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1 / 3)

“俞剛兄,你還是寶刀不老啊,這一杆穩穩上果嶺,有機會抓下一隻birdie!”李嘉城對身旁的包俞剛稱讚道,然後從球童手中接過鐵杆,準備自己接下來的開球。≥頂≥點≥≥,

李嘉城先站在一旁試揮了幾下,找了找揮杆的感覺,然後才站上開球台,擺好球,猛力一輝。他這一杆球,拋物線的弧度很高,但距離稍顯不夠,最後落在了果嶺邊的產草區,位置比之前停在洞口邊的包俞剛要差許多。

李嘉城不由搖了搖頭,對自己的這一杆並不太滿意。他把球杆遞回給身旁的球童,然後與包俞剛一起沿著球場上的球道,漫步朝果嶺的落球點走去。

李嘉城酷愛打高爾夫,這是全香港人眾所周知的事情。據他之所以選擇把家安在深水灣,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這裏有港島上唯一一座高爾夫球場。李嘉城每早上醒來後,都會開車去自己家附近的深水灣高爾夫球場,打上一個時的高爾夫球。

“俞剛兄,據聞北邊似乎對令愛夫婦不太滿意!”李嘉城看似閑談似的隨意了一句。他今約包俞剛一起打球,自然不是純粹為了敘舊。

包俞剛皺了皺眉,他明白李嘉城話中所指。去年內地發生政-治風潮之後,香港也陷入人心惶惶,許多人對回歸後的前景產生憂慮。於是有人就在私下裏開始醞釀一個新想法,在九七回歸後由港人自己出錢,向中央政府繼續“租用”香港。

為此,從去年的下半年開始,許多人就開始向北京方麵試探,其中就包括了包俞剛的長女夫婦。包俞剛的大女婿蘇海汶是個奧地利人,作為歐洲人的他然就能獲得英資財團的親近。而包俞剛則是除霍營東之外,與北-京中央高層關係最密切的香港富豪之一。

所以蘇海汶夫婦就被香港許多財團推選出來,作為出麵試探內地方麵的人選。這實際上就是當初英國人“用主權換治權”那一套的翻版,自然不可能被內地方麵所同意。

但蘇海汶的私下試探不知怎麼得的就被香港媒體所知曉,於是登上了各大報紙的頭條。內地方麵自然就要對此作出反應,於是蘇海汶就被某些****報紙批成了“賣港求榮”政治不正確的典型。

另一個時空中,特區政府成立後推選第一任特首時,當時有意參選的有兩人。一位是董船王的長子,而另一位則是包船王的二女婿。論政治影響力,包船王能夠把董船王甩出幾條街,他的朋友圈中可是有日本首相、英國首相、法國總統、阿根廷總統。

但是兩大船王家族第二代的這次關鍵對決中,最終勝出的卻是董家。包船王的二女婿某種程度上,其實正是受了自己連襟的拖累,讓中央高層對包家能否堅持政治正確產生了一定的懷疑。

“俞剛兄,我之前與財神李一起參加許家的婚宴時,李生透露出一些想法,他準備推動香港廉價公屋的建設,這對咱們來可不是一個好消息啊!”李嘉城繼續道。

“哦?財神李這是吃力不討好啊!”包俞剛不置可否的道。

“是啊,但財神李覺得香港房價漲的太快,迫使整個香港社會產生通貨膨脹,推高了香港的勞動力成本,損害了香港工業的競爭力!”李嘉城也搖頭苦笑道。

“哈哈,他的這個提法倒是有趣,一邊不停地主動給員工加工資,把他的東方集團變成了全港最受雇員歡迎的企業,一邊卻反過來香港的用工成本太高!”包俞剛有些好笑的道。

東方集團是全香港出了名的舍得給高薪的企業,平均薪金水平比香港其他公司高出近一半。以至於其他企業為了留住人才,也不得不開始加薪!所以包俞剛聽到財神李嫌香港工資太高的時候,有一種啼笑皆非的感覺。

“誰讓人家是財神李!”李嘉城悠悠的了一句。

不久前,《香港政經周刊》推出全港億萬富豪排行榜,其中李嘉城和包俞剛分別以185億和90億港幣排在第和第5位。而榮膺香港首富的自然非李軒莫屬,據《香港政經周刊》估算,李軒的個人財富換算成港幣高達100億。而排行榜上從第名到第15名的財富總和,也才隻有150億港幣,也就是李軒一人的實力就抵得上香港除他之外的前十五大豪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