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致命的正義 (3)(1 / 3)

於是轟轟烈烈的上海金融保衛戰就此草草收場,蔣氏家族和孔氏家族都是一家人,有事好商量,杜流氓也得以解脫。

但嚴世蕃卻沒有杜月笙的運氣,因為他的對手是徐階,是一個足以與他匹敵的人。

書呆子們頭暈眼花了,他們的腦袋還沒回過神來,隻是傻傻地問徐階,既然如此,那就請您出個主意,定個罪名,我們馬上去辦。

然而徐階接下來的舉動卻讓他們更為吃驚,這位深不可測的首輔大人隻是微微一笑,從袖子裏拿出了一份早已預備好的奏疏:“我已經寫好了,你們送上去就是了。”

怎麼著?難道您還能未卜先知?

懷著對徐大人的無限景仰和崇敬,三法司的官員們打開了那份奏疏,殺氣撲麵而來。

簡單說來,嚴世蕃的罪名有以下幾點:首先他和羅龍文是哥們,而羅龍文勾結倭寇,嚴世蕃也與倭寇掛上了鉤,他們聚集海匪,並企圖裏通外國,逃往日本。

其次,他勾結江洋大盜,訓練私人武裝,圖謀不軌。

最後,他還占據土地修房子,而根據現場勘查,這是一塊有王氣的土地,嚴世蕃狗膽包天,竟然在上麵蓋樓,實在是罪大惡極(這條罪名當年胡惟庸也挨過)。

看完了這封奏疏,三法司的書呆子們也已斷定了嚴世蕃的結局——必死無疑,因為嘉靖最為反感的兩個詞語,正是“犯上”與“通倭”。

三法司的官員們揣上這份致人死命的奏疏,哆哆嗦嗦地走了,臨走時,他們以無比敬畏的眼神向徐大人告別。而徐階依舊禮貌地回禮,麵色平靜,似乎之前的那一切從未發生過。

在近三百年的明代曆史中,這是讓我感觸極深的一幕,每念及此,不禁有毛骨悚然之感。因為在這場平淡的言談分析中,雖然沒有刀光劍影,卻蘊含著一種更為可怕的智慧。

作為當時世間最為精明的兩個人,嚴世蕃和徐階都敏銳地抓住了這場鬥爭的最關鍵要素——嘉靖。事實上,嚴世蕃死不死,放不放,並不取決於他有沒有罪,有多大罪。別說內通日本人,就算他勾結外星人,隻要嘉靖不開口,嚴世蕃就死不了。

打了這麼多年的交道,嚴世蕃簡直比嘉靖還要了解嘉靖,他知道這位皇帝是死要麵子的人,才想出了這一絕招,如無例外,安全過關應該不成問題,可惜他偏偏碰上了徐階。

隻要分析一下前麵的那段對話,你就能明白,徐階的城府隻能用兩個字來形容——恐怖。

他破解了嚴世蕃的計劃,還提前寫好了奏疏,定好了罪名,而要做到這些,他必須了解以下三點,缺一不可:

首先,他十分清楚嘉靖的習性,知道他打死也不認錯,所以他明白哪些能說,哪些不能說。

其次,他知道三法司的那幫蠢人的想法,也料到他們會定哪些罪名。

能夠掌握皇帝和群臣的心理,已經極為不易,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對於這兩點,嚴世蕃也了如指掌,因為他的詭計正是建立在此之上。

但徐階之所以能夠成為最後的勝利者,是因為他還掌握了最重要的第三點——嚴世蕃的心理。

他不但知道皇帝是怎麼想的,法官是怎麼想的,還知道嚴世蕃的想法,甚至連他用的陰謀手段也一清二楚。自負天下才智第一的嚴世蕃機巧狡猾、機關算盡,卻始終在徐階的手心裏打轉,最後被人賣了還在幫著數鈔票。

但是,這絕不能怪嚴世蕃同誌,套用一句電影台詞:不是國軍無能,隻是共軍太狡猾。

對人心的準確揣摩,對事情的精確預測,還有深不可測的心機謀劃,這是極致的智慧,在我看來,它已經超越了人類的極限。

在這場暗戰中,嚴世蕃輸了,卻輸得並不冤枉,因為他輸給了一個比他更聰明的人,而真正可悲的人,是嘉靖。

這位天資聰慧、剛愎自用的皇帝,終於為他的自以為是付出了代價。一生都致力於耍心計、控製人心的他,最終卻淪為了兩個大臣的鬥爭工具,他的脾氣和個性被兩位大臣信手拈來,想用就用,想耍就耍。

就這樣,木偶的操控者最終變成了木偶,也算是報應吧。

還要特別提醒大家一句,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徐階和嚴世蕃之所以能把皇帝捏著玩,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嘉靖同誌愛麵子,要換了朱元璋,估計不但嚴世蕃活不成,連辦案的那幾個書呆子也跑不掉,大家攜手並肩一起見閻王。所以千萬不要亂用此招,教條主義害死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