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回來,如果倭國王室沒了,這倭國的百姓們,就真的會聽從我大明之令嗎,如同是當年的元末時期,必然是起義不斷。”

“當仇恨深種的時候,付出的代價就更加的麻煩了。”

“破敗的倭國對於我大明,包括是諸位叔叔來說沒有絲毫的意義,現在於九州島上的礦藏已經足夠我們開采了,再多就管理不來。”

“此番我到倭國來談判,便是想要壓製倭國王室動員全國之兵的可能。”

“要知道,在如今的倭國,可是有四百餘萬口計,而我大明常年能所駐紮之軍,不過是二十萬眾,這與當年蒙古人入住中原何其相似。”

“諸位叔叔,我想要的,並非是短暫的統治倭國,在這倭國的藩地裏,亦是眾多叔叔日後的家業,誰還不想家業長存呢。”

在朱英的心裏,尤其是現在這個年代,人口才是最為寶貴的財富。

礦藏的開采,幾乎沒有漢人願意背井離鄉來做,要知道現在礦塌的幾率,可謂是非常之高的,死幾個人是極為正常的事情。

但是這些工作總是要有人來做吧,而倭人來幹是最為合適不過了。

安定的倭國才可以給大明創造更多的財富,想要徹底的教化倭國,並非是一朝一夕之功,隻能是如同沐英那樣,世代教化才行。

朱英還年輕,至少能扛三代。

三代之後,這倭國還能不是大明所屬嗎。

有些事情不能著急,過於著急的話,反倒是會生出相反的效果。

聽到這裏,朱樉也算是鬆了口氣。

不管是怎樣,隻要讓他在倭國繼續就藩那就行了,其他的無所謂。

既然太孫說不打,那不打就是。

此時朱棣,朱棡,朱榑也大致明白了朱英的意思,這些話是一方麵的因素,實際上還是想把幾個藩王之間的爭鬥,控製在九州島這個範圍裏。

如今的大明步子邁得很大,幾乎不斷在朝著周邊小國教化,需要的人才是一個龐大數目。

朱英抵達倭國的消息,自然是以最為迅捷的速度傳到了倭國王室,還有足利義滿這裏。

大明太孫親自前來倭國談判,這個麵子算是給足了。

後小鬆天皇自當要親自來到大明港大明行宮這裏。

足利義滿是幕府將軍掌控實權沒錯,但名義上的統治人還是倭國王室的後小鬆天皇。

比起倭國王室來,足利義滿在大明人的眼裏,算是權傾朝野的大將軍,卻比之後小鬆天皇還是要差一點。

在後小鬆天皇出發前,足利義滿準備了酒宴宴請後小鬆天皇。

“大明太孫說,要把大明的高產作物種子送給我們倭國,他定然是想要趁著這個機會,把整個九州島都劃分到大明各個藩王的領地中去。”

“我們倭國現在,沒有能力跟大明去爭奪,隻有默默的積蓄力量,等候時機的到來。”

“所以要時候還要請天皇閣下能夠以大局為主。”

足利義滿跪坐在地上,恭敬的對著後小鬆天皇行禮。

這話裏頭的意思,後小鬆天皇怎麼能不明白。

明眼人都能夠看出,倭國割讓整個九州島已經成為事實,目前根本沒有能力可以搶奪回來,要大明主動歸還,根本是癡人說夢。

能夠把四國島的伊予城歸還,這已經是最大的讓步了,而且還送來高產作物的種子。

隻是這割讓疆土的行為,必然要有人來承當。

足利義滿自然不想是自己來承擔,要把這個鍋甩在後小鬆天皇的身上。

麵對強勢的幕府大將軍足利義滿,後小鬆天皇根本沒有任何拒絕的可能。

隻能是在飲酒一杯後說道:“請大將軍放心。”

聽到這句話,足利義滿的臉上頓時露出微笑來。

隻要是倭國王室背負了這件事,那就不妨礙他往後的實權統治,並且也可以趁此機會削弱倭國王室的權力。

三日之後,以倭國王室後小鬆天皇為主的一行人,包括足利義滿在內,來到了沿海的大明港,麵見大明太孫殿下。