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回家 (3)(1 / 3)

他要實現這個不可能的任務,要征服也先這個雄才大略的征服者,而他唯一的武器就是他的智慧。

果然,談話一開始就出現了問題,因為也先發火了。

也先之所以憤怒,是情有可原的,畢竟開戰以來,他吃了不少虧,此刻他抖擻精神,采用先發製人的策略,向楊善提出了一連串的責難。

“為什麼你們降低馬的價格(削我馬價)?”

“為什麼你們賣給我們的布匹都是劣等貨(帛多剪裂)?”

“為什麼我們的使者經常被你們扣留(使人往多不歸)?”

“為什麼你們要降低每年給我們的封賞(減歲賜)?”

問完之後,也先殺氣騰騰地看著楊善,等待著他的回答。

雖然也先的態度咄咄逼人,但他提出的這些問題也確實都是事實,而楊善作為一個隻管禮儀的官員,這些國家大政根本就沒他的份,更不用說對外發言了。

但是現在他必須回答。

麵對這樣的局麵,楊善卻並不慌亂。他穩定住自己的情緒,表現得神態自若,腦海中卻在緊張地思索著一個得體的答複,在過去五十多年的宦海生涯中,他已經曆過無數的危機和困難,但他都挺住了,眼前的這個難關應該也不例外。

片刻之間,他已胸有成竹。

楊善笑著對也先說道:“太師不要生氣,其實我們並沒有降低馬的價格啊。太師送(要收錢的)馬過來,馬價逐年上升,我們買不起卻又不忍心拒絕太師,隻好略微降低價格(微損之),這也是不得已的啊。您想想,現在的馬價比最初時候已經高了很多了啊。”

“至於布匹被剪壞的事情,我們深表遺憾,也已經嚴厲查處了相關責任人員(通事為之,事敗誅矣)。您送來的馬匹不也有不好的嗎,這自然也不是您的意思吧?”

也先連忙答道:“當然,當然,我可以保證,這絕對不是我的安排。”

此時最佳辯手楊善已經進入了狀態,他神采飛揚地繼續說了下去:

“還有,我們沒有扣留過您的使者啊。您派來的使者有三四千人,這麼多人,難免有些人素質不高,偷個竊或是搶個劫的也是難免,我們也能理解。而太師您執法公正,必定會追究他們,這些人怕被定罪就逃亡了(歸恐得罪,故自亡耳),可不是我們扣留他們的啊。其實歲賜我們也沒有減,我們減去的隻不過是虛報的人數,已經核實的人都沒有降過的。”

“您看,我說得有沒有道理?”

正方辯手楊善的辯論題目“明朝到底有沒有虧待過瓦剌”就此完成。

反方辯手也先瞠目結舌,目前尚無反應。

在戰場上,也先往往都是勝利者和征服者,但這一次,也先被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老頭子徹底征服了,被他的言語和智慧所征服。

在這場辯論中,楊善狀態神勇,侃侃而談,講得對手如墜雲裏霧裏,針鋒相對卻又不失體統,還給對方留了麵子,實在不愧明代第一辯手的美名(本人評價,非官方)。

而在這個過程中,也先表現得就很一般了。史料記載,他除了點頭同意,以及不斷說幾個“好”、“對”之類的字外(數稱善),就沒有任何表示了。

楊善再接再厲,發表了他的最後陳詞:

“太師派兵進攻大明,太師也會有損失,不如把太上皇送回大明,然後大明每年給太師賞賜,這樣對兩國都好啊。”

也先被徹底說動了,他已經被楊善描述的美好前景打動,決定把朱祁鎮送回去。

可當他喜滋滋地拿起大明國書仔細察看時,卻發現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你們的國書上為什麼沒有寫要接太上皇呢?”

這確實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你不說要接,我幹嘛要送呢?

楊善卻早有準備。

終究還是發現了,不過不要緊,有這張嘴在,沒有過不去的坎!

他沉著地說:“這是為了成全太師的名聲啊!國書上故意不寫,是為了讓太師自己做這件事。您想啊,要是在國書上寫出來,太師您不就成了奉命行事了嗎?這可是大明的一片苦心啊!”

聽到這段話,也先做出了他的反應--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