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玉蘭(2)(2 / 2)

這些年城裏還有另外一種叫紅葉李的觀賞樹種大量栽植。這些日子,差不多就兩三天時間,在公園,在新拓的馬路邊,紅葉李萌發兩年以上的枝條上都已開滿了細碎而繁密的白花。道路邊的樹比果園中修剪得還整飭,但在公園中,還能看到這種樹很自然地生長,花很繁盛地開放。和剛剛觀察過的李花相比,紅葉李花的形態更與杏花接近,近看花瓣白色,遠觀,卻透出淡淡的紅色,也是因為紫紅嫩葉、花柄與萼片輝映造成的視覺效果。

在浣花溪公園中,離那群未經修剪,因此花開得十分歡實的紅葉李不遠處還立了一塊木牌,回答了人們心裏可能產生的一個疑問,既然植物靠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那麼,紅葉李這些紫紅葉子會不會進行光合作用呢?木牌上的文字告訴我們,即便是紅葉李這樣紫紅的葉子中還是有葉綠素存在,和綠葉樹一樣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也是在這個公園的西南角上,一株紅葉李上還斜伸出一條比紅葉李本身的枝條更粗壯更黝黑的樹枝,上麵開滿了白中泛綠的繁花,正是去青白江的路上農民教我確認的李花。顯然,這一枝是嫁接上去的。紅李葉的枝條蓬勃向上,而這一枝,卻橫斜出來差不多伸到了人行道上,引得遊園的人駐足稱奇。其實,嫁接巳經是一種很古老的園藝技術了。在北京開會,白天討論嚴肅的問題,有時候討論的氣氛甚至比問題本身更嚴肅,晚間上床看閑書調劑一下,其中一本叫《植物的欲望》,作者邁克爾‘波倫。其中很有意思地談到植物怎麼樣引誘人馴化它們。其中有這樣一段話:“對植物真正的馴化一直要等到中國人發明了嫁接之後。”而且,作者還指出了具體的時間,“公元前2000年的某個時候,中國人發現從一種樹上切下來的一段樹枝可以接到另外一種樹的樹幹上,一旦進行了這種嫁接,在結合處長出來的樹木上長成的果實,就會分享父母的那些特征。”嫁接後長成的果實我們當然已經吃過很多,但在這裏,想說的是,我看到的那條枝上的李花,卻還跟我在農家地頭看到的一模一樣,並沒有把兩種不同的特征混合而產生一種新的李花。

轉眼在北京就待了兩周時間,並未見到春天到來的跡象,報上說,本該在本周末結束的供暖時間將要延長。前些天經曆了一場漂亮的雪。那天在前海和一個老朋友一個新朋友小飲聊天,飯罷出來,見湖上的冰麵已鋪上了一片薄雪,在城市朦朧的燈光下閃灼著微光。小雪飛揚中散步回飯店,經過一個胡同,遇到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棠花胡同。那些老院子中的海棠樹在雪中聳立著,不甚明亮的路燈,照著枝幹蒼勁的老樹,還有飛舞的雪花,還有狹窄深長的巷子,仿佛某種記憶,某個似曾相識的夢境。

昨天,將要離京的夜晚,雪花又開始飛揚,白天也一直下著,直下到午後我們到達機場。而在兩個半小時後,走下飛機,在成都等候著的卻是一場雨。氣溫13度的情形下,那雨下起來就有些美麗,而進城的路上,看到桃、垂絲海棠、迎春和紫荊都開得很熱鬧了。樹影濃重處,鳶尾科的蝴蝶花也在零星開放。

這些花開得我寫物候記都有些應接不睱了。

2010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