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名將的起點(1)(3 / 3)

戚繼光的箭法實在不是吹的,倭寇頭目應聲倒地,但這並不是結束,他把手伸進了箭筒裏,抽出了第二支箭。

隨著一道淩厲的風聲,第二個頭目倒地而亡,就在倭寇們被這位狙擊手搞得人心惶惶之時,又一道風聲伴隨著慘叫傳到了他們的耳朵裏——第三個人被射死了。

這種狙擊戰法徹底打垮了倭寇們的心理防線,他們放棄了追趕,停了下來。

要說前麵的明軍也確實是耳聰目明,看見人家不追了,頓時鼓起勇氣振作精神,在奔跑之中,完成了難度很大的一百八十度大回轉動作,開始追擊倭寇。

戚繼光這才鬆了口氣,他馬上找來部下,命令他們全力追擊。

可是讓他更加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士兵們追出一段之後,卻開始陸續自動返回,戚繼光納悶到了極點,便順手攔住一個士兵,問他為什麼不追了。這位軍爺毫不見外,落落大方地告訴他:這都是老傳統,把他們趕遠一點就行了,反正他們還要來的,犯不著去拚命。

戚繼光呆住了,他一動不動地站在原地,半晌回不過神來,原來如此!

龍山之戰就這樣結束了,雖說很不體麵,很丟臉,但戚繼光並非毫無收獲,從此戰中,他認識到了重要的一點:單靠手下這幫兵油子,即使把常遇春從墳裏挖出來,也是打不了勝仗的。

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然而這一次,戚繼光實在開了眼界,他遇見了傳說中的“熊”兵集團,不是一個,也不是兩個,而是一個“光榮”的集體。

如果說是偶然為之也就罷了,偏偏這幫熊兵竟然是職業的,且從不雄起,在不久之後的雁門嶺之戰中,他們十分仗義地不顧戚繼光的死活,再次帶頭逃跑。戚繼光同誌瞬間成了光杆司令,幸好當年練過跑步,拚死拚活才逃了回來。

這樣下去,不被累死,也會被連累死。戚繼光決定上書,要求重新練兵。

文書送了上去,胡宗憲看過之後,冷笑一聲,給了他一個十分經典的回答:

“浙江兵要是能訓練出來,我早就去練了,還用等你來?!”

手下這幫人的戰鬥力,胡宗憲比戚繼光更為清楚,對這幫兵油子,他已經傷透了心。

但戚繼光思考片刻,說出了一句話,正是這句話讓胡宗憲改變了主意: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堂堂全浙,豈無材勇!”

胡宗憲被他的誠意所打動,便給了他三千士兵,讓他去訓練。

在明代的優秀將領中,論作戰勇猛,運籌帷幄,戚繼光的整體素質應該能排在前五名,而他之所以能夠在軍事史上占據如此重要的地位,卻是因為他有著一項無人可及的專長——訓練。

三千名新兵蛋子懷揣著混飯吃的夢想來到了軍營,但他們做夢也沒想到,在前方等待著他們的,將是地獄般的生活。

根據《紀效新書》記載,但凡新兵入伍,戚繼光總要訓一段話,鼓勵大家學武,此段話實為奇文,可供各單位思想政治工作人員參考,故摘錄如下:

“諸位都聽了,練武不是你答應官家的公事,是你來當兵,殺賊救命的勾當,你武藝高,殺了賊,賊殺不了你,你武藝不如他,他便殺了你。若不學武藝,是不要性命的呆子!”

當然,作為一名新兵,這些話你大可當是耳旁風,但戚指導員壓根兒也沒指望你能自覺執行,他已經預備了許多驚喜,以保證你充實地度過這段難忘的軍營生活。

思想教育之後,接下來就是站隊列了,包括隊伍行進轉向等,具體形式和今天差不多,但如果你轉錯了方向,走錯了隊列,就不僅僅是拉出去罰站了,那是要打板子的,打完了也不會讓你去醫務室,還得接著練。

練完隊列後,戚教官將教大家學習號令,包括擂鼓是前進,鳴金是收兵,以及旗幟揮舞的各種意義。如果你不識字,不要緊,戚教官會教你,但如果教完了你又還給了戚老師,那就不好了,為保證你下次記住,戚教官會打你板子,直到你哭爹喊娘,發誓一定記住為止。

在完成既定課程之後,下麵該學習武藝了,教官都是從各地選來的武林高手,全部都是練實戰的,套路選手一般不在聘請之類。

考慮到大家文化程度不同,以及智商的差異性,為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戚教官把學習成績分成九等,定期考核,考核的方式是實戰。

規則如下:雙方對打,你打贏了,就升級,升一級賞銀一分,如果你打輸了,就降級,降一級打五棍。

該規則簡單概括為:你不打我,我就打你,反正打不過戰友,就要被戚老師打,橫豎都是被打,還不如拚命打戰友,順便還能掙點零用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