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情歌王子(2 / 3)

應該是孫權稱吳王之後,有一次在武昌釣魚台。我再說一遍,武昌就是現在湖北省鄂州,鄂州是臨長江的,江上有一個釣魚台,不是咱那個釣魚台國賓館啊,孫權在那兒搞了個釣魚台宴會廳,有天晚上大宴群臣,所有人都喝得七歪八倒,孫權大醉看大家都歪倒在這個地方,說來人啊。往他們臉上灑水。灑冷水,把他們弄起來,來來來,繼續喝。今天非得有個人從台上掉下去才行。那才算喝好了。張昭聽了這個話以後臉一拉,一句話不說,出門到他那“寶馬”車上坐著生悶氣。孫權想張昭呢?說張昭回他他那“寶馬”車上去了,正在生氣呢,孫權說哎呀,張公啊,今天晚上不是很快樂嗎?幹嘛呢?生什麼氣啊?張昭坐著:快樂,很快樂,告訴你說當年殷紂王把酒糟堆成山,把美酒做成池子,整天整天,整夜整夜地喝酒他也說很快樂,他沒說不快樂。孫權沒有辦法:好,散會散會。這個實際上讓孫權掃興的,所以孫權第二次解釋他為什麼不任命張昭做丞相的時候,孫權就說得很清楚:大家知道丞相這個職務的重要性,而且丞相這個職務是要跟所有人聯係的,此公性剛,這位老人家這個性子太剛烈了,當了丞相,人家肯定要提建議,提意見,要建言獻策,參政議政,對不對,這些意見如果他多半是不會接受的,因為他剛啊,他剛愎啊,他不接受大家的意見,最後還不是弄得怨聲載道,還不是弄得麻煩很多,這不是害了張公嗎?從這個角度來說,張昭這個人不合適當丞相,但是我們要問,孫權選的那個孫邵他就合適嗎?

畫外音:根據前麵易中天先生的分析,在張昭能不能當丞相這個問題上孫權給出的解釋是張昭盡管水平很高,能力很強,功勞很大,但此人言行舉止過於威嚴,性格過於剛烈,容易惹麻煩、遭抱怨,因此張昭的丞相之路就此打住,孫權任命了一個叫孫邵的擔任東吳的第一位丞相,那麼孫邵是何許人也?他難道比張昭更適合這個丞相之位嗎?

好象也不合適,孫邵這個人我們知道是在《三國誌》裏麵連傳都沒有的,第一任丞相連個傳都留不下來,可見他沒幹什麼事,我估計他就是沒幹什麼事。那麼孫權為什麼選他呢,因此有第四種觀點,就是孫權選擇的第一任丞相原本就是個擺設,原本就不打算用一個什麼相才來擔任,關於這個問題田餘慶先生是談過的,田餘慶先生在談到張昭為什麼沒有當丞相的時候他說一方麵張昭這個人一直是不直接主事的,就是從來沒有直接管過事的,另一方麵孫權這個人一直是大權在握的,就是說根據田先生的研究張昭這個人的重要性也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大,前期他是很重要的,慢慢地,慢慢地,他就不直接管事了,但是我們就會問了既然張昭原本就不那麼重要,孫權又不希望他的丞相重要,那麼用張昭這個原本並不重要的去當那個並不希望重要的丞相那不是很合適嗎?這又怎麼解釋呢?解釋很簡單,就是張昭不很重要,是因為他不直接主事,他沒管事,他一管事他就重要了,他一當丞相他就管事嘛,他一管事他就重要,他一重要就變成什麼結果呢?

就變成張昭也變重要了,丞相這個職務也變重要了,而孫權是既不希望張昭太重要,也不希望丞相太重要,所以他絕對不能用張昭做丞相,講清楚了嗎?那我們下麵又要問了,孫權這個考慮他主要的不希望張昭重要呢還是不希望丞相重要,到底不希望哪個重要?我們先說張昭,孫權肯定是不希望張昭太重要的,為什麼呢?張昭非同一般,前期那些老臣周瑜、魯肅、呂蒙這些人在孫權設丞相職務之前已經去世了,那麼老一代的、老一輩的就是張昭,而張昭又是什麼呢?托孤之臣,而且孫策是說了這樣話的“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當然這個話是孫策的非常之托,張昭也不會動不動就會把這個話拿出來的,總歸不爽的或者不自在吧,萬一拿出來呢,萬一他作為丞相提出的建議和吳王的決策發生了衝突的時候,就是相權和皇權衝突的時候,他把這打牌打出來怎麼辦?

那時候聽誰的,而且事實上張昭也以托孤之事自重。張昭退居二線以後基本上就是不來上班了,後來遇到一點事情孫權就去找他,到他家裏去看他,張昭本來是跪坐在席位上,一看孫權來了,張昭馬上避席,避席我們講過了《漢代風雲人物》,避席來表示尊敬,孫權馬上跪坐,伸直腰子坐下來。坐定以後張昭就說了:說想當年。桓王和太後就是孫策和吳夫人不以老臣屬陛下,而以陛下屬老臣。這句話很重,就是當年孫策和吳夫人可不是把老臣我交給你,可是把你交給老臣我的。講清楚了這個帳。誰歸誰管。可惜老臣這個人不知趣嘛,不會說話嘛,不會討人喜歡嘛。所以受冷遇嘛,老臣以為這一輩子就死在荒郊野外了嘛,沒想到陛下還來看老臣,看歸看,老臣這個人這個性子是不會改的,老臣之所以這樣做就因為太後和桓王托付了老臣,所老臣想什麼就說什麼,要老臣琢磨著別人的心思說人家喜歡聽的話老臣做不到。

太後的遺言言猶在耳啊!太後囑咐臣的那些話是什麼時候說的,是太後臨終之前把臣叫到她的床跟前說的啊,然後淚流滿麵,涕淚縱橫,孫權把刀一扔也哭了,君臣二人抱頭痛哭,但是孫權哭歸哭,做歸做,哭完散了會以後他還是把人派到遼東去了,張昭一氣之下再不上朝,而且事實證明孫權是錯了,孫權派過去的使節到了遼東就被公孫淵給殺了,張昭再不上朝,孫權說好啊,你不上朝,來人啊,用土把張昭的門給我壘起來,把他家門封起來,張昭說你會封門我不會封嗎?我在家裏麵挖土封,他在裏麵也砌個牆把門封起來,孫權也拿他沒辦法,孫權隻好借一次外出的機會去看他,在外麵喊,裏麵沒有搭理,孫權一怒之下說放火,就放火,放火以後張昭在裏麵說把門給我關得更緊一點,把他有門都關起來讓他燒,孫權也沒有辦法說滅火滅火滅火,滅火滅完了沒辦法,孫權隻好站在他家門口站著,罰站嘛,這個時候張昭的兒子也知道這個事不能再這樣鬧下去,人家畢竟是皇上,於是把張昭從床上弄起來拿個擔架抬著抬出去,然後跟孫權一起進宮,孫權還做檢討,深刻檢討,你想張昭這個時候已經半退休狀態,退居二線啊,還這麼硬這麼厲害,他當了丞相還得了。所以孫權不希望張昭太重,孫權也不希望他的丞相太重,他看看他的幾任丞相,第一任孫邵我已經說了連個傳都沒有的,估計是個阿彌陀佛的。第二任顧雍呢也很會做人,顧雍做丞相他有幾個原則:第一,他從不主動說話,孫權問他他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