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十一年中,她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和兒子,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每失去一個親人,她的級別就提升一次。
這大概是世界上最讓人痛苦的提升。
死者已矣,活人還得好好幹。張太皇太後擦幹眼淚,開始輔佐自己的孫子,實際上,如果不是她的決定,朱祁鎮是當不了皇帝的。
在朱瞻基死後,由於太子很小,且有傳言太子並非其母孫貴妃所生,而是由宮女代生的,所以太子地位很不穩固,外地藩王來當皇帝的謠言傳得滿天飛。在這關鍵時刻,張太後堅決地支持了太子朱祁鎮,並擁立他為皇帝。
這樣的一個人,不要說論能力,就是排資曆也能嚇死人,真正做到了“號令天下,誰敢不從”。
而這位祖母級的人物也並不是光說不練的,王振就曾經被她惡整過一次,這件事情也成為了王振心中永遠的痛。
正統(英宗年號)元年(1436)二月,張太皇太後召集五大臣入朝開會。等到這五個人到齊後,張太皇太後把皇帝領了過來,讓他看清楚這五個人,然後語重心長地說道:“這五個人是先帝留給陛下的,如果陛下有什麼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和這五個人商量。”
隨後,她又說出了一句很有分量的話:
“如果事情沒有得到這五個人的讚成,你就不能做!”
年幼的朱祁鎮畏懼地看著他的這位祖母,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一旁的五大臣十分感動,但他們想不到的是,這位太皇太後叫他們來絕不僅僅是要表示對他們的信任,她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要做。
過了一會,張太皇太後命令宣王振進宮,王振得命後立刻入宮麵見,他也絕對想不到,自己人生中的最大一場噩夢即將開始。
王振入宮後,看見五位大臣和皇帝都在場,估計是在開高級別會議,召自己前來,莫非是要委以重任?
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在此之前,張太皇太後的話已經講完,她之所以不散會,就是要等王振。
王振跪拜行禮後,剛才還和顏悅色地太皇太後一下子從慈母變成了惡煞(顏色頓異)!她突然對王振大喝:
“你侍候皇帝的起居,不過是個宦官而已,卻多有不法的行為,今天,我要殺了你!”
就在太後大喝的同時,殿上的侍衛拔出了亮閃閃的刀,架在了王振的脖子上。
罵完後立刻就動手,招呼都不打一個,從其動作熟練度和時間連接上看,相信這一連串的舉動應該是經過預先彩排的。
原先一團和氣的大殿突然殺氣騰騰,王振頓時魂不附體,他萬想不到,今天讓他進宮的目的不是委以重任,而是準備讓他進鬼門關參觀旅遊。
一臉殺氣的太後站在殿上,亮閃閃的刀劍拔了出來,麵對著突然發生的一切,王振嚇得渾身發抖,不停地打哆嗦。這一景象的突然出現不但出乎王振的意料,也讓在場的五位大臣一頭霧水。
他們這才明白,這位平常神色溫和的太後竟然還有這麼凶狠的一麵,而讓他們到場的目的絕不僅僅是交待事情,還同時給他們安排了觀眾的角色。
朱祁鎮大為吃驚,便跪下來求祖母開恩,而大臣們也一起求情。其實張太皇太後並不是真想殺掉王振,因為當時的王振實在算是個老實人,也沒有犯什麼錯誤,於是她便順水推舟,饒恕了王振,但同時惡狠狠地警告他:“今天看在有人為你求情的分上,就饒了你,今後不準你幹預國事!”
王振狼狽不堪地退了出去,太皇太後那可怕的眼神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造成了他的心理陰影,自此之後,隻要見到這位太皇太後,他就如同老鼠見了貓一樣,馬上退避三舍,逃之夭夭。
事實也是如此,張太皇太後並沒有放鬆對王振的敲打,隔三差五地便會找個時間把王振叫過去罵一頓,這種搞法使得王振痛苦不堪,足足被罵七年。
有這樣的兩個障礙,王振的奪權道路可謂任重道遠,因此他及時轉變策略,對三楊禮敬有加,每次到內閣去傳旨的時候,都擺出一副羞澀的表情,像剛上門的女婿見老丈人一樣,畏畏縮縮地站在門外,不敢進門。
等到三楊發現他站在外麵,讓他進來招呼他坐的時候,他都會表現得受寵若驚,好像能夠和三楊說話就是自己前世修來的福分一樣。他的這些舉動使得三楊也做出了錯誤的判斷,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