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的購買力下降了83.3%。
瑞士法郎的購買力下降了81.5%。
美元體係最終走向崩潰是邏輯上的必然,如果債務化的美元靠不住的話,那麼世界憑什麼去相信其他債務貨幣最終能夠比美元做得更好呢?
在西方所有“現代”債務貨幣中,最堅挺的莫過於瑞士法郎。全世界對瑞士法郎高度信賴的原因簡單之極,瑞士法郎曾100%地被黃金所支撐,具有和黃金等同的信譽。人口僅720萬的彈丸之地,其中央銀行的黃金儲備曾高達2590噸(1990年),占世界所有央行黃金總儲備量的8%,在當時的世界上僅次於美國、德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當1992年瑞士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禁止會員國的貨幣與黃金掛鉤,瑞士最終迫於壓力被迫將瑞士法郎與黃金脫鉤,隨後瑞士法郎的黃金支撐度逐年下降,到1995年時,僅剩下43.2%。到2005年,瑞士僅剩下1332.1噸黃金,這個數量仍然是中國官方黃金儲備(600噸)的兩倍多。隨著瑞士法郎的黃金支撐度的下降,瑞士法郎的購買力也逐漸日薄西山了。
日本的黃金儲備在2005年時僅有765.2噸,倒不是日本不願意增加黃金儲備,而是被美國禁止增加黃金擁有量,原因就是日本不得不服從美國保衛美元的意誌。世界黃金問題專家費迪南·利普斯是瑞士著名銀行家,與羅斯柴爾德家族一起成立了蘇黎世羅斯柴爾德銀行(Rothschild Bank AG in Zurich),並執掌該銀行多年,他於1987年成立了自己的銀行利普斯銀行(Bank Lips AG in Zurich),算是國際金融帝國的“圈內人”。他在《黃金戰爭》一書中披露,1999年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l)在巴黎召開的年會上,一位不願公布姓名的日本銀行家向利普斯抱怨說,隻要美國的太平洋艦隊還在日本“保護他們的安全”,日本政府就被禁止購買黃金。[3]
目前,中國已經擁有1萬億美元的外彙儲備,正確使用這筆巨額財富將關乎未來中國的百年國運,這絕不僅僅是分散金融風險這樣簡單的問題。重要的是中國應該考慮如何在即將到來的國際金融戰爭中贏得戰略主動權,最終實現在一個國際“後美元體係”中的貨幣霸主地位。
2006年年底,中國全麵開放金融領域,國際銀行家們早已磨刀霍霍,一場不見硝煙的貨幣戰爭已經迫在眉睫了。這一次,人們看不見洋槍洋炮,也聽不到戰場廝殺,但這場戰爭的最後結局將決定中國未來的命運。不管中國是否意識到了,也不管中國是否準備好了,中國已經處於不宣而戰的貨幣戰爭狀態下了。隻有清晰和準確地判斷國際銀行家的主要戰略目的和主攻方向,才能製訂出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
國際銀行家大舉進入中國的根本戰略目的有兩個:控製中國的貨幣發行權和製造中國經濟的“有控製地解體”,最終為建立一個由倫敦-華爾街軸心主導的世界政府和世界貨幣掃平最後一個障礙。
眾所周知,誰能壟斷某種商品的供應,誰就能實現超級利潤。而貨幣是一種人人都需要的商品,如果誰能壟斷一國的貨幣發行,誰就擁有無法限量的賺取超級利潤的手段。這就是數百年來,為什麼國際銀行家要絞盡腦汁、處心積慮、無所不用其極地謀取壟斷一國的貨幣發行權的原因。他們最高的境界就是壟斷全世界的貨幣發行權。
從整體態勢來看,國際銀行家處於明顯的戰略攻勢狀態,中國的銀行業無論是金融理念、人才資源、經營模式、國際經驗、技術基礎設施、配套法律體係,都與玩錢超過幾百年的國際銀行家差了幾個數量級。要想避免全麵戰敗,唯一的選擇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絕不能按照對方劃定的規則來打。
這是一場不折不扣的貨幣戰爭,參戰者隻有戰勝和戰敗兩種出路。中國不是在這場戰爭中被“新羅馬帝國”所征服,就是在打垮對手的過程中,建立起一個合理的世界貨幣新秩序。
未來的戰略:“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高築牆”
要建立對內金融防火牆和對外金融防洪牆兩條防禦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