然是擔心小潔在上初中後成績掉隊,於是不再讓女兒涉獵其它的課外書,而自作主張替小潔購買了大量的作文選、好句好段精華之類的讀物。按照他們的理解,女兒開始進入學習的關鍵階段,看看好句好段,學學別人,才能寫好作文。課外閱讀不就是為了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嗎?
“你是不是很討厭看這些東西?”我問小潔。
“是啊……”小潔不服氣地說,“這些書上的東西都是空話、套話,而且有些文章寫得還沒我好呢,我幹嗎要看它們?”
“那你平常喜歡看些什麼書呢?”
小潔想了想說:“我喜歡看古代詩詞、世界文學名著,還有一些現代名家的小說……今天早上,我看的是羅曼·羅蘭的《約翰·克裏斯朵夫》,還是從學校圖書館借的呢,這下好了,我還得賠人家的書。”
到目前為止,這個問題基本清楚了,我和表姐就這個問題談了很久,我告訴她,如果再這樣束縛著小潔,她的女兒可能就此毀了。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接觸了許多家中有一個就讀於初級中學、年齡在12~15歲間的女兒的家長朋友們。嚴格地說,在這個龐大的群體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在對待女兒的學習問題上不能說沒有見識或者一籌莫展。因為許多家長在和我探討關於讓自己的女兒自動、自發地學習問題時,都講得頭頭是道,而且他們也願意接受一些新穎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但是,我認為,在一些較為普通但實際上又很重要的地方,他們顯然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比如有的家長向我請教,有什麼樣的方法能讓女兒變得更優秀時,我的回答通常是:“別折騰那麼多事兒,讓孩子多看些書吧……”
當我說出這樣的話時,大多數家長們臉上都會露出不以為然的表情,顯然他們對我的回答不太滿意。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句話似乎是陳腐的封建觀點,現代社會當然不需要讀死書的“書呆子”。但在有的時候,這句看來該進墳墓的話,倒也不無道理。一個女孩如果真正喜愛上書本,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並且有了一定的積累,她的氣質總是出類拔萃、光彩奪目的。有另外一句詩可以形容——“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可就不是封建糟粕了,而是傳誦千古的名句。一個小有才華的女孩無論在什麼地方,她的見解、語言總是有一種磁力,能夠吸引所有人的目光。李清照、蘇小妹這些才女之所以能穿透幾百年的曆史,仍被現在的人津津樂道,無疑是因為她們曾經擁有過足以傲視那個年代的男子們的才華,而這些成就的取得,和她們在豆蔻年華之際,徹夜刻苦攻讀詩書是分不開的。
所以,作為一個生長在21世紀的現代女孩,更應該多讀書,讀好書。從知識的海洋裏汲取能夠提升自己各方麵素質的營養。試想一下,一個活力四射、漂亮可愛的女孩子,談吐之間卻讓人感覺不到任何的文雅和睿智,該是多麼煞風景的事情啊。而且,這樣的女孩也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和青睞。那麼,作為她們的父母親,是不是該檢討一下自己在教育上的失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