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也是的。”我承認。
“大致就這樣。”他說,“知道的就這些,再多就不知道了。可以嗎?”
“謝謝,幫了大忙。”
“噢。”他又幹咳了一聲。
“花錢了?”我問。
“哪裏,”他說,“請吃頓飯,再領到銀座夜總會玩一次,給點車費,也就行了吧!不必介意,反正全部從經費裏出,什麼都從經費裏出。稅務顧問叫我隻管大大開銷。所以這事不用你管。要是你想去銀座夜總會的話,也帶你去一次就是,也從經費裏出。沒去過吧?”
“那銀座夜總會,裏邊有什麼景致?”
“酒,女郎。”他說,“去的話,保準要受到稅務顧問的誇獎。”
“和稅務顧問去不就行了?”
“去了一次。”他興味索然地說。
我們寒暄一下,放下電話。
放下電話之後,我回顧一番我這位合夥人:他和我同歲,但肚子已微微凸出;桌上放著好幾種藥;鄭重其事地考慮什麼選舉;為孩子的上學煞費苦心,常和老婆吵架拌嘴,但基本上熱愛家庭;有一點怯懦,時常喝酒過量,但總的來說工作熱心,一絲不苟——在所有意義上是個地道正統的男子漢。
我們一走出大學便合夥搭檔,很長時間裏兩人配合默契,從小小的翻譯事務所開始,一點一滴地擴展事業規模。雖說兩人原來的關係不甚親密,但頗為情投意合。朝夕相處,而從未發生過口角。他人有教養,謙和穩重,我也不喜歡爭爭吵吵。雖說程度略異,兩人畢竟相互尊重,同舟共濟。但終究我們在最佳時期分道揚鑣了。在我突然辭離之後,他獨自幹得蠻好,坦率地說,甚至比我在時幹得還好。工作不斷取得成果,公司也發展壯大起來。又招了新人,更可得心應手地駕馭他們。精神方麵在獨立後也安詳得多。
我想也許問題在我這方麵,也許我身上的某一種東西沒有給他以健全的影響。所以我離開後他才幹得那麼左右逢源、舒心愜意:對部下連哄帶騙,使得他們俯首貼耳;在管財務的女孩兒麵前還開幾句粗俗的玩笑;大把大把地利用經費把別人拉到銀座夜總會裏去,盡管他總覺得這樣無聊透頂。假如同我在一起,他勢必顧慮重重,無法如此自由自在地施展拳腳;勢必總是察看我的眼色,每做一件事都考慮我會有何想法。他就是這樣的人。其實,當時無論他在旁邊做什麼,我根本不曾介意。
在所有的意義上,他這個人還是獨立合適,我想。
一句話,我的離開使得他幹事開始同年齡相符。是同年齡相符,我想道,並且發出了聲:“同年齡相符。”一旦出聲,竟又覺得他與我毫不相幹。
9點,電話鈴響了一次。我壓根兒沒料到會有人打電話來,一時搞不清那鈴聲是何含義。總之是電話。鈴聲響第四遍時,我拿起聽筒貼在耳朵上。
“今天你在大廳眼盯著看我吧?”是服務台那女孩兒的聲音。從聲音聽來,似乎既未生氣,也不算高興,平平淡淡。
“看了。”我承認。
她沉默片刻。
“工作中給你那麼一看就緊張,我。緊張得很。結果事情辦得一團糟,就在你看的時間裏。”
“再不看了,”我說,“看你隻是為了給自己增加勇氣,想不到你竟那麼緊張。往後注意再不看了。現在你在哪裏?”
“在家。準備洗澡睡覺。”她說,“對了,你要多住幾天?”
“嗯。事還有點沒完。”我說。
“以後可別那麼看我喲,搞得我狼狽不堪。”
“再不看了。”
短時沉默。
“你說,我有點過於緊張?整個人?”
