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天下第一幕僚(2)(2 / 3)

楊慎兄考中了狀元,老爹卻沒有挨罵,這是因為楊慎兄名聲太大,水平太牛,牛到大家達成共識,如果楊慎考不中,那才說明考試有問題。

同樣的命運似乎又降臨到了徐渭的身上,他名聞天下,才高八鬥,去參加小小的鄉試,所有的人都認為,中舉對他而言,不過是個名次問題。

可是上天偏偏要玩徐渭一把,他第一次參加鄉試,沒有考中。沒關係,擦擦汗,三年後接著考。

第二次,徐渭又沒有考中,老天爺玩了他第二把。

同樣的遊戲發生在三年後,徐渭第三次落第了。

鬱悶到極點的徐渭遇到了一個無法解答的難題——為什麼就是考不中呢?

正是在這人生最艱難的時候,他遇見了改變他一生的人——胡宗憲。

在那次追擊戰失利後,打了敗仗的胡宗憲已經不是浙江巡撫了,但出人意料的是,這位仁兄非但沒有降職,反而升任了總督。

因為他的靠山趙文華充分地發揮了自己栽贓的特長,不但把有功的曹邦輔貶了官,還順帶捎上了當時的總督楊宜,硬給他背了個領導責任。

於是曹邦輔和楊宜就此走人,胡宗憲成為了新任總督,他終於可以全力以赴地開始自己的雄圖大業了。

在這之後不久,他聽說了關於徐渭的種種傳說,經過實際考察,他決定收編這位才子,作為自己的幕僚參謀。

胡宗憲天性聰明絕頂,是一個十分自負的人,他雖然逢迎趙文華和嚴嵩,但在心底裏卻根本瞧不起這兩個人,而此時的他,更是威風八麵,上有嚴嵩撐腰,下有心腹爪牙,除了南直隸和浙江外,連福建、廣東各省都要賣他的麵子。

這也就罷了,偏偏這位胡總督還是個相當可怕的人,據史料記載,胡宗憲生來相貌非凡,而且有一種逼人的氣勢,不怒自威,大致相當於今天所說的官威,令人望而生畏。

比如俞大猷,這位同誌是出名的硬骨頭,敢於堅持原則,不怕丟飯碗,外加還有一身縱橫天下的武藝,曾有人戲言,就算他死了,黑白無常都不敢來帶他走。

但就是這麼一位響當當的大俠,浙江軍分區司令員,每次遇到胡宗憲的時候都小心翼翼,連頭都不敢抬,有時還會發抖。

相對而言,徐渭的層次實在太低,連個舉人都考不中,雖然有名,也隻是個有名的窮光蛋而已。

現在總督看上了窮光蛋,打算請他當幕僚(師爺)。在紹興一帶,當師爺是常事,但能遇到胡宗憲這樣的大主顧,還是可遇不可求的,更何況是人家主動來請,在很多人看來,這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徐渭還是比較直率的,麵對總督的使者,他用一口流利的紹興話快速做出了回答,但他說完之後,使者卻一動不動——實在聽不懂。

無奈之下,使者請來了翻譯,這才了解了徐渭的意思,真可謂是言簡意賅——從哪裏來,回哪裏去!誰讓你來,你讓他來!

麵對這位超級牛人,使者也無話可說,隻好乖乖回去,哆哆嗦嗦地轉達了這位窮秀才的原話。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一貫狂傲不羈的胡宗憲竟然沒有發火,他思索片刻,便對下屬說道:我去找他。

驕橫的胡總督竟然讓步了,讓步給一個窮秀才,這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怪事。

然而事實證明,胡總督沒有做虧本買賣,和這位窮秀才後來做出的貢獻相比,別說是讓步,讓他磕頭他都值了。

自古以來,風流才子就是很多高官拉攏的對象,但實際上,這些所謂才子除了吟詩作對、附庸風雅外,並沒有任何作用。比如著名的王羲之、王徽之父子,字寫得很好,詩文也很不錯,但在日常工作中,他們則應該直接被劃入低能一族。

王羲之就不說了,官做得不小,卻幾十年如一日領工資,混日子。他的兒子王徽之更離譜,這位仁兄曾在軍中當過騎兵參軍,多少也算個武官,但整天隻是東遊西蕩,啥事不幹,渾似夢遊。有一天,有人問了他這樣一個問題:

“你到底是幹什麼的?”

王徽之同誌認真地思考了這個問題,做出了回答:

“我經常看見有人牽著馬在我前麵走,我可能是管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