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強敵(2)(1 / 3)

從本質上說,汪直是一個一流的商人,二流的海盜,通俗點說,他最擅長的是經濟,之後才是軍事。而徐海卻恰恰相反,在成為一個成功商人之前,他是一個軍事天才。

徐海沒有受過什麼教育,算是自學成才,他有著驚人的天賦,極具組織才能,而且十分精於海上作戰,和那些死腦筋的倭寇比,他實在是個過於突出的人,所以沒多久他就加入了倭寇搶劫公司,成為了正式成員,獲得了自由,之後還曾一度躋身管理層,當上了高級別領導。

徐海發達了,他利用自己的才能和與倭寇的良好關係,在眾多的海盜中脫穎而出,擁有了固定的勢力範圍和強大的部屬。

但必須說明的是,此時的徐海依然是倭寇手下的棋子,他沒有汪直那樣的實力,隻能靠日本人吃飯。

他的致富方式十分類似於舊中國的買辦,每次帶領倭寇進犯之前,他都會與對方簽訂合同,帶多少人,去搶哪裏,事後分紅份額,其條款十分清晰,倭患如此猖獗,這位漢奸可謂是始作俑者之一。

但作為漢奸,和抗日電影裏那些搖頭晃腦的同行相比,徐海是很特別的——他是一個十分強悍的漢奸。

胡宗憲曾領教過徐海的厲害。有一次,倭寇大規模進犯浙江一帶,胡宗憲派遊擊將軍宗禮率軍主動出擊,恰好遇到徐海的船隊,雙方在三裏橋大戰。

一開始,宗禮根本沒把徐海的雜牌水軍放在眼裏,而事實似乎也是如此,雙方交戰後徐海軍一觸即潰,宗禮大喜過望,鼓舞軍隊繼續作戰,再次擊敗徐海。

兩次連續的勝利讓宗禮相信,徐海不過是個浪得虛名的小角色,於是他又發動了第三次攻擊,徐海的水軍似乎已經失去了反抗能力,第三次大敗。

但就在宗禮準備預寫他的第四次捷報時,徐海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一個真理——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在明軍防備鬆懈之時,徐海悄悄集結了他的精銳水軍,出其不意地發動了反攻,為了讓宗禮相信自己的軟弱,他退卻了三次,至此一舉收回成本,明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宗禮本人戰死。

這就是胡宗憲麵對的兩個強敵,強悍的汪直、狡詐的徐海,要平息倭寇,必須除掉這兩個人。

可在仔細考量雙方實力之後,胡宗憲終於悲哀地發現,他幾乎毫無勝算。

汪直自不必說,這位土皇帝富可敵國,兵強馬壯,比日本諸侯還厲害。徐海雖然稍微差一點,但他極其狡猾,且精於水戰,憑借明朝的海軍,要徹底消滅他幾乎是不可能的。

思前想後,胡宗憲對時局感到絕望了,然而此時,徐渭卻輕鬆地告訴他,其實要解決這兩個人,一點也不難。

這一次,胡宗憲沒有相信他的師爺,因為這句話實在太不靠譜。且不說這兩個人手下有上萬名武裝海盜,更重要的是,他們還占據著一種特殊的資源——錢。

根據某些曆史學者統計,汪直的商業貿易額曾一度超過浙江全省的財政收入,海盜竟然比政府還有錢,到底誰是政府?

麵對如此可怕的金融武裝集團,胡宗憲找不到任何自信的理由,在他看來,想戰勝這兩個對手,無異於癡人說夢。

“用武力是很難戰勝他們的。”徐渭點點頭,他同意胡宗憲的看法,“但要戰勝他們,並不一定要動用武力。”

不用武力?這幫人不遠千裏來搶劫,莫非你請他們喝杯茶,給個紅包他們就肯走人不成?

“是的。”徐渭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縝密的計謀

徐渭告訴胡宗憲,其實一直以來,他並不了解汪直,因為這位仁兄歸根結底,隻不過是個生意人。

做生意的人,隻求財,不求氣,汪直所想要的,並非大明江山,隻不過是自由通商的權利。

“但是海禁是曆代祖製,我也無能為力。”胡宗憲隻能無奈地歎氣。

徐渭的臉上露出了狡黠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