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路上跟王蘭耽擱了一段時間,回到家以後吳紅兒趕緊洗手做飯。家裏人多,三個哥哥都娶了媳婦,大哥家的老大現在已經七歲了,老二也三歲了。二哥家的孩子今年五歲。隻有他三哥年紀小些,去年春天結的婚,再過幾個月馬上也就要當爹了。
吳家父母都是開名人,兒子一結婚就分了家,他們跟著老三住,其實現在也沒啥好分,大家都是掙工分兒,有個雞蛋都得攢著換錢,當初吳紅兒上麵的兩個哥哥分出去也就是一人一套房子,別的幾乎都沒有。就這樣老兩口手裏也啥都沒剩下。
吳家兩老現在才五十出頭,幹起活來一點兒都不比年輕人差。吳父每天都是妥妥的10公分,比某些小年輕還要厲害,吳母雖然少些但是每天掙個六七分也是很正常的,再加上還有吳紅兒的。所以即使分了家,吳家大哥、二哥還是經常帶著帶著老婆孩子來老宅吃飯。其實跟不分家也沒什麼區別。
現在農忙時節也不例外,光是大人都有九口人,再說還有三個孩子呢。貼一大鍋餅子都不夠吃。利索的貼好餅子,再煮了點兒粥,吳紅兒就開始做菜。
農村裏都有自留地,是按人頭分的,每人不多不少一人一分。吳家人口多,足足分了一畝多。這麼大的地方當然舍不得用來種菜,都種上了糧食。因為伺候的精心比正經地裏的糧食長得也不差。
農村院子都大,院子裏被整整齊齊的挖了幾個菜畦種菜,就連家門口都種著絲瓜、北瓜一類的菜蔬。農村裏大家都這樣誰也不會說誰的不是。
看了看家裏有的蔬菜,吳紅兒摘了把豆角,又摘了些黃瓜和青辣椒。黃瓜辣椒做了一個涼拌菜,他們家的這些辣椒是吳母專門找人要的種子,隻放一個就十分辣。豆角則是用家裏的葷油和土豆一起炒了個菜,雖說他娘讓做清淡點兒,但是現在正是麥收的時候,都下了死力氣不吃點兒葷腥也不行。家裏倒是有年下的鹹肉和熏腸,不過一年全指著這點兒東西打牙祭呢,吳紅兒也舍不得一天兩頓都吃這個,隻打算晚上割一小塊兒鹹肉做個菜,中午隻用了點兒葷油。
炒完菜見天兒還不晚,吳紅兒總算鬆了口氣。別看做的菜不多,但是擱不住量大啊,她一個人做起來也不是那麼輕鬆。想起她娘囑托的,吳紅兒又到了一丁點兒葷油給她三嫂做了一個煎蛋。想來想又拿出一個雞蛋來,放到碗裏攪勻然後分開到三個碗裏,趁著餘火做了三小份雞蛋羹。
趁著這個功夫她又撈了一點兒鹹菜出來,這鹹菜還是去年秋天做的,味道兒足得很,吳家人都愛吃辣,當初吳紅兒和她娘醃鹹菜的時候全都是做的辣味兒的,她幾個哥哥拿著一塊兒鹹菜就能吃一個餅子。
把菜擺上桌雞蛋羹也好了。現在天氣熱不怕涼,吳紅兒索性就把餅子和菜端了出來擺在堂屋的桌子上,等著一家人回來吃飯。
她才把飯菜端上桌沒一會兒,就聽見三個小侄子的聲音:“姑姑,姑姑我們回來了。”
見他大哥家的大侄子吳東一手拽著弟弟吳西,一手提著一個籃子,旁邊還跟著她二哥家才五歲的吳南,小吳南手裏也提著一個籃子不過他比吳東小兩歲,本來提著一個籃子就困難,現在裏麵有些麥穗增添了重量,他幾乎就是拽著走了。
“姑姑你看我們撿了這麼多?”小吳南一見吳紅兒出來便趕緊獻寶。收麥子的時候地裏有些麥穗很正常,生產隊上等麥子收完後也會組織人去拾,不過現在小孩子也都會撿一點兒,大隊上基本上也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孩子也撿不了多少。但是大人要去撿大隊裏就不能容了,要是擱到前幾年這可是要被批鬥的。
見三個孩子一個個都跟小花貓似的,吳紅兒趕緊舀了一盆兒曬在院子裏的水,給三個孩子洗了洗。現在日頭強,水熱乎乎的給小孩子用正好。現在孩子都養活的粗,大人們都忙哪有時間帶孩子,哪家基本上都是老大帶老二,老二拽老三這麼長大的。
這三個小侄子吳紅兒也經常幫忙照應,所以伺候起孩子格外的得心應手不一會兒就給三個孩子洗刷幹淨了。把三碗蛋羹端出來,示意他們趕緊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