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不宣而戰的貨幣戰爭(3)(3 / 3)

索羅斯:國際銀行家的金融黑客

長久以來,世界各地的媒體都把索羅斯刻畫成天馬行空的“獨行俠”或“特立獨行”的金融天才,關於他的種種傳說更是為他憑添了幾分神秘色彩,格魯曼曾開玩笑地認為這個正反讀起來都一樣的姓(SOROS)就是與眾不同。

索羅斯果真獨往獨來,僅憑他一人的“金融黑客天才”就能單挑英格蘭銀行,力撼德國馬克,橫掃亞洲金融市場?

恐怕隻有大腦簡單的人才會相信這樣的傳奇。

索羅斯橫掃世界金融市場的量子基金注冊在加勒比海的荷蘭屬地安地列斯群島的避稅天堂克拉考(Carucao),從而可以隱匿該基金的主要投資者和資金調度蹤跡,這裏也是國際上最重要的販毒洗錢中心。

鑒於美國證券法規定對衝基金的“複雜投資人”(Sophisticate Investors)不得超過99名美國公民,索羅斯煞費苦心地確保這99名超級富豪中沒有一個是美國人。在這樣一個離岸對衝基金中,索羅斯甚至不在董事會成員之中,隻是以“投資顧問”的名義參與基金的運作。不僅如此,他還選擇了以他在紐約設立的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Soros Fund Management)的名義擔當這個顧問職務。如果美國政府要求他提供該基金運作的詳細情況,他可以聲稱自己僅僅是一名投資顧問以推卸責任。

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可不簡單。他的董事會包括:

董事理查德·凱茲(Richard Katz)。凱茲是倫敦羅斯柴爾德銀行的董事和羅斯柴爾德家族意大利米蘭銀行的總裁。

董事尼斯·陶布(Nils Taube)。陶布是倫敦銀團St.James Place Capital的合夥人,它的主要運作者也是羅斯柴爾德家族。

董事威廉·裏斯-莫格(William Lord Ress-Mogg),《倫敦時報》的專欄評論家,也是羅斯柴爾德家族控製下的St.James Place Capital的合夥人。

董事艾德加·皮西托(Edgar de Picciotto),瑞士私人銀行中最有爭議的人物,被稱為“日內瓦最聰明的銀行家”。皮西托的鐵哥們包括紐約共和銀行(Republic Bank of New York)的擁有者沙夫拉(Edmund Safra),這個沙夫拉已經被美國執法部門確認與莫斯科銀行犯罪集團有關,並被瑞士官方認定涉及土耳其和哥倫比亞的毒品洗錢活動。

索羅斯的“圈子”還包括瑞士的著名投機商馬克·裏奇(Marc Rich)和特爾·艾維(Tel Aviv),以色列情報部門的軍火商沙爾·艾森堡(Shaul Eisenberg)。

索羅斯與羅斯柴爾德圈子的秘密關係使得他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強大、最秘密的金融集團的馬前卒。羅斯柴爾德家族不僅曾經是英國倫敦金融城的霸主,以色列的創建者,國際情報網絡的祖師爺,華爾街五家最大銀行的後台,世界黃金價格的製訂者,現在仍然主掌著倫敦-華爾街軸心的運作。沒有人知道他們到底擁有多少財富,當羅斯柴爾德和其他國際銀行家把世界首富耀眼的聚光燈打到比爾·蓋茨和股神巴菲特身上時,他們自己高出“首富們”幾個數量級的財富正躲藏在瑞士或加勒比海的離岸賬戶上待機而動。

索羅斯與美國的精英圈子關係也非同一般,他在美國著名的軍火合同商凱雷投資集團(Carlyle Group)中投入了1億美元的私人資金,該集團中有老布什、美國前財政部長詹姆斯·貝克等重量級人物。早在80年代,索羅斯就與一些美國政界要人,如前國務卿布熱津斯基、馬德·奧布賴特等人一起創辦了國家民主捐助基金(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這一組織實際上是由中央情報局(CIA)與私人資本合資建立的。

在國際銀行家們的調教之下,索羅斯從90年代起在世界金融市場上掀起了一次又一次風暴。索羅斯的每一次重要行動都體現出國際銀行家們的重大戰略意圖,其核心就是促使世界各國經濟“有控製地解體”,以最終完成在倫敦-華爾街軸心控製之下的“世界政府”和“世界貨幣”的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