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班,閻濤在欒振武的辦公室裏坐了差不多一個上午,兩人就刑偵局的整頓和改革充分交換了意見。
這次談話,是閻濤應欒振武的邀請進行的,上次兩個人在m國首都德爾市分手的時候,欒振武就交給了閻濤一個任務,讓他站在整個刑偵局的角度,仔細考慮一下怎樣進行整頓改革,讓刑偵局能夠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公安刑偵工作的需要。
這是一個大題目,按理說不應該是閻濤這個小小的局長助理應該考慮的問題,可是老局長殷殷期望,他無法推卻。
老人家對他一直很器重,現在可以說是倚重,一片真心想要把刑偵局的工作抓起來,讓這個部門真正發揮作用,為此,部機關給他準備好了辦公事他都沒有搬過去。
閻濤在歐洲期間也確實進行了精心的準備,當然,他也沒有形成文字,主要是理清了思路,這是他的長項,任何複雜的計劃和方案,經他手親自完成的,他都不用形成文字,除非是需要書麵彙報的。
閻濤提出的第一條建議,就是不要把六處升格為副局級單位。
雖然這已經在部裏基本達成了共識,他認為還是沒有必要這麼做,在一個局級單位建立一個二級局,隻能使人員更加臃腫,不符合機關精簡的大局。
他理解部領導的苦衷,刑偵局這些年基本上無所作為,在全國刑偵工作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
不過,公允的說,這既有刑偵局內部管理不善,定位偏差的原因,也有體製方麵的因素。
各縣級、市級公安機關的刑偵部門水平在不斷提高,實戰機會多,大部分案子都消化在這個層麵了,省級刑警總隊和部裏的刑偵局因為案子少,接觸的實戰機會更少。慢慢的不僅僅是刑偵局,就兩個省廳的刑警總隊都快成了擺設和機關了。
上級刑偵部門隻有養著幾名所謂的專家,和較為先進的技術對重大疑難案件稍有影響,平時的主要作用就是公文來往,一大堆碩士生、博士生在那裏閉門造車,才形成了越來越退化的局麵。
另一方麵,前主管刑偵的領導屍位素餐,任人唯親,不思進取,刑偵局的人越來越變成衙門。官僚主義嚴重。下到地方要吃要喝要住的地方享受。甚至出現了像五處處長那樣遊山玩水的官老爺,這個責任是應該由領導來承擔的。
要解決這些問題,除了整頓局機關的工作作風之外,就是要鍛煉出一支能拉得出去的隊伍。這樣才能在實戰中保持時鍾能戰鬥的能力。
這屆公安部以廖誌輝為首的改革派領導一直在努力想改變這種現狀,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可是,收效甚微,直到六處成立之後,在閻濤的帶領下,初戰告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機緣巧合之下,連續破了幾個地方上束手無策的大案。
這極大地提振了刑偵局的士氣。也讓領導們看到了希望,所以部領導才想出把六處升格為副局級單位,有以六處為基礎重起爐灶的打算。
從表麵上看,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可是從長遠利益來說。這樣的話,置原來的刑偵局於何地?
原來刑偵局的人員成了擺設?垃圾?可有可無?
這不僅是人財物的浪費,對公安部的體製來說也是一種不尊重。
所以,閻濤提出了這個建議,擺出了自己的理由,欒振武也陷入了深思,他甚至有些震驚,沒想到這樣一位三十出頭的年輕人竟然會有如此寬廣的視野和全局眼光,可說這是站在政治的高度再考慮問題。
閻濤這一年來的表現可以說他基本上是很清楚的,這小子的進步簡直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
從一名基層的刑警隊長成長為優秀的公安局長,現在又是自己最得力的助手,甚至如果不是資曆太淺,他都覺得把自己這個兼任的刑偵局長交給他來做應該比自己做的會更好。
閻濤對刑偵局的改革並沒有提出多少新的內容,他認為,局裏的規章製度和管理措施是很完善的,隻是由於某種原因沒有得到認真的貫徹落實。
現在所要做的就是清理一下已有的規章製度,對具有可操作性的、切實可行的、有必要的保留,對過分拔高,不具備操作條件的堅決廢除,然後嚴格執行規章製度,從小處抓起,對任何違反製度的人絕不姑息。
同時,健全監督檢查機製,在內部,充分發揮督察和紀檢部門的作用,同時,完善局裏的網站管理,對局裏各部門除了涉密信息及時上網,以便引入社會監督機製。
最主要的是明確各部門的分工,確定責任追究製度,避免推諉扯皮。
談話結束後,欒振武要求閻濤把他的想法形成文字材料,經局務會討論通過以後,上報部裏,請部領導審核,然後貫徹實施。
閻濤沒辦法,搞文字材料是他最頭疼的事,下午,隻好把郭潼請進自己的辦公室,請郭潼坐在她的辦公桌後麵,由他口述,郭潼用電腦打出來,整理成彙報材料。
在綜合科,按照分工,郭潼負責文字材料。
閻濤的整頓改革方案迅速在刑偵局和公安部得到了通過,一輪緊張的整頓工作也在刑偵局全麵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