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第七十九章 舍故鄉何誌航北上 留京城李少…(3 / 3)

隻得作罷。

清朝富庶之地就是兩江,而兩江學子考中狀元的極多,當然進士出身也非常之多。中原一帶,由於連年貧困,能夠參加科舉考試的人那都是寥寥無幾,更不要提狀元及第了。

故此,在兩江和其他地方相比之下,教育水平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語,舉子考中的比例也是極大的反差。

既然如此,就不能對自己在本地會試的成績有沾沾自喜的成分,要深切體會到中原與兩江的差距。

這幾年,由於滿朝文武大多是兩江一帶的人,容易拉幫結派,結黨營私,朝廷對兩江學子有所限製,然而相比之下,中原舉子們的水平還是不能與之相提並論,隻能說相對而言,主考官會對中原舉子的中榜機率稍微照顧一下。

苦讀至第二年春闈,四人一同進場。

考試的時間是三月初九,三月十二和三月十五共考三場。放榜的時間規定在四月十五。因為當時正值杏花開放,所以稱為杏榜。

一直等到四月十五,皇榜終於揭開了。

會試與鄉試不同的是,每一位舉子信息都早已登記在冊,姓名年齡籍貫甚至包括在京所住的客棧,怕的是有同名同姓甚至同年齡同鄉的人存在信息重複,所以在皇榜揭開的時候,考中一甲二甲的自會有官府報信到客棧,三甲的會集中發放通知。

所以即便你不去看榜也沒關係,自有差官上門來送喜報,自然是一番敲鑼打鼓,紅包現場發放。

這天淩晨未到卯時,四人便睡不著了,起來穿衣洗漱,慢慢就來到貢院門口等待放榜。

本以為自己已經夠早的了,誰料來到貢院門口,早已是人山人海了。

這來晚了啥也看不見怎麼辦?

馬永昌建議擠進去,段驍建議原地等待,王海軍說聽段驍的,少誠想回客棧等待。

馬永昌當即就給了少誠一個爆栗:“這都火燒眉毛了,你還不急,要回去等?你看看哪有人回去等的?心咋那麼大呢!”

少誠說:“反正也考不中,回去還能吃個早飯,喝碗餛飩。”

“就隻知道吃啊你!少吃一頓能餓掉你一斤肉嗎?”

“能。”

“哈哈哈!你倆別吵了,聽段大哥的吧!”

於是少誠也隻得在此等候。

終於大榜張貼出來了,所有人蜂擁而至,為確保安全,貢院四周均有禦林軍守護,大榜前也是一樣。

所幸大榜張貼得極高,站得遠也能一目了然。

四人睜大眼睛尋找自己的名字,第一個發出歡呼聲的就是馬永昌,他畢竟已經擠得離大榜最近。

“中啦!中啦!”

四人以為馬永昌中了,慌忙都問:“中了第幾?”

“第三十五名!快過來看,快過來!”

眾人都讓開路,這是默認的規矩,一旦有人喊中,立刻讓路讓人家前去確認。

四人順著馬永昌的指向,果然看到了第三十五名鞏縣李少誠的名字!

“啊,是少誠中了啊!你這死小子,我還以為是你呢!你小子要是都中了,那我不得也中啊!”

段驍捶了馬永昌一拳頭!

“是少誠,是少誠,我沒說是少誠嗎?!我可太高興啦!”

“行了你別叫喚,我們再看看後麵還有誰?”

少誠此刻頭腦中一片空白,竟然有些暈眩:中了嗎?我是考中了嗎?

他再往前擠擠,揉揉眼睛,仔細看向那寫著自己名字的位置,心想這不會出錯了吧?

“不會有重名的嗎?”

“你可拉倒吧!前麵寫著鞏縣呢!全鞏縣除了你還有哪個舉子能考中?也叫李少誠?”

“這麼說不會搞錯?”

“那咋可能!”

接連找到了段驍八十七名,王海軍第一百六十九名,馬永昌名落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