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標榜(1 / 3)

蘇晨奪取了《好聲音》的最終冠軍。⊥⊥,

而反觀何翔。

則是一個慘字了得。

在張大胡等人的揭發下,他的真實麵目也被暴露在了媒體的麵前。

原來和當初綁架蘇晨等人,是一個團夥的。

此時的何翔,在媒體麵前遭受唾棄。

而且也必將受到嚴懲。

同時kk音樂居然把這樣的人招進了公司,也是被媒體和有關部門喝斥,並且在公司內部也進行了整頓。

而蘇晨,則再次的被公司和社會所標榜,實力和人氣再上了一個檔次,成為了超人氣的偶像歌手!

……

我們現在要探討的問題就是賈元春究竟是怎麼死的,因為我們現在看不到八十回以後曹雪芹關於賈元春的描寫了。因此,我們隻能夠從第五回裏麵,曹雪芹寫下的對賈元春命運的暗示裏去分析。上一講裏麵,我已經分析了關於賈元春的判詞,指出按曹雪芹的情節設計,她不是像高鶚續書裏寫的那樣,很太平地薨逝在鳳藻宮,她是因為虎兕相爭,在一場權力爭鬥當中,悲慘地死去。第五回除了判詞,還有曲,現在我就要把關於賈元春的那一首《恨無常》曲,探究一番。判詞和曲,總的意思是相通的、相同的,但是在對一些具體事件、具體情況的交代上,又各有側重。

《恨無常》曲是這樣的:“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眼睜睜,把萬事全拋,蕩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鄉。路遠山高。故向爹娘夢裏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嗬,須要退步抽身早!”

對於這支曲,我們應該如何解讀?它究竟怎樣預示了賈元春的死亡?

這首曲曲名叫做《恨無常》,大家再想一想關於秦可卿的那首,曲名是什麼呢?是《好事終》。兩首曲的曲名擱到一起,觸目驚心。我認為。兩個曲名體現出了我在前幾講裏麵所說的那個因果關係。秦可卿和賈元春是扯動賈家命運的兩翼——秦可卿的好事終了,很快賈元春的好事就來臨。但是賈元春的最終命運仍然不好,所以叫《恨無常》。什麼叫無常啊?如果始終不好,就叫常不好,始終好就叫常好;情況總在變動中,沒有什麼是可以持久的,而且往往那變動也無法預測,因此也就無法控製,無法避免。這才叫無常。各種狀態都不能持久,如果是不好的狀態不能持久,當然挺不錯的,但是賈元春命運的悲慘在於,她的好運不能持久,所以她所謂的“恨無常”,實際上也等同於“好事終”。曹雪芹在營造這些《紅樓夢》曲的時候,真是嘔心瀝血。

這個曲我們要一句一句地去體味。“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這兩句我覺得跟秦可卿那個曲的曲名真是挺對榫的,你把秦可卿的《好事終》那個曲名挪到這兩句前頭。不也挺恰當嗎。“榮華正好”,結果“無常又到”。“無常”既是一個意味著事情不穩定,經常變化的名詞,同時在中國過去的社會裏麵,它又是一個特指。什麼叫“無常”?催命鬼。一個人死了以後,牛頭、馬麵就來了。無常就來了,牛頭馬麵是指人身子上頭長著牛和馬的腦袋的一對鬼怪,是專門為閻王爺從陰間跑到陽間來勾人魂的,他們把鎖鏈套在人脖子上,拉著那麼一走。人就死了,就奔赴黃泉了;無常則是另外一種形象。魯迅在他的著作《朝花夕拾》裏,就有一篇《無常》,回憶他小時候在鄉間看迎神賽會的民俗活動中,所看到的裝扮出來的這種鬼,“渾身雪白”,“一頂白紙的高帽子”,手裏捏一把“破芭蕉扇”,有時候還拿一個算盤,意思是來找人“算總賬”。魯迅在那本書裏還親自畫了關於無常的插圖,你可以找來看。總之,無常也是過去民間傳說中的來自陰間的一個鬼,他讓活人感到一切都不可能長久,一切都會變化,到頭來要被他清算,被他帶往陰間;而且他不講情麵,魯迅先生就在他那篇文章裏寫到,過去的目蓮戲裏,無常給人印象最深的唱詞就是,“那怕你,銅牆鐵壁!那怕你,皇親國戚!”因此關於賈元春的曲裏說“恨無常又到”,既是表示說,沒有想到的一種最壞的變化來到了,同時也意味著,去勾她赴黃泉的無常鬼跑來了。

底下一句就接著說,賈元春“眼睜睜,把萬事全拋”,很悲慘的。她“二十年來辨是誰”,多費心思啊!向皇帝效忠,告發了寧國府的那個女子是誰,是不是?她苦心經營了一番啊,又讓皇帝覺得她忠心耿耿,又為賈家求得了赦免,隻是讓秦可卿自盡了事,沒把真相暴露於社會,皇家、賈家的麵子全保住了。而且,秦可卿的長輩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也忍痛犧牲了秦可卿,以求暫時的政治平衡,而她就因此被皇帝褒獎,才選鳳藻宮,加封賢德妃,而且回家省親,大大地風光了一回。甚至於為了麵麵俱到,她還專門安排了清虛觀打醮活動,在秦可卿的父親生日那天,為其打平安醮,以表示她的告發是不得已,是堅持原則,當然也是希望事情了結後,他能理解她諒解她,她自己也求個心理平安。而且很可能她還懷上了孕,“榴花開處照宮闈”,石榴樹都開花了,如果結出果子的話是什麼樣的情景啊?但是,沒想到這些竟然都是過眼煙雲,正如秦可卿在天香樓上吊前跟王熙鳳預言的那樣,“也不過是瞬息的繁華,一時的歡樂”,到頭來,她還是“眼睜睜,把萬事全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