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全麵開放金融領域的同時,必須認清西方金融製度的優勢和弊端,采取開放的心態、揚棄的態度,要有全麵創新的勇氣和膽略。
大凡曆史上崛起之中的大國,必會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開創性的貢獻。中國正處在這一特殊的“戰略拐點”之上。
金融業: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空軍”
世界儲備貨幣地位是所有主權國家發行貨幣的最高境界,它代表著無與倫比的權威,它擁有普天之下的信賴。對儲備貨幣國的經濟而言,它的澤被將無遠弗界。
人們經常困惑於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為何缺少定價權。沃爾瑪可以將中國企業產品的利潤率壓榨到令人心碎的程度,經濟學家解釋說因為它是最大的消費者,而且代表著美國這個最大的消費市場,消費者擁有著定價權。也有人解釋說沃爾瑪掌握著美國市場的銷售渠道,渠道權決定了定價權。
那麼鐵礦石呢?石油呢?藥品呢?客機呢?視窗軟件呢?中國幾乎都是世界最大的市場之一,也完全掌握著中國市場的銷售渠道,作為最大的消費者,怎麼別人說漲就漲,說多少中國就必須老老實實地掏腰包呢?
實際上,中國缺少定價權的關鍵問題是沒有金融的戰略製空權!
中國的經濟發展在很長的曆史階段中都是依賴外國資金,沒有對外開放引進外資的政策,就不會有中國今天的經濟發展。但是外資可以選擇中國,也同樣可以選擇印度,外資可以選擇進入,也同樣可以選擇撤走。控製著資金流動權的一方才是真正的定價權的擁有者。
世界上的企業無論是100強還是500強,也無論是什麼汽車工業的霸主,還是電腦業的巨擎,所有的企業必須進行融資,金錢對於企業來說就像空氣和水一樣,須臾不可或缺。金融行業對於全社會的各行各業而言,是絕對的主人。誰控製著金錢的流動,誰就可以決定任何一個企業的興衰存亡。
對於壟斷著美元貨幣發行權的國際銀行家而言,如果需要澳大利亞的鐵礦公司降價,一個電話就足夠了。還要不要融資?如果不答應的話,這家公司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將到處碰壁。更簡單一些,就是在國際證券市場上,顛覆其股票債券價格,直到該公司跪地求饒為止。金融行業的撒手鐧就是可以隨時切斷企業的“糧道”,以迫使對手就範。
金融行業就像一個國家的戰略空軍,沒有空中打擊的支援,地麵的各行各業勢必陷入與其他國家慘烈的肉搏戰,甚至自相殘殺,拚價格低廉、拚資源消耗、拚工作環境惡劣。
一句話,在國際市場中,沒有金融的製空權,就沒有產品的定價權,也就沒有經濟發展戰略的主動權。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的貨幣必須成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原因。
那麼,什麼樣的貨幣堪當世界各國的儲備貨幣呢?英鎊和美元都曾是世界貨幣群雄之中的翹楚,它們成為儲備貨幣的曆史,其實就是英美國內經濟在穩定的貨幣度量衡所構建起來的經濟坐標係下,物質生產迅猛發展,最終逐步主導世界貿易結算體係的曆史。英鎊和美元的良好聲譽的基石就是黃金和白銀。在兩國崛起的過程中,其銀行網絡逐步遍布世界各地,英鎊和美元在國際上可以自由和方便地兌換成黃金,深受市場追捧,故被人們稱為“硬通貨”。美國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一度擁有世界上70%的黃金,美元於是被世人譽為“美金”。金銀本位所提供的穩定財富度量衡,不僅是英美經濟崛起的保障,也是英鎊和美元成為世界儲備貨幣的曆史前提。
在1971年,世界貨幣體係最終與黃金脫鉤之後,各國貨幣的購買力在黃金燦爛的光芒照耀之下,就像冰棍一樣無法挽回地競相融化。在1971年,一盎司黃金價值35美元,到2006年的一盎司黃金則價值630美元(2006年11月23日)。35年以來,相對於黃金的價格而言:
意大利裏拉的購買力下降了98.2%(1999年以後折算為歐元)。
瑞典克朗的購買力下降了96%。
英磅的購買力下降了95.7%。
法國法郎的購買力下降了95.2%(1999年以後折算為歐元)。
加元的購買力下降了95.1%。
美元的購買力下降了94.4%。
德國馬克的購買力下降了89.7%(1999年以後折算為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