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1 / 3)

“又搞定了一個!”李軒目送著健步離去的鄭玉彤,笑盈盈的對著身旁的楊淩均和韓鵬道。

李軒通過之前萊斯銀行對渣打銀行發起的惡意並購中漁翁得利,憑借手中持有的大量股權迫使渣打董事會做出讓步,同意讓香港渣打從渣打集團中拆分出來,在港交所實現獨立上市。

之後,李軒又與渣打集團進行一係列複雜的換股操作,把所持有的渣打公司股份置換成香港渣打銀行的股份,從而成功取得了對香港渣打的控製權。而原佳華銀行的董事局主席楊淩雲,則出任新的香港渣打銀行董事會主席,代表李軒掌控這家全港第二大的銀行。

而就在剛剛的飯局中,楊淩均代表香港渣打銀行與鄭玉彤的新世界集團達成了更深入的夥伴合作關係。鄭玉彤鑒於新世界集團負債過高,將展開一係列減債行動。而香港渣打將成為新世界集團新一輪戰略調整中的財務顧問。

對鄭玉彤來,得到了渣打銀行的支持後,新世界集團在這輪危機中沉船的風險無疑大大降低。畢竟新世界集團的主營業務——商業地產並沒有出現明顯的惡化。集團現在麵臨的最大的問題,是一係列新增的低收益資產,嚴重占用了公司寶貴的現金流。

而渣打恰恰能夠提供新世界集團所需的現金流,幫助鄭玉彤迅速穩定局麵。更何況銀行的作用並不僅僅限於存錢和借錢這些基礎業務,比如你擁有一張花旗的黑卡,花旗的客戶代表能為你解決衣、食、住、行方麵的一切問題。新世界集團接下來沽售一部分資產回籠現金,如果能有渣打在其中穿針引線,整個過程勢必會順利許多。

當然,香港渣打銀行之所以對對新世界集團伸出援助之手,肯定不是為了學當活雷鋒。要知道銀行業曆來都是“晴借傘雨收傘”,隻會落井下石,不會雪中送炭。

香港渣打銀行這次特意雪中送炭,鄭玉彤自然要還人情。他所要付出的回報,自然就是代表新世界集團支持李軒接下來的計劃——督促港府增加每年的住宅用地指標,增加廉價公屋的建設。李軒的這兩項計劃對於香港地產商們來絕不是一個好消息。

根據《香港政經周刊》的統計數據,李嘉城、郭德勝、包俞剛、鄭玉彤、李昭基等地產大鱷的個人資產都已經超過了10億美元,他們的財富就算在全世界範圍內,也能排的上號了。

而這一幹人身家暴漲的主要原因,就是香港地產業從1985年到198-9年,了而一波猛烈的升浪。造成這輪升浪的主要原因,第一是香港前途明朗化,並逐漸確立了自己作為亞太地區國際金融貿易中心,以及國際資本進軍中國橋頭堡的地位。梳著大量海外資金的湧入,是的香港物業投資需求連攀高峰。

第二,以東方集團為代表的香港電子業迅猛崛起,再加之港幣跟隨美元進入貶值周期,帶動了香港出口貿易大幅攀升,使得香港經濟強勁增長。而每一個香港人都從經濟增長中分享到了自己的紅利,比如大家的工資開始節節上漲。而又恰逢香港銀行業利率持續回落,特別是在八七股災後,香港銀行業公會連續五次降息,極大地激發了大眾安歇購房的熱情。

對麵洶湧而來的置業需求,港府卻受限於《聯合聲明》中的協議規定,每年最多隻能批出50公頃土地,這包括了工業工地、商業用地和住宅用地。供需失衡自然導致了香港房價上漲,而這又反過來加劇了香港社會投機和炒作樓市的心理,於是房價開始向坐火箭一樣扶搖而上。

各個地產公司在大家排隊買樓花的火紅背景下,自然賺的盆滿缽滿。所以港交所中地產板塊的股價也跟著飛上了,各大地產大佬們的資產都在短短幾年間急劇膨脹。誰要壓製樓價和樓市,無疑就是從各大地產大佬們身上割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