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海喝了幾口水,然後才說道:“華子,村裏的人不知道從哪裏聽到的消息,說南麵蓋房子能夠掙到錢,很多的人現在蠢蠢欲動,都準備去南邊開放房子。”
趙華心頭一驚,島省房地產熱明年就將開始了,而在此之前,外麵自然有一些傳言。而趙華沒想到這些消息會這麼快的傳到趙家村。趙家村的村民現在可不是以前那種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現在已經沒有村民種地了,他們現在都在石英砂集團裏麵上班,有些年輕人已經坐上管理者的位置了。除了拿工資,每年還有一筆不菲的分紅。
要是之前的趙家村的村民,做夢都不敢想,他們會有這麼高的收入,但是真的有這一天的時候,他們又都開始不滿足了,這就是人心。
趙華可知道在島省的這場投資中,多少人傾家蕩產,當然也有少部分人急流勇退,賺了不少的錢。趙華心想,如果趙家村的人都按照他的說法去做的話,肯定能夠避免風險,但是趙華知道,人到了那個時候,是處在一個瘋狂的狀態之下,他們是不會聽趙華的。
明年年初,老首長發表南巡講話,隨後,中央向全國傳達了《學習老首長同誌重要講話的通知》,提出加快住房製度改革步伐。海島建省和特區效應也因此得到全麵釋放。高峰時期,這座總人數不過160萬的海島上竟然出現了兩萬多家房地產公司。平均每80個人一家房地產公司,這些公司當然不都是為了蓋房子。事實上,他們都在玩一個“擊鼓傳花”的古老遊戲,他們手裏傳的是地皮。
趙華在前生仔細研究過這場泡沫,作為一個經濟學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對經濟事件十分的敏感。1992年,海島全省房地產投資達87億元,占固定資產總投資的一半,僅省會城市一地的房地產開發麵積就達800萬平方米,地價由1991年的十幾萬元畝飆升至600多萬元畝;
同年,他的省會經濟增長率達到了驚人的83%,另一個熱點城市也是著名的旅遊城市東山市也達到了73.6%,島省全省財政收入的40%來源於房地產業。
1988年,島省商品房平均價格為1350元平方米,1991年為1400元平方米,1992年猛漲至5000元平方米,1993年達到7500元平方米的頂峰。短短三年,增長超過4倍。
與海南隔海相望的x省北望市,房地產開發的火爆程度也毫不遜色。
1992年,這座原本隻有10萬人的小城冒出了1000多家房地產公司,全國各地駐紮在北望的炒家達50餘萬人。經過輪番倒手,政府幾萬元畝批出去的地能炒到100多萬元畝,當地政府一年批出去的土地就達80平方公裏最新章節混世小術士。以至於次年前來視察的張副總理忍不住提醒當地政府:“北望不同於我的上海……要量力而行”。
在這場空前豪賭中,政府、銀行、開發商結成了緊密的鐵三角。其中銀行不僅充當了遊戲的鼓手和輸血機,自己也忍不住客串了一把玩家的角色。泡沫生成期間,以四大商業銀行為首,銀行資金、國企、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資本通過各種渠道源源不斷湧入海南,總數不下千億。幾乎所有的開發商都成了銀行的債務人。精明的開發商們紛紛把倒賣地皮或樓花賺到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把還停留在圖紙上的房子高價抵押給銀行。
由於投機性需求已經占到了市場的70%以上,一些房子甚至還停留在設計圖紙階段,就已經被賣了好幾道手。
每一個玩家都想在遊戲結束前趕快把手中的“花”傳給下一個人。。1993年6月23日,當最後一群接到“花”的玩家正在緊張尋找下家時,終場哨聲突然毫無征兆地吹響。當天,國務院張副總理發表講話,宣布終止房地產公司上市、全麵控製銀行資金進入房地產業;次日,國務院關於當前經濟情況和加強宏觀調控意見》,16條強力調控措施包括嚴格控製信貸總規模、提高存貸利率和國債利率、限期收回違章拆借資金、削減基建投資、清理所有在建項目等。銀根全麵緊縮,一路高歌猛進的島省房地產熱頓時被釜底抽薪。
這場調控的遺產,是給占全國0.6%總人口的島省留下了占全國10%的積壓商品房。全省“爛尾樓”高達600多棟、1600多萬平方米,閑置土34公頃,積壓資金800億元,僅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壞賬就高達300億元。一海之隔的北望,沉澱資金甚至高達200億元,爛尾樓麵積超過了東山,被稱為華夏國的“泡沫經濟博物館”。
開發商紛紛逃離或倒閉,銀行頓時成為最大的發展商,不少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一度高達60%以上。當銀行開始著手處置不良資產時,才發現很多抵押項目其實才挖了一個大坑,以天價抵押的樓盤不過是“空中樓閣”。更糟糕的是,不少樓盤還欠著大量的工程款,有的甚至先後抵押了多次。即使是已經建成的抵押項目,由於泡沫破裂後,項目大幅貶值,其處置難度也超過想象。據統計,僅建行一家,先後處置的不良房地產項目就達267個,報建麵積760萬平方米,其中現房麵積近8萬平方米,占海南房地產存量的20%,現金回收比例不足20%。
島省具有得天獨厚的熱帶風光。當中央在1980年第一次正式討論開發和搞活島省經濟的時候,這個島還隻能生產最原始的生產生活資料,比如初級農產品、漁產品、林業、鹽業、製糖業、采礦業和橡膠種植業,缺乏大中型工業和加工業。中央給出的解決方案就是政策支持,而且是比沿g省和f省還要優惠的“準特區政策”。那時,島省的奮鬥目標是向台灣看齊,而台灣當時已經是與亞洲的韓國、新加坡和香港齊名的“亞洲四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