“怎麼說呢,說不好,因為這東西因人而異。不過給人家那麼盯視起來,任何人恐怕都多少感到緊張,你不必放在心上。再說我這人有一種有意無意盯視什麼的傾向,無論什麼都盯住不放。”
“怎麼會有那種傾向呢?”
“傾向這東西很難解釋。”我說,“不過往後注意不看就是。我不想讓你把事情辦糟。”
她沉默了一會,似乎在思索我的話。
“晚安。”她終於開口道。
“晚安。”
電話掛斷了。我進浴室洗罷澡,在沙發上看書到11點半。然後穿上衣服,來到走廊。走廊很長,迷宮般地拐來拐去。我從這一頭走到另一頭。最盡頭處有職工專用電梯。電梯設計得有意避開住客的視線,但並非躲藏。朝著“太平樓梯”的箭頭方向走不遠,並排有幾扇門沒寫客房編號,其拐角處有一電梯,上麵貼有“貨物專用”字樣的紙標,以防住客乘錯。我在職工專用電梯前觀察多時,電梯一直停在最下一層。這時間裏幾乎無人使用。天井的音箱中小聲播出背景音樂,是保爾·莫裏亞的《水色戀情》。
我試按一下電鈕。一按,電梯如大夢初醒一般抬頭爬將上來。樓層顯示數字於是次第變換:1、2、3、4、5、6……徐緩但不含糊地漸漸臨近。我一麵聽《水色戀情》,一麵注視數字。假如裏麵有人,謊說一句看錯電梯就是了。反正賓館住客這號人總是不斷出錯。電梯繼續上升:11、12、13、14。我挪後一步,雙手插兜,等待門開。
15——數字的變換停止了。一瞬間悄無聲息,旋即電梯門修地分開:空無一人。
好個悄然無聲的電梯。同老海豚賓館裏那個氣喘籲籲的家夥大不相同。我走進去,按“16”鈕。門悄然合上,剛有微微動感,門又打開。十六樓。但十六樓並不像她說的那樣一團漆黑。燈光朗然,天井裏依然流淌著《水色戀情》。沒有任何怪味。我試著從這一端走到另一端。十六樓的結構同十五樓毫無二致。走廊九曲十折,客房排列得似乎永無盡頭。其間留有安放自動售貨機的位置。客用電梯不止一台。有的房間門前放著好幾個晚餐(打電話叫送到房間裏)用的碟盤。猩紅地毯,柔軟舒適,不聞足音。周圍一片寂靜。背景音樂換成費易斯的管弦樂《夏日之戀》。及至走到盡頭,我向右拐彎,中途折回,乘客用電梯返回十五樓。然後重複一次,乘職工專用電梯上到十六樓,麵對的仍是燈光明亮的毫無異樣的樓層,聽到的仍是《夏日之戀》。
我於是打消念頭,下到十五樓,喝了兩口白蘭地,上床躺下。
薄明時分,天色由黑轉灰,下起雪來。今天幹什麼好呢?我暗自思忖。
仍沒什麼可幹——一如昨日。
我冒著雪,走到炸餅店,吃了張油餅,喝了兩杯咖啡,隨後拿起報紙。報紙上有選舉方麵的報道,電影介紹欄裏還是沒出現想看的電影。有一部電影由我中學時代的同學擔任準主角,名字叫《自作多情》,是部以校園為背景的青春影片。主角由一個正走紅的十七八歲女演員和同樣走紅的男歌手擔任。而我那位同學扮演的角色不想我也知道,篤定是年輕英俊、乖覺機敏的教師無疑:身材頎長,體育全能,女生對其崇拜得五體投地,甚至被他叫上一聲名字都會暈乎過去。那演主角的女孩兒也不例外,對這位老師一片癡情,星期天自做小甜餅拿去老師宿舍。而有個男孩兒對這女孩兒一往情深。那是個非常普通的、性格稍有點怯懦的男孩兒……情節肯定是這樣,不想我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