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在大洋彼岸,鷹國的一個機場。△℉△℉,
尤薇妮和她的父親,馬上就要登上飛機了。
此時尤薇妮公主,手裏捧著個玩具小熊,滿心的歡喜。
因為他此行不僅可以跟著父親,去華國遊玩,而且更是可以看到她的偶像,也是她中意的人,蘇晨。
可以說,自從聽了蘇晨的那張專輯《shoe》之後,尤薇妮公主便瘋狂的迷戀上了,這個帥氣有才華的歌手。
而這次,也是好不容易,才說通了父親,讓他準許自己一起跟去華國。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要去現場觀看《華國好聲音》總決賽。
借此來支持自己的偶像蘇晨。
……
而湘西電視台,又相繼推出了《揭秘紅樓夢》的係列專題。
學秋氏,估計也是一個藝名、筆名了,在學秋氏的《續都門竹枝詞》裏麵,我們就發現了非常有趣的一個《竹枝詞》,現在我把這四句都念出來,你聽聽,你琢磨琢磨,很有味道,它這麼說的,“《紅樓夢》已續完全,條幅齊紈畫蔓延,試看熱車窗子上,湘雲猶是醉憨眠。”它傳達了很多信息,“《紅樓夢》已續完全”,就說明在那個時候,人們已經懂得他們所看到的活字版印的《紅樓夢》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原來一個人寫的,不完全;另一部分是別的人續的,是把它續完全的。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在嘉慶的時候,那些人可能還不太清楚《紅樓夢》到底原作者是誰,續書者是誰。但是他們已經很清楚、很明白,一百二十回《紅樓夢》不是一個人從頭寫到尾的,是從不完全發展到續完全的一本書,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紅樓夢》流傳以後,不僅以文字的形式流傳,很快轉換為其他的藝術形式,比如說圖畫,這個竹枝詞第二句告訴我們。《紅樓夢》已經不光是大家讀文字了。“條幅齊紈畫蔓延”。條幅就是家裏邊掛的條幅,就是一些比如四扇屏那種畫,畫的都是《紅樓夢》了,齊紈就是過去夏天扇扇子。扇子有很多種了。除了折扇以外。有一種扇叫紈扇,就是用絲綢繃在框子上,上麵好來畫畫的。一邊扇的時候一邊可以欣賞這個畫。就在這個時候,《紅樓夢》的圖畫已經深入到民間了,在家裏麵掛的條幅上可以看到,在人們扇扇子上能看見,你想《紅樓夢》的影響多大啊!更有趣的,他說,“試看熱車窗子上,湘雲猶是醉憨眠。”清朝的車是什麼車,大家都很清楚,一般市民坐的車都是騾車,騾車是一個騾子駕著一個轅,後麵它有一個車廂,就跟抬著轎子那個轎廂類似,但是可能是上麵是拱形的,是圓形的,這個車子在冬天可以叫熱車,為什麼呢?因為北京的氣候大家知道,冬天非常冷,車會有門簾,會有窗簾,裏麵就比較溫暖,構成一個溫暖的小空間。而且大家知道,過去一些人乘坐騾車的時候,那個時代取暖工具可能是一個銅爐、銅缽,裏麵有火炭,就是一個取暖的小爐子,《紅樓夢》也描寫了這個東西。在這種車子上,它的窗簾上畫的是什麼呢?明明是已經冬天了,需要想辦法給自己取暖了,可是窗簾上畫的還是春天的景象,畫的是《紅樓夢》裏麵的那段情節,就是“史湘雲醉臥芍藥裀”。那是《紅樓夢》裏麵最美麗的畫麵之一,大家還記得吧?春天,滿地的芍藥花瓣,史湘雲用那個紗巾把芍藥花包起來當枕頭,她喝醉了,在一個石凳上,她就枕著那個芍藥花的枕頭,就睡著了,憨態可掬。這個就畫出來了,這個車在大街上一跑,史湘雲就滿大街跑。這就是當時《紅樓夢》深入民間的情況。
曹雪芹和高鶚是合作者嗎?
中外古今兩個人或者兩個以上的人合寫一本書,這個例子太多了,這個不稀奇,問題是如果兩個人聯合署名的話,這兩個人起碼第一得認識吧?互相得認識,這是第一;第二,不僅得認識,還得他們一起商量這書咱們怎麼寫,然後還得分工,比如說你寫第一稿,我寫第二稿,或者你寫這一部分,你寫那一部分,或者咱們說得難聽點,有一個人身體不好,或者歲數比較大了,他很快就要死了,他囑咐另一個人,說我沒有弄完的,你接著弄,你應該怎麼怎麼弄,倆人商量。
賈寶玉這個角色我們在前八十回就感受到,那是一個和封建主流社會不相融的人,他罵那些去讀經書、去參加科舉考試的人是“國賊”、“祿蠹”,那些官迷,他恨死了。可是在高鶚的筆下,賈寶玉怎麼會忽然一下子,變成一個乖孩子,聽賈政的話,兩番入家塾,一心去讀聖賢書了?大家還記得後四十回寫到,賈寶玉有一天見巧姐,這個賈寶玉寫得就太怪了,賈寶玉聽說巧姐讀了《女孝經》,覺得非常好,於是又跟她講《列女傳》,長篇大套講封建道德,這是賈寶玉嗎?曹雪芹在前麵已經寫得很清楚了,賈寶玉是“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是一個聽說到學堂,一聽說要讀書就腦仁兒疼的人,一度到學堂是為了和秦鍾交朋友,也不是正經讀書,不是那麼一個人,所以他把這個人歪曲了。
當然我也承認,高鶚續這個四十回它對《紅樓夢》整體的流傳起到一定的作用,使得曹雪芹的八十回得以以一個完整的故事在世上流傳,所以通行本為什麼印得比較多呢?我也能理解,不是不能理解。但是理解歸理解,但是咱們研究《紅樓夢》該發表的意見還要發表,高鶚的續書是不對的。當然。很多人說高鶚寫“林黛玉焚稿斷癡情”,那應該還是好的吧?那個是高鶚的四十回當中寫得最好的部分。底下的話可能讓你掃興了,經過一些紅學家的考證,在曹雪芹的構思裏麵,林黛玉也不是這樣死的,這樣也並不符合曹雪芹原來的構思,這個咱們不細討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