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強敵(1)(3 / 3)

公正地說,汪直確實算不上漢奸,因為估計日本也沒人能用得起他這樣的漢奸,倒是很多人日本人要眼巴巴地求他,靠他吃飯。

這就是汪直,這就是胡宗憲即將麵對的頭號對手,遠比任何日本劍道高手都要可怕的對手。

相對而言,第二號人物的實力要差一些,但他卻比汪直更具傳奇色彩——因為一個女人。

徐海,徽州人,胡宗憲的第二強敵。

說來真是湊巧,他也是徽州人,老天爺實在很公平,誰惹出的麻煩誰來收拾,最終的決戰將在這三個徽州人之間展開,隻有一個勝利者。

汪直不是漢奸,但徐海是漢奸,貨真價實的漢奸。

徐海的別號叫做普靜,這個稱呼看上去很像是和尚的法號,而實際上,它確實是一個和尚的法號。

在少年的時候,徐海曾經是杭州寺廟的和尚,每天撞鍾念經,過著平靜的生活,然而有一天,他的叔叔跑來,告訴他自己已經找到了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還有個非常可靠的朋友做合夥人,隻要你參加,管保前途遠大,衣食無憂。

徐海考慮了很久,終於接受了叔叔的邀請,離開了寺廟,去幹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

應該說,這個邀請並非全是忽悠,這份工作確實讓他衣食無憂,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講,也可以說是前途遠大。

但問題在於,他的叔叔名叫徐惟學,那位非常可靠的朋友叫做汪直,而那份有前途的工作,自然是走私。

徐海就這麼下了水,開始跟著汪老板跑船,隨著生意越做越大,他的收入越來越多,相關業務(駕船、搶劫)也越來越嫻熟,如無意外,他將很有可能成為汪直手下的走私頭目,其結局無非兩種:要麼攢點錢,回家買房子娶老婆;要麼一直幹下去,直到被抓住或是被打死。

可是命運之手卻將他推向了第三條路,一條更為奇異的道路。

徐惟學原本是汪直的合夥人,雙方初始合作愉快,可慢慢地,這位兄台不滿意了,兩人雖然一同下海,但汪直的能力超過他,生意大過他,利潤也高過他,思前想後,徐惟學決定分出去單幹。

單幹,要有資本,徐老板的錢不夠,便四處找人借,而其中最大的一筆借款,債主恰好是日本倭寇。有了錢,徐老板就開始幹起了走私兼海盜,但事實證明,他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經濟學問題:任何帶有商業性質的活動,都是有風險的,走私和海盜也不例外。

徐惟學運氣不太好,他的船隊經常遇上風暴和明軍,好幾次血本無歸,買走私貨要錢,手下的搶劫犯們也要領工資,加上倭寇催款,徐惟學焦頭爛額。

欠銀行的錢,還不了最多不過是坐牢,可是欠倭寇的錢,還不起就沒那麼簡單了,那可是拿命換來的,絕不容許變成壞賬,可是徐惟學的家產已經賣光了,也沒有什麼可抵押的,於是無奈之下,他幹了一件十分缺德的事——抵押自己的侄子。

在徐叔叔看來,侄子也算是他的財產,就這樣,徐海成為了倭寇的財產人質。

此時的徐海倒還不以為然,以為不過是多吃幾頓日本料理,不久後叔叔就會把他贖回來,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徐惟學實在沒有做生意的命,回去後不但沒翻本,反而賠得更多,最後還因債務糾紛丟了性命。

當這一消息傳到徐海耳朵裏時,麵對著血本無歸、暴跳如雷的倭寇,他沒有慌張,鎮定地用一句話挽救了自己:

“留下我的性命,我跟你們一起幹。”

反正錢也沒了,為了不致人財兩空,徐海就此成為了倭寇的一員,當然,在那些日本人的眼裏,他們不過是多了個端茶倒水的人而已。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徐海的能量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