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夏從未聽過這樣的製度,便追問了起來:“公社製度是什麼?”
羚大夫說:“我們一起看看這裏,就懂了。”
帶著她走在鄉間的小路上。薑夏四顧望去,她發現這裏的管轄地和別的管轄地是不同的。別的管轄地要麼是三家一起合作,要麼是一家一家地收割,而蕭州這裏是上百人一起合作,一起收獲農田。
薑夏奇怪地問:“這麼多人一起收獲,分得清彼此麼?”
羚大夫說:“我們這裏的公社製度和其他地方的不一樣。其他地方是一家一田地,我這裏是二十家為一公社。一個公社內部的所有的財產,比如說農田,都是共享的。”
薑夏聽了更驚奇了:“這麼多人共享,難道沒有矛盾麼?”
羚大夫反問道:“難道一家一田地就沒矛盾了?”
薑夏沒啥生活經驗,便向羚大夫請教。
羚大夫說:“以前是一家一田地。一家分得的土地獲得的產量就憑天氣和土地本身品質來安排,我這裏氣候不好,田地收獲不好就會發生搶奪其他人家田地的事情;後來我們這裏為了解決矛盾,便組成了公社。在一個公社裏,土地財產資源是共享的,這樣不知怎麼地,我們這裏作物的產量竟然提高了。於是這樣的製度我們就繼續延續下去。”
薑夏問:“那你們這裏會不會出現勞而不獲和不勞而獲的現象呢?”
羚大夫說:“以前是有的。但是我們這裏形成了尊重勞動,崇尚勞動的社會文化。現在我們這裏是沒有不勞動的人的。”
薑夏對此拍手稱絕。
薑夏看著沿路上的房子。蕭州的房子和別的地區的房子不同,別的地區的房子明顯呈現出戶主的不同貧富,但是蕭州的房子多為高大兩層房屋,而且一戶人家看上去至少有十多人,極少的房子是矮小的,看上去能住一家四口。
薑夏問:“我知道蕭州很富裕,但是為什麼蕭州的房子家家戶戶能那麼大?”
羚大夫說:“因為我們這裏多是母係家族。”
薑夏疑惑了,問:“母係家族能這麼富裕?”
羚大夫說:“我們這裏原先也是有父係家庭的,但是父係家庭有婆媳矛盾、妯娌矛盾,特別多矛盾和算計。一直是父係家庭,我們這裏養不活人,更富不起來。於是我們這裏重新組成了母係家庭,不嫁人,也不娶人。男子和別的女子有了孩子,孩子歸女方撫養。以姥姥、舅舅、母親、孩子組成一個家庭,這樣能夠避免父係家庭內部的各種因為割裂產生的矛盾,家庭能夠更穩定。我們這邊一家母係家族少則三四人,一般有二十人,我家多些,四十人。”
薑夏問:“你們這裏如果有情人想要結婚,怎麼辦?”
“我們這裏雖然主要是母係家庭的,但還是有父係家庭的。因為我們這裏地理環境和文化因素,母係家庭能夠更穩定,更養得活人,存得住錢。如果有兩情相悅的情侶願意組成一個家庭,那也是可以的。不過我們這邊大多還是男子分家和外來的女子結婚,等到一兩代之後便又恢複了母係家庭。”
羚大夫忽略了薑夏震驚的表情,慢慢地說:“我們就以一個穩定的家庭為原子,以二十家家庭組成公社。在這個公社裏麵,人人各得其所,各司其職。比如說一些人同時擅長做飯與照顧孩子,那麼她就可以負責公社裏的飯菜,照顧公社裏的孩子們。”
薑夏問:“你們這裏沒有貧富差距,怎麼能發展起來呢?”
羚大夫自豪地說:“我們這裏貧富差距本來就是客觀存在的,但是讓本身出於劣勢的人們活不下去的社會才是發展不起來的。有的老人失去了子女,在其他地區這樣的老人隻能自生自滅,但是在我們這裏有來自公社的人的照顧,公社裏的孩子也是她的孩子。有的殘疾人雖然身體有毛病,但是盲人能學習卜算,聾人能學習體力的勞動,啞巴能學習寫作,失去手臂或者是腿的人也有能做的事情,這些人都能為公社的發展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