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勝利結局(2 / 2)

當然努爾哈赤是不會甘心的,所以在臨走之前,他把所有的怒火發泄到了寧遠城邊的覺華島上,那裏還駐紮著幾千明軍,以及上萬名無辜的百姓。

那一年的冬天很冷,原本相隔幾十裏的大海,結上了厚厚的冰,失落的後金軍踏著冰層,向島上發動猛攻,毫無遮擋的明軍全軍覆沒,此外,士兵屠殺了島上所有的百姓,以顯示努爾哈赤的雄才大略,並向世間證明,努爾哈赤先生並不是無能的,他至少還能殺害手無寸鐵的平民。

寧遠之戰就此結束,率領全部主力,拚死攻擊的名將努爾哈赤,最終敗給了僅有一萬多人,駐守孤城的袁崇煥,铩羽而歸。

此戰後金損失極為慘重,雖然按照後金的統計,僅傷亡將領兩人,士兵五百人,但很明顯,這是個相當謙虛的數字。

數學應用題1:十門大炮轟六萬人,轟了兩天半,每炮每天隻轟二十炮,問:總共轟多少炮?

答:以兩天計算,至少四百炮。

數學應用題2:後金軍總共傷亡五百人,以明軍攻擊數計算,平均每炮轟死多少人?

答:以五百除以四百,平均每炮轟死1.25人。

參考史料:“紅夷大炮者,周而不停,每炮所中,糜爛數十尺,斷無生理。”

綜合由應用題1、應用題2及參考資料,得出結論如下:每一個後金士兵,都有高厚度的裝甲保護,是不折不扣的鋼鐵戰士。

扯淡就此結束,根據保守統計,在寧遠戰役中,後金軍傷亡的人數,大致在四千人以上,損失大量攻城車輛、兵器。

這是自萬曆四十六年以來,後金軍的第一次總退卻,戰無不勝的努爾哈赤終於迎來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戰敗。

或許直到最後,他也沒弄明白,到底是誰擊敗了他,那座孤獨的寧遠城,那幾門外國進口的大炮,還是那一萬多陷入絕境的明軍。

他不知道,他的真正對手,是一種信念。

即使絕望,毫無生機,永不放棄。

在那座孤獨的城市裏,有一個叫袁崇煥的人,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一直堅守著這樣的信念。

他不知道,也永遠不會知道了。

因為七個月後,他就翹辮子了。

天啟六年(1626)八月十一日,征戰半生的努爾哈赤終於逝世了。

他的死因,有很多說法,有說是被炮彈打壞的,也有的說是病死的,但無論是病死還是打死,都跟袁崇煥有著莫大的關係。

挨炮就不說了,那麼大一鐵陀子,外加各類散彈,穿幾個窟窿不說,再加上破傷風,這人就廢定了。

就算他沒挨炮,精神上也受到了嚴重的損害,有點心理障礙十分正常,外加努先生自打出道以來,從沒吃過虧,敗在無名小卒的手上,實在太丟麵子,就這麼憋屈死,也是很有可能的。

在這一點上,袁崇煥也做出了很大貢獻,在擊退努爾哈赤後,他立即派出了使者,給努老先生送去了一封信,內容如下:

“你橫行天下這麼久,今天竟然敗在我的手裏,應該是天命吧!”

努爾哈赤很有禮貌,還派人回了禮,表示下次再跟你小子算帳。

至於努先生的內心活動,用他自己的話說,是這樣的:

“我自二十五歲起兵以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小小的寧遠,竟然攻不下來,這是命啊!”

說完不久就死了。

一代梟雄努爾哈赤死了,對於這個人的評價,眾多紛紜,有些人說他代表了先進的,進步的勢力,衝擊了腐敗的明朝,為曆史的發展做出了貢獻雲雲。

我才疏學淺,不敢說通曉古今,但基本道理還是懂的,遍覽他的一生,我沒有看到進步、發展、隻看到了搶掠、殺戮和破壞。

我不清楚什麼偉大的曆史意義,我隻明白,他的馬隊所到之處,沒有先進生產力,沒有國民生產指數,沒有經濟貿易,隻有屍橫遍野、殘屋破瓦,農田變成荒地,平民成為奴隸。

我不知道什麼必定取代的新興霸業,我隻知道,說這種話的人,應該自己到後金軍的馬刀下麵親身體驗。

馬刀下的冤魂和馬鞍上的得意,沒有絲毫區別,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沒有無故剝奪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