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現場鑒定與機緣(3)(1 / 2)

這攤主這麼一說,難免有指責夏芍想來他攤子裏撿漏的意思。

這、這可有點對名聲不大好啊……

“我今天是陪朋友過來看看的,無意間看見這件粉瓷花瓶,覺得素雅,很喜歡,才動了論價的念頭的。即便是同行,也時常有交易的情況。就算我沒表明身份,我給你的價碼卻是公道的。我一點也沒欺同行,甚至我的價碼在市麵上來看都算是高的。是不是這麼回事,你自己心裏清楚。”夏芍不慌不忙,不氣也不急,笑容淡定,語氣閑適。

她這份氣度無形間便有一種說服力,後頭不少人都紛紛互望,輕輕點頭。

確實,同行之間交易,跟收藏者或者外行人來交易還不太一樣。如果不表露身份,想來同行這裏撿漏,那自然要落個不好的名聲。可如果是給個公道價,那就另說了。那就跟正常交易沒什麼兩樣了,不存在誰撿漏誰坑誰的事,表不表露身份,都無所謂了。畢竟大家做生意,價碼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眾人也聽出來了,看這情況,應該是夏總出的價碼,不符合對方的心理價位?

那麼就隻有兩種情況:要麼是夏總存了撿漏的心思,壓低價碼;要麼就是對方剛才沒認出夏總來,想忽悠出去,價格抬的高。

可是聽說這小姑娘年紀不大,眼力堪比多年的老行家,當初在東市古玩市場,可是撿了不少漏的。

如果她的眼力沒有錯,那麼就是說,對方的這花瓶,是件贗品?

不然,怎麼會在價碼上有這麼大的分歧?

周圍人議論紛紛,心裏都是好奇地不得了——這花瓶到底是真是假?假的話,假在哪裏?

但好奇歸好奇,一群人卻是都沒開口問,畢竟問了人家也不會說。這是行規,不可能在大庭廣眾下對同行的物件指手畫腳。所以,好奇得心裏撓心撓肝,也隻得忍著。

那年輕的攤主卻是不樂意了,“夏總,你這麼一說,雖然是沒有明說,但別人都猜測我這花瓶是件贗品,你叫我以後怎麼賣?”

夏芍挑了挑眉,淡淡笑問:“那你的意思是?”

“我這明明就是件清乾隆朝的粉彩九桃瓶,我從鄉下老農那裏收上來的,之前沒認出夏總來,我看您朋友像是個有錢的,我也是想多賣點錢,這才想跟您論論價的。可是您給我那價碼,跟撿漏沒什麼區別!”

他這麼一說,人群又是“嗡”地一聲,議論紛紛。剛才還相信夏芍給的價碼公道的人,也開始用懷疑的眼光看著她。

這攤主說的話沒什麼破綻,也是人之常情,那……真是福瑞祥的夏總在入了行以後,還打算從同行這裏撿漏?

那、那可真是……

這氣氛的變化,夏芍依舊淡然處之,她的目光始終就沒從這攤主臉上移開過,隻是淡淡笑問:“我就問你,你打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