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現場鑒定與機緣(4)(1 / 2)

於是,夏芍這才點了點頭,把那花瓶給拿了起來。

她一拿起來,周圍便靜悄悄一片,生怕弄出點動靜來,聽不見她說的話一般。

夏芍卻是把手裏的瓷瓶拿給老人看,“老人家,你剛才說綠裏綠底,且對著光看有波紋,明顯是乾隆朝的特征,對吧?”

老人點頭,“對!這個我想我沒記錯,我家裏那本從書店買回來的書上是這麼說的!”

夏芍笑著點頭,“書上說的沒錯,但要鑒定一件物件,還需要從這物件本身入手。就拿我手上這件粉彩九桃瓶來說,我說它是贗品,恰恰就是因為它的綠裏綠底。”

她這麼一說,周圍便是嘩地一聲!

老人急急忙忙問道:“為什麼?”

他身旁的於老也是問道:“是啊,小姑娘!為什麼?”

夏芍舉了舉瓶子,周圍便又了靜了下來。

她淺笑著說道:“兩位老人家請看這瓷瓶的整體風格,它是通體白釉,素雅的風格。這種風格是雍正年間流行的風格。蟠桃紋的題材是雍正年間官窯器的式樣,因為式樣精致經典,題材寓意吉祥,直到光緒朝一直都有仿製。綠裏綠底是乾隆年間才出現的,雍正時期沒有。但既然是仿製的雍正年間式樣,為什麼要加上綠裏綠底呢?這實在是畫蛇添足,原本無論是畫工、構圖等各方麵仿製技藝都很高明,這地方卻是個敗筆。”

兩位老人,包括身後圍著的人群都是靜默了半晌,這才發出“原來如此”的呼聲。

“哦!原來是這樣!我差點被這綠裏綠底給騙了!哎呦,光看書實在是……要不得!”老人搖搖頭,臉上的驚訝卻是沒有散去。

就在眾人都盯著夏芍手中的瓶子瞧時,那攤主的眼底神色略微一閃,接著說道:“就算它不是乾隆朝仿製的,難道就不可能是後來仿製的?若說有點年頭,也是值點錢的。”

夏芍抬眸看過去,卻是搖頭一笑,“這物件就是件新仿。”

“怎麼說?”老人又好奇地問道。

“因為康、雍、乾三朝的粉彩用的彩料略有不同,裏麵加入了氧化砷。這使得材料極易風化,料質也更鬆軟,經曆了長久的年月之後,若是保養不當,釉彩便會有所脫落。保養的好的話,表麵也會產生一種五光十色的光暈,稱為‘蛤蜊光’。這種光在不同顏色的釉彩上程度有濃有淡,以白釉來說,側著光看,還是能看出來的。這是一種曆經歲月的光暈,豈能是作偽者能夠仿製的?聽說民國初期,還有作偽高手能在上麵做上光暈,但現在嘛……”

夏芍搖了搖頭,一笑。

她笑容淡雅,講解起來一直是不緊不慢,娓娓道來。沒什麼給人指點的高姿態,就像是閑話家常一般,寧靜的氣質讓人覺得舒服。周圍也立刻都是點頭讚歎聲,人們紛紛點頭,感慨、歎服。

“原來是這樣,真是學到了。”

“夏總,眼力真好啊!怪不得能開起福瑞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